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真值钱,两个字败掉3000亿,农夫山泉不甜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还甜吗?
继半年市值蒸发3000亿后,农夫山泉又因一则新品广告惹祸上身。
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在宣传时强调“拂晓白桃产自日本福岛县”。
要知道,福岛曾因核泄漏事件备受全球关注,特别是今年4月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后,被斥为把太平洋当成下水道。
大自然的搬运工,也包括搬运核污染废水吗?
面对舆论,农夫山泉的回应淡定不失强硬。一句话:水里没有福岛的桃,桃味是调出来的。
市场监督管理局赶紧核实:生产原料无从日本福岛县采购的情况。
这样的解围,反让农夫山泉被质疑是在虚假宣传。
总之,农夫山泉或有委屈,但这个中文表述也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巨大争议中,不知曾经的中国首富,农夫山泉掌门人钟睒睒会不会想起2016年9月4日的秋夜,G20峰会在杭州拉开帷幕。
彼时主角除了世界大国和国际机构领导人,他们身前的瓶子也分外夺目。
那是农夫山泉的高光时刻,尔后“国水之光”都经历了些什么?
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在营销方面天赋异禀。据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相比于渠道、管理,钟老板这么多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如何讲产品故事,塑造农夫山泉的品牌力。”
从“农夫山泉有点甜”到“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搬运工”,再到“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不知多少国人不知不觉被“洗了脑”,这也是其出神入化营销能力的力证。
2000年,无名之辈的农夫山泉主动成为“行业公敌”。面对市场主流纯净水,农夫山泉公然声称:“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无益,农夫山泉不再生产纯净水,而将全力生产天然水。”
尽管被罚款20万,农夫山泉却也因此名声大噪。2001年,农夫山泉在瓶装水的市场占有率上超越娃哈哈,且之后多年名列第一。
图源:农夫山泉招股书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在港股上市。当天上午9点半开盘后农夫山泉涨85.12%。钟睒睒持有两家公司市值4478亿港元,折合578亿美元,超过马化腾和马云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
这让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卖水”也能这么赚钱。
不过根据农夫山泉招股书,其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毛利率超60%,该产品销售成本大部分来自原材料(如PET材料)和包装材料。相比之下,取水和处理的成本忽略不计。
2块钱一瓶的饮用水,瓶子本身远比水值钱。
上市远不是钟睒睒的终点。
作为包装饮用水行业老大,农夫山泉20.9%的份额称不上绝对优势。何况在茶饮等细分赛道上,农夫山泉也没有登上过象征霸主的铁王座。
图源:农夫山泉招股书
再加上,年轻品牌来势汹汹,农夫山泉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比如这次中招的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很难让人不想到元气森林。
元气森林仅花了3年时间,便在一片红海的饮料市场中以代表作白桃气泡水杀出重围,晋升为国产饮料界的“黑马”。
在品牌宣传初期,巨大的“気”字和“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气森林监制”的字样,一度让消费者误以为元气森林是日本品牌。
元气森林市场部负责人也不讳言:“早前我们主打日系品牌,是因为年轻人的偏好在那里。年轻人喜欢B站、二次元、日系文化。但现在他们的喜好更多元,我们也会进一步调整策略。”
反观在茶π之后,农夫山泉很少推出过销量过10亿的大爆款。
农夫山泉所有产品线的营销依旧围绕对原产地的神之迷恋。
图源:壹览商业
不管是长白雪天然矿泉水、茶π还是TOT柠檬红茶,什么原产地长白山天池、武夷山、西西里岛火山岩柠檬倒是标得名头响亮。
今年3月,农夫山泉又推出号称打磨5年之久的“武夷山泡茶山泉水”,依然是传统路径,打出“名茶产地武夷山”的源头。
有某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新浪财经直言:“产茶地的水,不一定适合泡茶。武夷山产茶,水质也适合泡茶,是一种巧合。但是农夫山泉的宣传,有营造‘产茶地泡茶水’更优质的误导”。
这次农夫山泉栽在了福岛这个拂晓白桃的原产地,让人不禁怀疑那些遥远而诗意的名字是否真的存在,比如西西里岛火山岩?
农夫山泉的对手元气森林,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标示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
同样出问题的还有同为网红的钟薛高。
半个月前,#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的话题被顶上热搜第一。创始人林盛一句话“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尽管事后被证明为恶意剪辑,但钟薛高并没有被放过。
网友挖出2019年,因虚假宣传,钟薛高曾两次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所谓“只选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经证实为散装红葡萄干。
看来林盛的营销天赋不输钟睒睒。钟薛高的成名作“厄瓜多尔粉钻”比西西里岛火山岩柠檬强多了。
就算很多人不知道厄瓜多尔在哪里,这都不重要。陌生化的高级感最重要。
美国消费升级历程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对大宗商品如房屋、汽车和品牌产品的消费需求加速,并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而且随着消费升级,必然催生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做大做强,就像当年的美企、日企一样,成为国家形象与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这些品牌,尤其是崛起初期,会伴随大量的营销,来打出知名度。
比起国内品牌偶尔因为营销受处罚,另外一些却成了商业教材的经典案例。
比如可口可乐通过“撕掉标签”(Remove Labels this Ramadan),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偏见的共同思考。人不该被“标签”定义,抛开外在的偏见,用人类最本真的特质来了解彼此。
同样是饮料,可口可乐把“美国梦”装在瓶子里。随着推广的国家越来越多,面对的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可口可乐希冀在味觉之外,提供一个纽带。
那些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就是在无数美国企业的营销中潜移默化传递的。不知农夫山泉的瓶子里有没有“中国梦”?还是满眼只有国内消费者的智商税?
更诡异的是,国内一些品牌很喜欢“洋标签”路径来实现高端化。国内饮料“伪日系”营销曾一度大行其道,表面上是在暗示一种更高级、更有审美追求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品牌对消费者心理一种投机迎合与错误引导。
网友总结出套路:灵活运用平假名和片假名,将品牌名称控制在3-4个字内,善用“阪”“君”“藤”“酱”等自带日系氛围的字眼,基本就构成了伪日系产品的营销。
一个向世界弘扬本国价值观,一个靠“洋标签”在国内提升高级感。同样是营销,高下立现。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中美的某些差距所在。
参考资料:
《农夫山泉蹭“伪日系”热度没成,反倒市值暴跌2800亿》界面新闻
《半年跌去3000亿,农夫山泉很生气》界面新闻
《农夫山泉,有点危险》财经天下周刊
《农夫山泉“栽”在日本桃子上》市界
《农夫山泉终于“玩砸了”》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