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失败的主观教训是什么?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准则是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广大普通劳动者的觉悟和解放。因此建设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观要求是能否实行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而民主能否确保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在于它能否依托于广大普通人民的觉悟程度与解放要求。
这个觉悟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表现为广大普通人民能摆脱上层精英的干扰,独立自主的判断自身的利益所在,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这个觉悟还表现在普通的广大人民能善于利用上层精英创造的文化,但不被这个文化所蕴含的上层阶级的价值观所控制—不是直接使用,而是进行改造,注入自身的价值观,以适应自身的利益要求和社会角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和伦理准则。只有觉悟引导的解放要求,才能使广大人民具备自主性和能动的创造性。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主才能确保与集中相协调,在保证集中带来的有序和效率的前提下,赋予集中以活力,监督上层建筑偏离社会主义的倾向。
苏联的失败从主观因素看,就在于它学习了西方“国家”的工具理性和效率,而忽视了伦理教化的意义。没有文化上的革命,以激发广大人民的觉悟。不能在吸收上层阶级创造的文化之后,进行积极转化,培养基于自身价值准则基础上的独立自主的判断力。而没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觉悟,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形成与集中相辅相成的富有活力的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人民缺乏自觉性和能动性,要么让集中变得僵化,要么因为缺乏能动性和自觉性,而为上层精英的思想所裹胁,让上层阶级用资产阶级民主冒充社会主义民主,用上层阶级的利益冒充广大普通人民的利益,抛开集中,沦为无政府主义,并使偏离社会主义的倾向失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