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不是周冬雨
至今,仍常有人问33岁的马思纯:“如果不做演员,你最想做什么?”
从20岁到30岁,这个问题,马思纯被问了十多年,但她的答案却从没变过:“不知道。”
实际上,马思纯确实不是一个擅长主导人生的人,这种不擅长的原因,源于她成长过程中总是被保护得很好,也源于她的人生道路,常有人替她规划与指引。
在马思纯的家中,有几条雷打不动的家规:
比如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晚上十点之前必须回家;在家里吃饭,永远要等大人先动筷;进入长辈的屋子,要先鞠躬。
马思纯曾经以为所有人都这样,直到上了高中以后,她才发现只有自己家是这样。
从那时起,马思纯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儿可怜:“因为有太多的事儿,我都没有和朋友们一起放肆了。”
虽然惋惜,但在被问到有没有曾经想过,打破这个规矩叛逆一次时,马思纯却回答:“不敢”。
至今,马思纯都会形容自己的高中三年为“像是进入了地狱”。彼时她刚从安徽老家转学来北京,顶着“明星外甥女”的头衔,进入一所当地学校。
在学校里,那时胖胖的马思纯不爱说话,常常独来独往,没有任何预兆的,她成为了班里被欺负的对象。
那时,班里有一位女生,常常会在背地里偷偷议论她:“她的小姨那么漂亮,她怎么这么丑。”
最过分的时候,她还会在马思纯的瓶子里灌入粉笔末与抹布水,将她写给老家好友的信,偷偷拿走,在班里朗诵。
马思纯不知道如何反击,只好在回家之后,向父母求助,妈妈却对她说:“纯纯,你不要理她们,你要去证明自己会过得比她们更好。”
马思纯说,那几乎是她自卑与软弱的开始:“我开始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被欺负。”
这些经历也造就了马思纯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挥之不去的讨好型人格:
她曾经因为在高速公路上害怕麻烦司机师傅,而不敢上厕所,只好憋了一路;也曾经因为停车的时候被对面的司机骂了两句,而被吓到大哭;在拍电影产生分歧时,她也总是妥协的一方。
在家人与朋友眼中,马思纯是“乖乖女”三个字的最佳模板:做决定会和母亲商量,从不会主动去打破规则,永远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鲜少制造冲突。
但是在飞速前行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人关心过,她内心里最隐秘的怯弱,也没有人问问她,最想要的是什么。
回头看,“规矩”二字似乎是马思纯成长过程中雷打不动的指南,而拍电影则成为了她“打破规矩”的唯一方式。
马思纯对于演戏的热爱,源于大二时拍摄电影《恋人》,因为电影中存在许多悲情戏份,所以马思纯常常需要演哭戏。
她说:“想哭就哭,好爽啊,生活中无法释放的压力或是过不到的人生,在戏里却能过一次,特别神奇。”
对于青春期过于空白的马思纯而言,演戏成为了她弥补自己过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她人生中最合理的“打破规则”。
所以在拍电影时,她总喜欢演那些距离自己人生很远的角色。比如《左耳》中的“黎吧啦”。
《左耳》中的“黎吧啦”
2013年,苏有朋计划筹拍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左耳》,25岁的马思纯出现在了选角现场。
在此之前,马思纯很早就读过原著小说,书中描写的“黎吧啦”一角,深深地打动了她,书中的黎吧啦,抽烟,喝酒,在舞厅跳钢管舞,在学校高台上和男生表白。
当时马思纯就觉得:“这个女孩太酷了,我太想扮演她了”。她的妈妈后来形容马思纯:“像魔怔了一样,非要得到那个角色。”
在马思纯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渴望并不常出现,“黎吧啦”无疑是她电影生涯里,第一个最想成为的人。
马思纯与导演苏有朋
但渴望并没有成为马思纯的通行证,“黎吧啦”的选角过程不太顺利。
在最初的两次试镜中,马思纯都以失败告终,在第二次失败后,《左耳》的原著作者饶雪漫打电话给马思纯,对她说:“20天后,还有最后一次试镜,你要是真想得到这个角色,就得使劲减肥。”
20天后,瘦了15斤的马思纯出现在剧组,成为了书中那个肆意张扬的黎吧啦。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马思纯还特意在好友的陪伴下,第一次去了夜店。
那天,12点一过,舞池声音达到最大,朋友鼓励马思纯去舞台上和大家一起跳舞。马思纯尝试了几次,却始终无法离开那个自己站的角落。
虽然没有走出角落,但马思纯却在这一过程中,懂得了如何扮演黎吧啦。
《左耳》中的“黎吧啦”
后来马思纯将自己拍摄《左耳》的过程形容为:“把天使的一面全藏起来,把恶魔的一面全拿出来,但我特别享受。”
电影上映后,马思纯被网友们形容为整部电影中最浓烈的色彩,而她的演技,也开始逐渐被讨论。
这一年,马思纯27岁。
《左耳》中的“黎吧啦”
《左耳》之后,导演陈可辛注意到了马思纯,邀请她出演自己监制的《七月与安生》。
电影中,安生是特立独行的“野孩子”,而七月则是循规蹈矩的“乖乖女”。
在最初读过剧本后,马思纯特别喜欢书中的安生。所以在去见导演陈可辛时,她特意表现出了很“痞”的样子。
但陈可辛却在见过她后,评价她:“你一看就是被保护得很好的女孩”。最终,马思纯成为了“七月”,而“安生”则由周冬雨来扮演。
和扮演黎吧啦时,马思纯将自己“打破重组”不同,扮演“七月”的过程并不算太难。因为从某种角度看,略去细节,“七月”的成长轨迹与马思纯十分相近。
就连马思纯自己都说:“七月在电影中的那种隐忍,特别像我。”
《七月与安生》中马思纯扮演的“七月”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