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神剧中有哪些穿越时空的武器?

500

NO.1372 -神剧穿越武器

作者:疯子李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潮后,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逐渐走向低谷。再度兴起之后,国产军事题材影视剧中一贯的严谨消失了,种种雷人的剧情设定让人忍不住吐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各种抗日神剧几乎成为了军事题材影视剧的代名词。里面出现的各种穿越时空的神器让军迷们十分无语。

今天笔者就盘点一下神剧中那些最为常见的武器。然后告诉那些不负责任的道具师该如何避免这些深坑。

捷克式轻机枪:日寇又怕又很

捷克式轻机枪的正式名称是ZB26式轻机枪,意思是国营布尔诺兵工厂26式。这是捷克军方在ZB24式轻机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1926年正式定型生产。国内最早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是大沽造船厂,时间是1927年。1934年,兵工署将捷克式定为制式轻机枪,各兵工厂开始大规模仿制。

500

在整个抗战时期,捷克式的产量很高,仅重庆第21兵工厂就生产了14,920挺。所以捷克式在中国各支军队的装备数量相当可观。

该枪与国内常用的步枪采用相同口径子弹,在后勤上十分方便。射击精度相当高,在有经验的老兵的手里,几乎可以做到枪枪不落空,是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班组火力的支柱,让日军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在日军后来发展的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上都可以看到捷克式的影子。

500

96式

500

99式

但是1927年以前,国内不可能出现这种机枪,而大规模应用不可能早于1930年。凡是背景设置在1930年以前的电视剧中,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武器的。

补救手段:麦德森轻机枪

麦德森轻机枪是世界最早的轻机枪之一,1904年就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它采用十分独特的自动原理,射速较慢,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但十分可靠。作为制式装备,该枪在丹麦军队中一直装备到20世纪50年代。

国内早在清末就有仿制的记录。最早仿制麦德森轻机枪的应该是广东石井兵工厂,时间是1908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曾计划大批量仿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成功。因为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所以那些背景设置20世纪初的影视剧在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他出场。

500

麦德森轻机枪,与捷克造有几分神似

司登冲锋枪:无处不在的臭气枪

司登冲锋枪完全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产物。1940年,对于英国来说,德国登陆本土的危险迫在眉睫。可英军缺乏足够数量的武器,大量轻重武器被丢在了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经验丰富的军人面临无枪可用的尴尬处境。

在冲锋枪上,这一问题尤其严重,本土仿制MP28的兰开斯特冲锋枪制造工艺复杂,产量有限;大表弟美国人的汤姆逊冲锋枪价格又过于高昂。在这样的背景下,司登冲锋枪应运而生!他的名字(Sten)来自两位设计师名字的首字母,再加上恩费尔德兵工厂的前两个字母(en)。而作为复数形式的司登冲锋枪(Stens)正好是英文中臭气的意思,所以有了臭气枪的诨号。

500

司登MK2,把简陋进行到底

这是一款应急的武器,做工简陋甚至可以说是粗糙。司登MK1可以看成是由大大小小的水管拼接而成,很多重要的部件都暴露在外,因此他有了另外一个诨号:水管工人的杰作。

尽管槽点多多,但是司登满足了一支冲锋枪最基本的性能,而且生产简便,很多国家都有仿制,包括纳粹德国。

500

MP3008,纳粹为人民冲锋队准备的家伙

问题是司登冲锋枪出现在1940年以后,第一批能够接触到司登的应该是印缅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所以反映红军时期和抗战初期的影视剧中不应该出现它的踪迹。

解决措施:冲锋枪鼻祖花机关

尽管意大利人率先研制出了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但公认最早的冲锋枪则是一战末期德国研制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该枪由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设计,发射7.63X23/25手枪弹。

由于定型生产时间比较晚,到一战结束前,只有3000支配发德军前线部队。但是在战场上,伯格曼有力适应了德军的突击队战术,给英法等国的军人留下了十分深刻印象。因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生产这种武器。

