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电影《战争与人》,日本导演拍摄的真实抗日二战巨作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2648018215450971234
https://haokan.baidu.com/v?vid=359316216785350525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y4y1h7kh/?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
作为一部由日本共产主义资助的作品,影片的意识形态基本与中国大陆一样
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在日本一直存有争议,但导演山本萨夫采用了中方“30万”的说法。
《战争与人》是山本萨夫执导的剧情片,共三部:1970年《命运的序曲》(运命の序曲)、1971年《爱与悲伤的山河》(爱と悲しみの山河)、1973年《完结篇》(完结篇),全片将近十小时,讲述侵华战争,是一部相当杰出的反战大片。
导演山本萨夫是日本电影界社会派大师,他试图通过五代一家的兴盛、衰落来完成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史。社会大家庭,家庭小社会,五代家本身就参与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描写这一家的发展变化自然可以举重若轻地体现出那段时间的日本侵华过程。
============================================
①1928年,新兴财阀伍代家的主人五代由介正在家中的客厅里为即将赴美的长子英介举行送别会。会上,一群人开始谈论满州的局势。英介和乔介都认为,如果张作霖的军队对在满州的日本人的生命财产采取强硬的手段,在满日本人有了危险之时,日本就应该相应采取措施,让关东军出兵去解决张作霖军队的武装。乔介到满州后创建了五代公司的运输公司,还借此进行贩毒和恐怖活动。关东军因迟迟没有得到天皇的出兵命令而坐卧不安,便暗中策划了暗杀张作霖的行动。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在沈阳郊外的柳条沟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却制造舆论说是国民党军队故意挑起战争。随后五代一家乘机与军方大做买卖发了横财。英介从美国归来后就被由介派到中国东北经营炼铁业。"上海事变”后,由介的长女由纪子的男友柘植即将出征,怀着复杂的心情,由纪子去为柘植送行。
②日本侵华战争步步深入,五代家也发生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事情。五代由介的次子俊介为自寻出路而离家出走,并爱上了有夫之妇温子。二人非常想在一起长久生活,但温子在丈夫的高压之下始终拿不定主意,心情非常痛苦。由介的次女顺子与左翼学生耕平相爱,因为参加了反战运动,耕平被当局逮捕。后来尽管出狱了,等待他的却是一张入伍命令。顺子鼓励耕平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一定要回去见她。由介长女由纪子的男友柘植已经成为一名中尉,几经周折他终于调回东京,却不慎卷入刺杀军务局长永田的案件之中,从而与由纪子失去了联系。另外,抗日游击队员徐在林与女游击队员全明福相爱,徐和"满洲省委”派来的代表在部队的撤退问题上闹翻,徐在林坚持逃跑,全明福却中弹身死去。赵瑞芳是一名中国富家小姐,参加了"抗日运动”,却与日本医生服部相爱。由于服部的掩护,她躲过了宪兵的抓捕逃至上海。
③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由介长女由纪子受父亲的影响,加上相爱的对象柘植因卷入刺杀军务局长永田案而失去一切联系,渐渐放弃了当初对爱的执著,答应嫁给一名金融巨头的儿子。由介三女儿顺子与所爱的应征入伍的左翼学生耕平也失去了联系,但因受耕平反战思想的影响,她最终逃离了家庭,参加了和平运动,还偶然地知道了耕平正在参加援助中国的抗日运动。由介次子俊介曾因反对侵略中国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也被征召入伍。作为炮灰的俊介来到决战之地诺门坎,亲眼目睹了柘植中尉在战场上死去。由于遭到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日军仓皇撤至海拉尔,再也无以为继。侥幸不死的俊介失魂落魄地走在日军侨民逃难的人群之中。
-----------------------------------------------------
关于《战争与人》的一些内容和解释
一:关于导演
山本萨夫是日本共产党员,曾受到我国总理周恩来的接待。他同时也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派导演,拍过不少抨击日本政府的影片,甚至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批判当时还活着的裕仁天皇。他的作品在70年代是日本民众最喜爱的热门之一。
《战争与人》是山本萨夫第三部批判侵华战争的作品,之前在同样讲述二战的《真空地带》、以及反映工人运动的《没有太阳的街》就已经涉及到了这一点。山本导演曾想以731部队的人体实验为题材拍摄一部影片,可惜他在拍摄过程中去世了,影片中途流产,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战争与人》的主演泷泽修(饰五代由介)在二战时因为反对侵略战争被捕入狱,直到战后才被释放。
二:关于“日活”
日活是日本二战后的五大电影集团之一,与东宝、东映、大映、松竹齐名。
山本萨夫和今井正是著名的“独立电影人”,也就是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但是电影人完全脱离电影公司是不可能的,所以山本和今井都曾与以上提到的电影豪门合作过。
在这五家集团中,东宝和大映立场“靠右站”,这两家成立于二战前,在二战时充当军国政府的宣传走卒,当然,它们也容许左翼观点存在;东映则是表面中立实际偏右,尽管出产过不少人性化的作品,可最严重的几部给军国主义翻案的作品也是东映拍的,另外东映公司总裁冈田茂,曾参与过镇压左翼人士;松竹和日活比较开明,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曾有大量作品在这两家诞生。《战争与人》正是日活的作品(松竹也有参与),和很多大场面的战争片一样,拍摄过程中动用了不少职业军人,影片中的高难度军事动作都是由陆上自卫队完成的。
三:影片为何只讲述到1939年
事实上,《战争与人》的电影版是紧随着小说版一起连载的,电影版第3集拍摄于1973年,而小说直到1975年才连载完结。
还有另一个原因,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士都知道影片场面宏大、演员众多,需要很大的投资,由于预算紧张,再加小说不能跟上进度,最终不得不草草强行结束。
小说版的作者是五味川纯平,《做人的条件》和《虚构的大义》也是出自他手,其中前者也曾被拍成电影版,由小林正树执导,网上流传的版本译作《何以为人》。
四:关于济南事件
就抗日战争而言,山本萨夫的很多观点都和中国大陆一致,包括死亡人数在日本一直有很大争议的南京大屠杀,山本也采用了中方“30万”的说法。
不过影片对济南事件的看法与中国大陆所有不同。我们中国在描述这个事件时,常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然而在日本,济南事件引起的争议比南京大屠杀还要大,一般认为是中国人先挑起了事件开端,所以剩下的,就只有讨论事件的性质了。有些观点认为中国人在济南事件中扮演了恐怖份子的角色,因为手段过于野蛮才引来了日军的报复,《战争与人》的小说原著就是持这种观点,由于事件太过于敏感,山本萨夫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采用了折中的描述,认为是中国人挑起,但不去渲染日本人所受到的伤害,大部分镜头都含糊地一笔带过。
五:关于卢沟桥事件
除了济南事件,另外一个没有采用中方观点的是七七卢沟桥事件。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我们中国认为日本搞侵略,所以第一枪就是日军开的。而在日方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常在第一枪的问题上较真,原因是日方认为不能把第一枪和侵略混为一谈,侵略归侵略,事件归事件,谁开了第一枪要搞清楚。这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学者个性过于追求细节上的严谨的缘故,与是否承认侵略并无必然联系。由于事件的争议性实在太大,多数日本影视作品都使用了“不知谁开第一枪”的解说(如《溥杰与王妃》),而《战争与人》则述而不评,没有解释第一枪的问题。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