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业资深人士跟大家探讨一下电动车的出路

【本文来自《深度 | 中国造车,寸步不让!为什么是不能输的战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写点真货吧!本人主持、参与过主要汽车行业大厂的各种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转型的方案,也算是汽车业资深人士,给大家指点下汽车业发展的迷津吧!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工业4.0最重要的进化,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那么用电动车来革命燃油车,不仅仅是能源方式的替代,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进化。现在“电动爹”的现象主要就在于电动车生产企业用自己的短处来竞争对手车型的长处,目的不纯,围绕骗补赚短期利益和哄抬股市市值来展开商业行为导致的。

从将来回到现在,我们用汽车的消费者有什么痛苦呢?加油要付钱。此外呢,没有!除了开车累一点,。也就是说,电动车不必然地提供任何优势,电动车能干的事情,其实汽油车都能做。至于电动车加速快也不算啥优点,身体平衡性不好的人反而觉得晕。

电动车唯一的好处是符合国家政策,提供碳汇。特斯拉卖碳汇挣了不少!所以个人观点是电动车企业要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来构造新的汽车商业模式来打败燃油车。

1)中国的国产电动车企业要形成电动车行会,每年做技术评比擂台赛,大家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共享底层技术。当然这里可以是电池技术、电量管理技术、充电技术、底盘平衡技术、车机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等。

2)中国的国产电动车企业要达成统一充电接口标准和充电零售应用标准,共享基础充电设施。一辆能开300-400公里的电动车其实够远了,但是充电设施不充分、不有效、不方便的毛病才是真毛病。大家要联合起来提升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提供好的消费体验。这个不团结是不行的。充电桩建设在早期也出现过大量的骗补现象。

3)工信部补贴早晚是要退出的,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策略的推进。其实充电车企业和国家电网是可以通过充电驾驶里程来盈利的。我们现在假设电车的碳排放小于汽油车排放(不包含电池回收再利用环节),那么这个减少的碳排放可以成为有效碳汇在碳汇市场上是可以交易的。这个钱一可以补贴消费者,二可以补贴生产者,电动车普及的过程,从大的格局看,就是碳排放从液态汽油燃烧替换到电厂碳排放的过程。这才是国家喜闻乐见的,含碳有机物燃烧掉从资源利用角度是一种巨大浪费。

4)围绕着消费者,随着人工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还可以推出里程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得是驾驶里程而不是车,所谓产品的服务化。那么随着集约化行驶里程消费习惯的产生,车厂联盟完全可以用卖里程服务的方式卖车。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让消费者千里还乡不开车(不用自己开)。

所以电动车的出路在二条,一个是实现有效的碳排放替代,二个是提供体验良好的基于里程运输服务。做到了这两点的电动车企业才是真正的符合时代方向的电动车企业。到这个阶段,商品品牌个人就不是很关心。城里打车我也不关心是哪家的app叫出来的车。

如果电车企业领导者能看懂,并联合起来去实现这种商业愿景,于国于民,斯利大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