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目前中国女排的战术思路

【本文由“抱抱本尊”推荐,来自《还记得中国女排叫《夺冠》的那部电影吗?今天凌晨,相似的一幕出现了》评论区,标题为抱抱本尊添加】

    guan_15905764982800

    首先,我说的“这个队”依前后文来看,自然是“中国队”,也就是打这场球的这个“中国队”。之所以说“这个队”,是因为这并非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中国队”,而是主要以替补队员组成的,也就是许多人习惯说的“二队”——别管是否严谨吧,反正大家都懂就行了。

    我没打过排球,不懂专业技术。我说的三号位的灵变进攻,完全是基于多年看球的经验。记得早年那个赵蕊蕊,特别擅长跑动中的灵活进攻,多数都在球网的中部,而且多种手法、动作。虽然看上去并不漂亮,但效果常常奇好。我觉得,早年那个著名的平拉开,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此类进攻创造条件。或者说,那个非常适合网中部——别管叫几号位了——的灵活进攻。只是后来,中国女排才吸收西方的“高举高打”,以至于很少见到早年的那份灵动了。运动技能是天赋前提下训练的产物,不训练她怎么知道她什么“禀赋”?更不能因此说这个不具有普遍性。

    无论如何,很感谢你给了这么大篇的回复。

几个事情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国女排自从郎指导接手后,其实已经和传统中国女排不太一样了,高大化甚至力量化是追求的方向,战术上确实不如前期的几任主教练时代丰富,包括你看到的灵便的战术,确实少了,这是事实

第二)赵蕊蕊,是朱婷出世之前中国女排历史上天赋最好的运动员,全世界看也是球星。你说的擅长跑动灵活进攻,其实是三号位并不需要什么跑动和灵活,赵蕊蕊的球更像是现在的强攻,凭借自身条件硬吃对方防守,你三人拦网就是抄手,而战术攻只是赵6心的辅助进攻手段

第三)真正赵蕊蕊时代跑动灵活快变的是刘亚男(刘亚男后来该打接应了),马蕴雯的战术球尤其背飞也很有特点,总的来说在00~12年这3个周期,快变的战术攻确实是中国女排主要手段,能打出出色快球的副攻也很多,从地方队到国家队,都往这个方向发展球员

第四)那么就要看这种打法的原因,很简单,和欧美比起来,我们的边攻守实力一般化,为何陈忠和指导要盯着大梅死练,就是大梅的水平能和欧美强队一教高下,既然边攻实力一般(和顶级强队比),那么自然要发挥赵蕊蕊这个强点,和副攻线的战术攻,否则没有一两下独门绝技,比赛打起来很吃亏

最后说说三号位副攻快变打法的要求,首先一传要求极高,二传组织才能从容,通过跑动掩护等等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其次还要求副攻能力要求很高,跑动掩护和二传配合要求极高,要做到人等球,并不容易做到,现在2组的几个副攻,普通快球还打不好打不死,再加难度是难为人

所以现以国际流行趋势看,强调发球破攻,中国女排的一传到位率如果不高,二传根本无从组织副攻战术攻。而大家现在都知道,一传不到位,只能给朱婷的大调攻最保险。而且以现在的人员看,副攻能力也不足以让人放心给他们重任。

SO~~~~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