别急着嘲这「第二名」不够红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前两天,飘网上冲浪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让生活好看》里张柏芝的一番话。

关于如今年轻演员们的跨界。

500

500

500

500

500

让飘有些感慨。

的确,跨界好像成为了娱乐圈的财富密码。

爱豆跨演员,演员跨爱豆,一个模糊的“艺人”身份走天下。

而最让飘感慨的,是语言类节目的跨界。

因为相较扯扯也还算沾边演艺圈的跨界。

语言类节目的跨界,往往会带来更多争议。

事实上,它本来门槛就较高,也相对有限,这类演员愿意尝试更多的身份,也可以理解。

也正是因为这样。

那些一直住在娱乐圈郊区,深耕内容创作的“明星们”,显得隐形,又稀有。

行业里的“第一”出了圈。

他们好像成了不上不下的“万年老二”。

“第二名”果真不值得被记住?唠唠。 

500

聊千年老二,怎么少得了《脱口秀大会》的“三亚”得主王建国。

作为最早提出《躺平学》理论的脱口秀艺人,王建国是有自己独特的喜剧理论体系的。

他的个人特色甚至浓厚到,每个经他手的笑点,都能沾染上那股标志性气息。

500

因此飘一直觉得,他多少有些被谐音梗耽误了。

王建国对国内喜剧文化生态的贡献,远不只是这些个谐音梗。

抛开那些单纯搏人一笑的押韵,他的段子细看下来,都有一层悲观主义做底色的戏谑。

好笑,但笑完又能有些东西沉淀。

这个“让观众多想一层”的回甘过程,就是将他与其他脱口秀演员,区分开来的关键。

500

500

500

500

500

比如,他很擅长用一个看似不搭界的笑话,和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做连接。

他说少年时看机器猫,漫画世界里所有人都非黑即白,个性一眼可辨。

结果长大后发现,所有人都会戴面具,甚至同时拥有截然不同的矛盾面相。

500

500

500

就像长得像大雄的李诞,不仅不似漫画里被人嘲笑,反而通过笑话别人致富。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不仅没有机器猫的“诚实丸”警告,反而混得如鱼得水。

揶揄了一把老熟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对如今社会的虚与委蛇,传递着自己不想顺从的态度。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还有流传江湖至今的,“看坟人”的故事。

他重新定义了孤独的四种类型,用段子解释得明明白白。

将“绝对孤独”的状态,比作手机没电周围又停电时,独自看坟的守墓人。

500

500

500

500

“笑果”炸裂后,他转头又在表达自我:

“在我的心里,我就一直都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

“孤独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也是唯一爱的东西。”

简短几句,将自己那份与守坟人一样,渴望与人沟通,又害怕与人沟通的无解孤独,阐述出来。

500

在全场所有人都在说孤独笑话时,只有他真正将孤独议题的内核,用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抛开那些纯娱乐的谐音梗,他的段子细看下来,比许多让人乍听就笑的罐头笑话,都更有内涵。

知乎“为什么李诞火了,王建国却没有火”的问题下,最高赞的答案,第一句便是:

王建国越来越严肃了。

500

严肃,便不够讨喜。

不会直戳人笑穴,只能让他在脱口秀的地位,保持着“千年老二”,拿了个“三亚”的称号。

500

500

看似不聪明,却何尝不是一种硬颈的“忠于自我”。

在所有人只追求着“爆笑如雷”的时候。

王建国写下的内容,是有些逆行的。

显然他一直还在意,脱口秀是一门冒犯的艺术。

即便碍于土壤原因,他的冒犯,更多的是自嘲。

但自我消解,再消遣,其实也是个硬功夫。

就像他毫不避讳,时不常地调侃李诞火了,自己没火这件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乍一听好笑,但笑过之后,总觉得有一份真实的心酸夹杂其间。

