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史 | 布鲁斯音乐的诞生、崛起和转变

  布鲁斯音乐是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几乎所有的现代音乐中都能找到布鲁斯的影子,它被称为音乐的起源。这次我们来盘点一下布鲁斯音乐的发展历史。

  1、密西西比三角洲布鲁斯的形成

  在美国的南部,有一片肥沃的土壤,美国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流经于此,形成三角洲平原,有着其独特的生态特点。一望无际的棉花田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风景,也是这里最重要的产业。

  如果地球上有任何地方敢于声称自己是现代音乐的心脏,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密西西比。这里是布鲁斯音乐的诞生地,是所有现代音乐的根源——如今你很难再找到一首歌曲中没有布鲁斯音乐的元素。

500

  布鲁斯这种音乐形式具体是哪一天诞生的?恐怕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准确答案。正像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它总是默默地酝酿,游离于正统艺术之外,不形诸于文字,亦不为历史所察。这是一种诞生在压迫中的音乐,是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艰难困苦中创立出来的音乐风格。

  在密西西比,压迫实际上更为残酷:在所有的南部州府当中,这里的奴隶制度是最为严酷的。大量的黑奴被从非洲贩卖到美洲,在美国南部的棉花种植园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劳作,日复一日无尽的循环。黑奴们只能把牢骚哼唱出来以化解内心的苦闷和身体的疲惫,把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生命的悲痛倾注于田间的劳动号子。

500

  南部农场村落幽暗而寂静,划破这种寂静最大的声响就是冒着浓郁青烟驶过的蒸汽火车,火车经过时兴奋的一瞬,便是象征着自由的情感,高音鸣笛声随着渐行渐远的浓烟便是律动出的布鲁斯节奏属性。以人声为主的形式代替了哭喊,却比哭喊更揪心,它的歌唱中掺杂了颤抖的嘶吼及假声,并经常采用强烈的节奏和呼唤与回应式的轮唱。任何简单而方便携带的打击乐、原声弦乐、簧片乐器成为了这种音乐主要的伴奏形式。

  虽然在19世纪60年代黑奴制度已经在全美废除,但实际上种族隔离政策的推行却延续着对黑人的歧视与压迫。他们历尽艰辛赢得的自由,到头来却只不过是一点点自由迁徙的权利。黑人阶层依然贫穷,依然失业,依然没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依然没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他们自由了,他们歌唱不再受庄园主们的监视,他们可以四处迁徙,这让源自于密西西比三角洲种植园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得以传唱与发展,被带到美国各地。

  这便是布鲁斯音乐最根源的形态,也是日后所有布鲁斯风格甚至爵士乐的根基。

  2、三角洲布鲁斯的崛起

  从19世纪末期黑奴制度废除后,布鲁斯音乐在形式、题材以及传播途径上都开始发生改变。从那时起,布鲁斯音乐的演奏场合由乡村、田野间、私人聚会,开始逐渐向酒馆、俱乐部靠拢,以及以扎营演唱的方式进行推广。一批以此为生的职业乐手涌现,由街头纷纷向大城市迁徙,三角洲布鲁斯开始亮相大众舞台。

  与当时市场流行以乐队形式合奏不同的是,街头“土味”布鲁斯主要采用单人弹唱和演奏。一把吉他,或结合一把口琴,一段往事,一曲衷肠,把音乐中忧伤的魅力释放出来,给予更多听众的同情和共鸣。

  任何音乐、文化的流行,都与背后的经济利益与资本运作分不开。由于公众场合的演唱,以及黑人音乐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唱片公司决定在三角洲地区收罗街头布鲁斯音乐家进行音乐创作和录制,布鲁斯音乐全面进入唱片工业时代,开始进入主流的文化流通领域。

  二十世纪初期,这些根源布鲁斯的人物,可谓是布鲁斯的承载者与启后者。 Charley Patton是一位几乎一生游走于巡演路上的布鲁斯浪子。从1907年就开始了演奏生涯,直到1939年才进行了首次录音。《Mississppi Boweavil Blues》便是他的第一首作品。虽然他的家庭是为教会工作,并没有受过太残酷的剥削,但是他的音乐中还是能将你带回到田野间,带回到棉花田。

  出身于密西西比种植园的Robert Johnson被誉为布鲁斯的神话人物。农耕出身的他将短短27岁的一生献给了布鲁斯音乐,为后世留下了29首作品。虽然他的作品大多是总结前人的经验、翻唱前人的歌曲,但他是各个风格布鲁斯的集大成者,既代表了密西西比三角洲布鲁斯的原汁原味,又是芝加哥布鲁斯的启蒙者,他在1936-1937年间录制的作品,有着起承转合般的作用。他将最前沿的演奏风格集中到自己身上,为作品赋予了新的灵魂。《Crossroad Blues》便是传说中他在十字路口与魔鬼做了交易后所创作的作品。他以削减生命的代价获得了高超的演奏技

  


