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龙的江湖客,都是唠嗑不休的撩骚狂魔?

我认识的古龙迷,大多有个倾向:爱说古龙写的,是江湖,是人生,是男人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认识的古龙迷,比金庸迷更爱酒酣耳热时聊古龙。几个大男人,在小酒铺,聊得乐哈哈。

古龙的小说,如果贯穿头尾,会发现许多部的完成度有问题。许多悬疑细节,经不起推敲。真正一气贯通的且格局井然的,《白玉老虎》、《七种武器》的某几篇,《陆小凤》的某两部,《多情剑客无情剑》而已。但读古龙的人,不会在意这些。实际上你很少看到古龙爱好者如金庸读者一样,谈论某几个经典情节。

他们读古龙的时候,更多是在谈论沉浸感和代入感。

金庸小说,再好的部分,也都让人隔了一层,是旁观。古龙的小说,如果长大了看,会觉得“小时候怎么会被这么摆谱的句子迷住,真是中二啊!”

但再看,入了节奏,还是会被迷。

许多人爱的古龙的江湖,古龙的人生,古龙的男人,就是这种“沉浸感”。

至于如何做到的?许多人说古龙有情怀。其实别相信小说家,他们都是魔法师。写这些,不靠情怀,靠技巧。古龙早期小说也有情怀,也写寂寞,也苍凉。但《剑玄录》、《残骨令》这类小说,笔力还不足。《绝代双骄》故事极好看,人物也丰满,但还是没有后期那种惊人的感染力。

古龙小说的一个特点:笔下人物,很爱唠嗑和聊骚。越到后期,对情节无直接作用的聊天越多。中前期《绝代双骄》里,小鱼儿算是多嘴的了,跟后来陆小凤、郭大路他们,没法比。

有些人理解为多说废话刷稿费?未必。

古龙那些聊骚,让人轻轻松松,进了氛围。用相声技法来说,古龙是用这些垫场话,来立人物。想想古龙的人物性情,多少是这样耍俏皮的小话出来的?

然后是旁白。古龙后期,大量的插话旁白。《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对阿飞的心理挣扎叙述极多。《白玉老虎》后半部分,赵无忌的心理旁白占了大量成分。反过来,金庸这方面很节制,也就在两部飞狐里有过大量类似心理描写。这里没有高低,只有取舍。

古龙的原话:

我自己在开始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合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后,在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我相信武侠小说作家中,和我同样情况的人并不少。 这一点金庸先生也无疑是值得骄傲的。

但后期,古龙的随笔里,大量提到福楼拜、海明威、杰克伦敦这些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大人物,了如指掌。他也推崇日本剑侠作家如柴田炼三郎等。

众所周知,海明威、杰克-伦敦和柴田的后期小说,都想描述“个人的生存状态”。

这也是古龙后期的目标。

古龙越到后期,越是用大量的对白和心理描写,立人物,写人物本身的挣扎、情绪、感受。所以他的小说氛围感染力,非常之强。所以古龙的情节,大家许多看过之后就忘了,也不会津津乐道于某几个细节来回掰扯。但大家都乐意聊他的人物,某几个立起来的人物,而且沉浸于他塑造的那种生活,那种江湖氛围之中。

所以我一直说,《欢乐英雄》前期,是古龙最好最自然的作品:他那时已经不需要特意编故事了,就那几个人来回唠嗑,大家都爱看。

这就是古龙后期的可怕之处:不靠故事,而渲染氛围和人物,已经让大家爽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