王建国始终是个清醒的人,不会硬为了抖包袱,先给自己树一个虚拟人设来调侃。

他从来都真刀真枪,拿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自嘲,这个过程也类似一种自我审视。

之所以会在社畜心中封神,也是他敢于剖开自己,承认自己的“废物”。

500

他在自己的欲望和底线间挣扎,像每一个挣扎于生活的你我。

也因此,他活成了李诞的一个反面。

飘曾说过,李诞的过刚易折,让他从一个叛逆少年走向虚无主义。

他早已不在乎所谓底线、尊严,认为一切皆不重要,自然也不抗拒以此兑换名利、财富。

他也放弃内容创作的意义感,认为喜剧便是喜剧,开心至上,何须什么沉重的内核。

而王建国,却显然还在意义感的大门口守卫着点什么。

他在段子中讽刺人们的“自欺欺人”。

为了金钱对践踏自己尊严的人戴上陪笑的假面,将自己的人格捏碎,碾成齑粉,撒在柔软的天鹅绒上,以防伤到践踏它的人。

500

500

500

500

500

这段子的内容在反抗李诞的万物皆空。

而这“悲剧内核”的形式,又驳斥着李诞对内容创作的“流于表层”。

是李诞口中那种,“还在坚持的人”。

自然,人生观不分孰优孰劣,但坚守的人,至少也值得一束聚光灯。

500

聊完娱乐圈4环的脱口秀界,再来聊聊5环的相声界。

第一捧哏阎鹤祥的位置,也多少有些尴尬。

不少人初识阎鹤祥,是在《吐槽大会》上。

作为“太子爷”郭麒麟的搭档捧哏,一面被他人吐槽为“克搭档,活该自己搞喜剧”。

500

500

500

另一面,又因为一次次精彩的对脱口秀的反调戏被称为“相声对脱口秀的降维打击”。

500

500

500

500

500

这吐槽与反吐槽,刚好将阎鹤祥位置之尴尬,显露了出来。

如同王建国红不过李诞一样。

阎鹤祥与郭麒麟在大众心中的熟识度,也不在一个量级。

更别提,当逗哏郭麒麟频频涉猎其它领域后(没有说郭麒麟不好的意思),驻守德云社的捧哏阎鹤祥,被嘲为“寡妇失业”的窘境。

如果说阎鹤祥本身也学艺不精那也就罢了。

但偏偏,通过《吐槽大会》的表现也能窥见,阎鹤祥的语言实力,是没话说的。

作为德云社第一批对外招生的弟子,阎鹤祥很快便成为了“鹤字科”的捧哏第一人。

郭麒麟15岁时,彼时入行5年的阎鹤祥便被郭德纲钦点为郭麒麟的捧哏,成为大林的搭档。

虽说自认为相声是“九分逗一分捧”,但在捧哏里,阎鹤祥的确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他从不拘泥于“好嘛”“得”的传统捧哏台本。

而是在“捧”的过程中,也插入些不会喧宾夺主的“逗”。

尤其是关于郭麒麟与他爹的身份,许多弟子或碍于情面,或害怕犯忌,一般不敢拿来调侃。

但阎鹤祥却毫无芥蒂。

郭麒麟逗:“同样说相声的,怎么大街上没人认识你呢?”

500

500

500

阎鹤祥捧:“我差一好爹。”

500

郭麒麟逗:“阎鹤祥本名带个‘鑫’,缺什么,名字补什么。”

500

阎鹤祥捧:“那你爸的名字取挺好。”

500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能说阎壮壮真勇。

但也就是这样不卑不亢的捧哏,让他俩的相声,更是多了一番互相成就的味道。

理解了阎鹤祥这“进攻性”的属性,就会知道,嘲他“寡妇失业”着实没必要。

且不说大林与阎鹤祥的关系之近,不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在场让搭档有事业之忧。

500

阎鹤祥从相声里到生活中的“进攻”本性,都会让他不可能真正失业。

既然搭档不在,那便自己找事儿“再就业”。

单口相声和评书。

2018年,当大林子时常在外录节目之时,阎鹤祥在德云社的评书《刘汉臣之死》,也让他圈了一次粉。

这成功也依旧是靠实力,而非什么意外。

细听便能发现,阎鹤祥的评书与常人想象的那“传统说书人”的老旧味儿,不太一样。

他心知媒介的变化,让“评书”失去了很多市场。

毕竟如果19块便能看一场奥斯卡获奖的优质电影,又为何要花50多来听你一场只听个音儿的说书?