3、战前芝加哥布鲁斯

  当密西西比的“乡土味”布鲁斯进入到大城市后,开始逐渐经历“城市化改革”。因为唱片工业的迅速发展,近乎全美国最优秀的布鲁斯乐手都汇聚于芝加哥这个大都市。为了迎合大都市人的口味,布鲁斯音乐在这里渐渐的变得”规范化“,不再是无拘无束的节拍与小节,而是由原先的随性独奏,转变为乐器组合形式,曲式、结构都逐渐的固定下来,形成了最为经典的12小节和声进行框架。

  除了传统的管弦乐组合以外,钢琴、吉他、口琴,这三样乐器的组合,成就了布鲁斯后来的火爆,钢琴手Leroy Carr与吉他手Scrapper Blackwell搭档录制的《How Long Blues》点燃了布鲁斯音乐的市场。

  此时的黑人乐手们这时已不再漂泊不定,而是变成了城市娱乐场所中的固定团体,是工人阶层市民欣赏的对象。布鲁斯音乐一部分转向平缓、文雅、松弛、流畅,洗去了乡土气息;另一部分趋向激烈、粗矿、激情,与电声结合,尽情的宣泄情绪——“城市布鲁斯”在芝加哥奏响,战前的芝加哥布鲁斯风格开始逐渐定型。

  但是,在芝加哥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开始,让几乎每个人都在困境中挣扎着寻找出路。失业、混乱、政府不作为、刺杀、疾病、天灾……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得不到关注与解决,布鲁斯乐手们将满心的苦闷倾注于歌词当中去,开始吟唱这些无力反抗的逆境,苦中作乐,又或是通过暗喻讽刺来针砭时弊。布鲁斯音乐在这种大环境下倔强的发展着。

  但即便如此,也有着许多的布鲁斯乐手不堪重负,退出江湖,回归到密西西比的田园,而能留下的,都是绝顶高手,而这些留下的人,便是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布鲁斯大师。

  1929年,吉他手Big Bill Broonzy在芝加哥初次录音,他曲调轮廓清晰、多样非凡的吉他演奏技巧和多彩的歌唱扛起了战前芝加哥布鲁斯吉他界的大旗,同时也是将布鲁斯带向世界的先驱,为战后布鲁斯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500

  而三角洲布鲁斯的鼻祖们,诸如Charley Patton,Son House,也获得了录音的机会。同年,人尽皆知的吉他魔法师Blind Blake与钢琴手Charlie Spand搭档一起录制了名曲《Hastings St.》,再一次标榜了钢琴与吉他组合的魅力。这些宗师们重新定义了布鲁斯音乐。

  1933年以后,可以说对于布鲁斯音乐来讲又是一个转机。禁酒令的解除让廉价的工人酒馆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大萧条期间受到巨大冲击的唱片公司们也都看到了希望。除了钢琴与口琴,贝斯和鼓的加入使布鲁斯的乐队化演奏形式逐渐定型,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最多的布鲁斯Shuffle的律动型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4、战后布鲁斯的转折点

  1943年,来自密西西比的Muddy Waters北漂来到芝加哥。对,他就是我们国人称作“水哥”的布鲁斯大师。没人能够想到,当年这个小伙子将会对以后的布鲁斯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

500

  那时的他做着装卸工人的活儿,偶尔在小酒馆做一点演出。因为受到当时的巨星Big Bill Broonzy的赏识,介绍了需多演出并且与知名乐手结识的机会。

  当时的传奇口琴手Sonny Boy Williamson II世已经有了一只成熟的乐队并且在电视节目上崭露头角,他曾经雇佣Muddy Waters做伴奏乐手一起演出。Sonny Boy嗜酒如命,有一次在演出中烂醉如泥,Muddy Waters便用自己的演奏斩获了全场的掌声。因为Muddy Waters的出色表现,他经表弟介绍认识了优秀的吉他手Jimmy Rogers,并且通过Jimmy Rogers而认识了年轻的口琴手Little Walter,于是芝加哥最为耀眼的新生代布鲁斯组合诞生了。

500

  钢琴的填补,口琴演奏比重的加大,让音乐多了更多美轮美奂的音色,电吉他的发明让布鲁斯音乐中融入了电音的元素,与先前单一的原声乐器相比丰富了许多。Muddy Waters不满足于原声吉他的”小“音量,他利用电声吉他的优势,在演出时,往往将音响的音量开到最大,加上他有力的拨弦,使音色尖锐而富有穿透力,制造出了类似于现在的过载效果。Muddy Waters的吉他演奏并不以激烈和快速取胜,但却有着勾人心魄的魅力,他充分利用了拾音器的敏感,将布鲁斯细微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时间无数的乐手争相效仿。

  他还从Boggie Woogie的律动中寻找灵感,将其融合到自己的音乐里去。在Big Bill Broonzy之后,更加致力于将布鲁斯带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Muddy Waters近乎凭借一己之力,推动、奠定了芝加哥布鲁斯的地位。

  随着布鲁斯音乐的发展,渐渐的在他其中衍生出了很多风格的音乐类型,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下次我们着重讲讲布鲁斯对其他音乐风格的影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