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辉瑞恢复讲课费,说好的医药营销模式变革,泡汤了?
营收下降是关键
业界传称,在5月6日的一次内部沟通会上,辉瑞宣布:中国10个核心城市恢复产品说明会的讲课费。这十个城市分别是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成都、郑州、武汉、北京、上海。
“讲课费”是医生参与学术会议的辛苦费。2020年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纠正医疗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严厉打击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不当行为”。
通知发布后,各地就开始严查以“讲课费”为代表的各种费用,武汉、南京等地都有医院要求医生上报收受讲课费的情况。彼时,辉瑞据称很快就在内部宣布:彻底取消讲课费。
当时,同行都称赞辉瑞合规意识强,提前封堵风险漏洞,堪称业界楷模。
转眼过去了快一年。根据辉瑞公司2020年三季报,当时尚未拆分的辉瑞普强中国区业绩在2020年前三季度下滑18%,其中第三季度下降21%。
辉瑞并未披露2020年中国区整体业绩表现,子公司普强的业绩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改变势在必行。
但改变肯定不宜从恢复“讲课费”开始。
01 曾说辉瑞能颠覆医药圈
药企给医生费用是很敏感的做法。
讲课费是药企推广的一部分。药企聘请专家,专家向医疗从业人员传递医学知识、产品信息,并收取酬劳,是合规合法的。
201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明确: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最高不超过5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最高不超过10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学时一般不超过1500元。
但是,不是所有的讲课费都合规。
讲课费主要有“公对私”和“私对私”两种模式,前者即药企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讲课费并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者则直接支付现金。
新的临床研究、用药经验对于临床医生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企业搭建平台,这些信息可能难以高效率的传递到普通医生群体。
健识局获悉,网传辉瑞恢复的科室会包括同院会和线上跨院会,前者可付费,后者不可付费,参会人员比例是1:5。
除了10个核心城市,其他地区暂未恢复讲课费。此外,招待费也只恢复了部分,只能用指定的平台点外卖,100元/人,而且必须通过验证的客户才可以。
可以明确的是,辉瑞对讲课费的恢复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这和去年取消讲课费时的做法相似:
2020年4月1日,辉瑞以“内部系统升级”为由,在愚人节当天宣布取消PBG,同院会,跨院会,当时称预计6月初恢复;然而,到了6月,辉瑞直接宣布完全取消讲课费。
除了暂停讲课费,2020年第四季度,辉瑞还开始缩减费用,销售、市场、C&K、BO&l部门的差旅费、内部会议和内部用餐费用缩减50%,将节省的预算用于支持业务。
取消讲课费10个月后,就要恢复了吗?
02靠讲课费真的不行?
辉瑞并不是第一个喊出“取消讲课费”而后又悄悄恢复的。
2013年,葛兰素史克(GSK)爆出在华行贿事件。为了整改,GSK宣布调整全球销售队伍薪酬体系,主要包括:取消医药代表个人销售指标,医药代表的薪酬不再和医生的处方数量挂钩等。
在这之后,GSK经历了在华业务的大滑坡。从公司零星披露的中国区业绩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GSK在中国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1%。
在坚持了五年之后,2018年,GSK宣布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包括讲课费、注册费、差旅费,但中国大陆暂未恢复。为了避免带金销售,GSK扩大了对医生个人支付的报告,以提高透明度,并将资金交予第三方协会进行学术推广和医生教育。
不给讲课费,GSK认为对公司伤害很大:“限制了医生对其产品的了解,并最终限制了患者获得新药和疫苗的途径。”
更为关键的是,GSK强调,“这个做法没有被竞争对手仿效”。
2018年,GSK恢复讲课费,继续和对手们混战。
无他,监管风头过后,业绩还是必须考虑的。
但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集采等政策之下,药品价格普遍下降,药企费用吃紧,不少药企都在主动实行控费。而在信用评价制度、财政部与医保局合作的穿透式查账等重拳下,药企为规避风险,也不得不调整销售费用,使其更合理、合规。
2021年4月公布的“77家药企查账”结果中,首批19家企业很多都因为“专家讲课费”、“推广费”、“差旅费”等方面存在不实,栽了跟头而被处罚。
数据显示,2019年有33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率超过50%;2020年,药企销售费用率超过50%的下降至25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辉瑞真的恢复讲课费,的确需要勇气。健识局就恢复讲课费的原因、未来如何做到合规等问题向辉瑞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辉瑞官方一直未对此消息有公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