500

500

出于对此的考量,为了吸引年轻观众,阎鹤祥认真地在评书中加入了许多直接联系现实的比喻。

书中角色,麒派大艺术家周信芳一次唱戏,挑错了戏本。

唱的《御碑亭》,对于麒派喜欢做派,喜欢戏剧冲突的观众而言,太过平淡了。

阎鹤祥形容为周信芳“不懂大数据”。

500

又顺势劝了被逗乐的观众要“注意数据隐私。”

500

500

这些“插科打诨”,一面扫去了些“评书”这传统艺能的老旧感,又增添了些古为今用的味道。

让阎鹤祥的评书一下有了特点与传播点。

不是死学,而是愿意思考与创新,恰恰证实了阎鹤祥对语言类艺术的钻研与热爱。

其实,如果把时间线往回倒多些,便能发现,阎鹤祥的进攻性,一直都来源于这份热爱。

中学时喜欢上相声的他,因被家人反对学艺,于是放弃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而上了北京工业大学。

但大学期间,放不下对相声的喜爱,阎鹤祥又在学校组织起了民间演出的“票房“。

500

图源:《故事FM-德云社阎鹤祥:从网络工程师到相声演员》

毕业后,顺利进入国企内成为一名捧着铁饭碗的码农,却又没抵住德云社的诱惑,成为了德云社首批对外招生的弟子。

初入德云社,他放得下大学生、国企员工这些“体面人”的身段,擦桌扫地,无一不做。

又碍于家人的不支持,没有辞职,公司德云社两边跑,两倍的辛苦,于相声而言,也只是一倍的收获。

也是这番周折,让阎鹤祥意识到:

“一个人一辈子,只有认真干一件事,你才会干好。”

于是,在2016年,阎鹤祥等来了他迟到的叛逆。

终于辞去了国企的工作,成为了全职喜剧人。

打那以后,阎鹤祥彻底地选择了相声行业,也真正做到了扎根于此。

500

发现没,无论是写严肃段子的王建国,还是从相声到评书的进击捧哏阎鹤祥。

共同的是,他们都是踏实钻于内容创作,对语言类表演有高要求之人。

一个细节。

当初《吐槽大会》被爆出有提词器,舆论小喧哗了一阵。

在一片对“该不该照读提词器”的争论之下,王建国和阎鹤祥也脱颖而出。

大家发现,唯这二人,是一眼不看提词器,吐槽谁,就从头到尾看着谁。

500

事实上,阎鹤祥在采访中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是不看提词器。

这是和表演融在一起的。

500

500

500

500

500

死板点儿说,如果规则允许,看看提词器,也是一条“合理的捷径”。

二者的不看,说穿了便是对业务能力一份精益求精的精神。

宁可费点儿劲得100分,绝不拿轻松的90分。

这样的心性,也未尝不是二人“万年老二”的原因。

毕竟若是投机一点,加多点儿浅显易懂又好笑的段子,凭一身幽默的本事去迎合受众。

走红,未必真是难事。

偏偏王建国与阎鹤祥,都选了hard模式。

他们不是不想红,只是对于“红”的途径,二人有着自己的原则。

一个不是秘密的故事是,曾打算带王建国去见王思聪的李诞,最后带去的是池子。

500

王建国对此的解释是,李诞拉他出去社交时,常在桌子下掐他的大腿。

见王思聪那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就是不想见。

在阎鹤祥这边,这条关于“相声演员出圈”的标准则更明确一些。

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及,如今的相声,是“虚假的繁荣”。

虽然媒介的发展,看似带来了相声的“出圈”,随时随地都听得。

但从相声的内容质量而言,却不进反退。

行业地位、审美,都没进步。

500

图源:《故事FM—德云社阎鹤祥:现在相声行业完全是虚假的繁荣》

也因此认为,相声演员的学历门槛应该提高。

非但如此说,也是如此做。

在与郭麒麟搭档的第四年时,郭麒麟向他提出暂退相声,回去读书的想法。

作为捧哏的阎鹤祥说:“这个世界上如果就剩一个人反对你上学,也应该是我。”

