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汽车行业25年,俩最轴的民族做出了最好的车,咱却是“差不多够用”的态度

【本文来自《清明小长假,高速又是一片拥堵,都堵麻木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非常赞赏楼主提出的各项问题!

看到获得80赞的评论,觉得思考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的,应该习惯于常见现象。我觉得还是挺失望的,竟然还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占了绝大多数。

我是从事汽车行业的,陪伴汽车在中国的发展25年了。汽车这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上下产业链,关系到我们在国际经济架构中的位置。应该说投入多大的关注都不为过。

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出顶级品牌,手里没有最顶尖的技术?我个人觉得那种”差不多够用就行“的态度影响很大。最好的汽车,是两个最轴的民族做出来的。而我是在最有名的德国品牌工作了十几年,现在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工作了。

对于德国人在技术和品质上的追求,有切身的感受。当然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奔XX驰的品质也越来越差了!“ 那是德国人开始算经济账导致的。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现阶段要追求的目标是,给你充足的成本,有没有能力做出第一流的产品来?然后才有资格考虑解约成本,提高盈利。没有这个前提,我们太多品牌都是在中低端的品质条件下,搞价格战。

说回到这个高速道路管控的话题,这个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Level 3的自动驾驶,目前已经实现的就是高速环境下的点到点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在这方面包括特斯拉等几个头部品牌都已经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逐步分阶段拓展到其他路况。

但,我一直认为,我们还没有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国家/民族特色,我们的国家是在组织协同方面有着西方文化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在疫情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让全世界都亲眼见证了的,甚至对于我们自己的国民也都是深受触动,改变以往的文化及制度不自信。

那么,汽车的自动驾驶,不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吗?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西方汽车品牌,他们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理念中,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独行侠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车为单位,具备对道路和交通状况的识别,从而判断和决策车辆控制策略。但实际使用条件的复杂性,让这个系统总有很多弱势场景。

我们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强政府的优势,更多从道路规划施工改造的方向下手,先从高速运输货车试水,通过道路信息对车辆的实时沟通,帮助车辆规范自己的行动。

所谓万物互联,车路协同,车与车的沟通,在较长距离上有相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实现编队前进,对于前方车辆检测到的路况动态,一个决策可以通知到整个编队。高速上也可以安排特定车道专门留给这种车队。

正如楼主说的,交通事故,不是说因为绝对速度高,而是因为相对速度高。有的车快,有的车慢才造成的。希望编队(包括卡车,也包括私家乘用车)行驶的模式早日实现,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交通事故,减少行驶时间,减少驾驶疲劳,减少燃油/能量消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