500

早期的花机关

一战后德国军工人员对该枪做了大量修改,但基本外形没有改变。中国军人则根据枪身上的散热筒将其命名为花机关,成为少数精锐部队的装备。

国内最早仿制的记录来自于金陵兵工厂和上海兵工厂,时间是1926年。国内仿制过该系列的还有大沽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等。进口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连深居内陆的川军大佬刘湘也曾经进口1200支、外加600万发配套的弹药。所以这种冲锋枪在当时应该不是罕见的武器。

神器之王:M3冲锋枪

M3冲锋枪的诞生与司登冲锋枪类似。1941年,美国正式参战后,军队数量迅速增加,需要一款造价低廉、易于生产的冲锋枪装备部队。在研究了英国人的司登和德国人的MP38后,美国人推出了M3。

和司登类似,这种枪外形一般,全金属结构,采用了大量廉价的冲压件。只有枪管、闭锁装置、部分扳机部件是机械加工而成的。枪托是由可伸缩的金属线组成。更坑的是,这枪是由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因为外形酷似机械厂使用的注油枪,因此得了注油枪的诨号。

500

 拆解后的注油枪,简陋是真的

虽然在美军中不待见,但它却是影视剧中的常客。大名鼎鼎的《亮剑》、号称正剧的《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有它的身影,问题是这种武器出现在1941年以后。

补救措施:芝加哥打字机汤姆逊

汤姆逊的诞生和伯格曼一样,都是为了应对一战中让各国军人抓狂的堑壕战。但汤姆逊比起伯格曼的遭遇更加不幸,它定型的时候一战基本结束了。所以汤姆逊没有得到美国军方的青睐,最早发现它价值的反而是禁酒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黑帮。

虽然价格昂贵,但火力强劲,深受美国黑帮的喜爱。因为声音酷似打字机敲击的声音,在黑帮火并频发的芝加哥地区赢得了「芝加哥打字机」的诨号。又因为经常被黑帮成员藏在小提琴箱子里,又有「芝加哥小提琴」的名号。

500

汤姆逊最早的型号M1921

早在1923年,广东兵工厂就仿制过一批汤姆逊冲锋枪。不过最著名的还是阎锡山太原兵工厂,从1927年开始,累计生产达4万支左右。有一种说法,鸡贼的阎锡山把晋造汤姆逊的口径改为11.25mm,而不是常见的美制11.43mm。这样买了他枪的人就不可能用晋造冲锋枪对付他!

除了太原兵工厂,另外一个仿制大户是四川军阀刘湘。他麾下的兵工厂从1928年开始生产,但改用与盒子炮相同的弹药。

最悲壮的穿越:手刀

刀在中国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代,但大规模普及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环首刀取代了剑主战兵器的位置,成为军人首选的武器。之后的唐刀更是是威震亚世界。

按理说,20世纪的战场作为冷兵器的刀,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才对。但由于工业落后,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无法为每个军人配备作为辅助武器的刺刀。大刀重新进入中国军队,尤其是装备落后的地方军装备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北军中的大刀队。

500

历史上的大刀队

挽救措施:良心与知识

因为种种原因,环首刀、唐刀这类工艺复杂的神兵利器被漠视,最多是按照手刀样式,手工锻造的大刀。结果就是,在很多人印象中,一提起刀,就想起那熟悉的模样了。

这方面,高希希的《新三国》可以说是槽点点多多,把古代守城的专业装备夜叉檑、塞门刀车用在野外作战中,士兵使用的短刀更全部是宋代手刀的样式。也许是为了致敬《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因为那个时代距离宋代更近一些吧!

500

壁画中的宋代手刀

最无法容忍的穿越:狙击步枪

关于这个,已经无力吐槽。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专业的狙击步枪。朝鲜战场上的狙击之王张桃芳,用的也不过是一把普通的莫辛纳甘。

我军装备狙击枪的历史始于79式,这是仿制从越南人手中缴获的SVD而来。所以表现建国前的影视剧中,出现狙击枪,最好的建议是换台,砸电视也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