但随后又说:“从朋友的角度来讲,我举双手赞成你出去上学。”

后来的采访中,阎鹤祥对这段往事的回应是:“郭麒麟太应该去上学了。”

500

图源:《故事FM-德云社阎鹤祥:从网络工程师到相声演员》

二人对内容这份从根上死磕的精神,注定会牺牲一些财富密码能带来的轻便。

但也是因为如此。

这样不多要,不少要,一分实力就换取一分成绩的人,显得更为宝贵。

相较有些虚浮的“红气”。

王建国和阎鹤祥走的,是一条凭借实力的硬核之路。

有意思的是,二人这份“一点儿不来虚的”的硬气,甚至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都一一展现。

这期乌苏啤酒举办的《硬核酒局》,请的恰好就是王建国阎鹤祥这实力二人组。

500

500

500

节目一上来,还在介绍环节的阎鹤祥就暴露了自己的“硬核”属性。

别人喝醉,要么躺平,要么发疯。

阎鹤祥喝醉,开始大谈微积分与概率论。

这没点儿理工底子,酒品都硬不成这样。

500

500

500

500

更别说后边的“定酒规”环节——

二人一唱一和,拆的就是酒文化中那些虚浮陋习的台。

王建国先提出一个东北的传统酒文化:“不喝完不许走。”

500

阎鹤祥对着这传统习俗就是一通输出:“这种吹牛的我见多了,酒劲一上来就说那些大言不惭的话。”

而后反向定了个新酒规:“谁吹牛谁就喝。”

500

500

王建国再提一个酒场上的“打圈”文化,“我喝一杯,你也喝一杯,不然就不是朋友。”

500

500

500

这话听得,飘的社恐警报都响了。

好在阎鹤祥立刻接茬,提出新酒规:“就算不喝酒,那咱也是朋友。”

500

顺带普及了一波北京酒桌上对社恐患者极为友好的“三不”酒规。

一不能说“我敬您一杯酒”;

二不能说“我干了你随意”;

三不能说“咱哥俩走一个呗”。

具体为何不能说,飘不剧透,大家可以自行去观看。

总之核心思想便是:喝酒,就是图个高兴。

500

多少对所谓酒文化有所感受的飘,对这的确不能再赞同。

果然,足够踏实的人,就连酒桌文化,也能给它夯实落地。

也因为是这样的人,创造的新规,才让人信服。

让飘想起杨天真曾在综艺里说过的,自己不允许公司员工以喝酒的方式换取工作机会。

因为只有凭借实力获得的工作机会,他人才会真正尊重你。

而乌苏啤酒与王建国、阎鹤祥一同倡导的,便是这样一种以健康与快乐为导向的酒文化。

如《硬核酒局》上的三人所言:

劝酒、拼酒,都算不上啥硬核。

硬核是冲自己,不是冲别人。

500

500

500

当然,除却这些酒桌上的价值倡导,也千万别忘了二人杠杠的业务水平。

二人这语言工作者,一边插科打诨,一边疯狂输出的能力,在《硬核酒局》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像是阎鹤祥形容于谦爱喝酒:“咱们谦大爷平时打个嗝,酒量不好的人都能上头。”

500

500

王建国更是将“贱兮兮”的脱口秀风格发展到底,形容程璐酒量好,因为“头大,不容易上头。”所谓“大头大头,喝酒不愁。”

500

500

500

500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们礼貌吗?

可惜篇幅有限,二位硬核大佬更多酒桌逗趣的细节,飘没法给大家一一细品。

一起品品王建国与阎鹤祥这《硬核酒局》吧!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