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战争背后的戏雕逻辑

最近鹰酱在新疆棉花产业上的作妖可谓是老生常谈但又令人格外愤怒

500

老生常谈在于这种以人权问题为借口的长臂管辖毫无新意,背后折射出的是鹰酱在舆论战上的不思进取,坐吃山空。

而愤怒的是,如此低劣的手法,鹰酱却年年拿来恶心人,而偏偏你又不能把它拖进小黑屋痛扁一顿,这着实让人憋得慌。

捶人的冲动先按下不表,因为工作原因,作为一位农资从业人员我恰好对此次鹰酱对新疆的棉花制裁有一些个人独到的观察和看法。在这里也跟风闻的朋友们分享分享。

1.新疆为什么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

现在网上反驳得最多的说法是“新疆的棉花种植高度机械化以及棉花收割的待遇很高”。这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驳点,但并没有从新疆人民的角度,在地化地解释清楚其生产关系。

这几天我跟公司在新疆的技术老师交流时,他们作为奋斗在第一线的农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但凡了解新疆棉花产业的运行模式,就知道美国纯粹是在扯犊子。

在这里我们先从经济分工来说,强迫劳动一般需要至少下面两种先决条件:

1. 生产资料、管理的绝对集中

2. 劳动者不是生产收益的分配的主体

前者是西方媒体普遍意淫出来的红色专制集中营;后者则是从其奴隶贩卖传统所衍生出来的类比。

500

至于为何西方媒体愿意营造出这样的一种脱离现实的类比?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寻找“可类比性”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特别当你要向自己老百姓介绍一个来自其他文明的,完全陌生的事物时,在本国的历史记忆和经验中寻找到可类比的点将会使得宣传工作事半功倍。

就像在德国时,为了让德国友人理解统一在中国文化心理中的重要性,我以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四分五裂,德意志土地作为英法两国的代理人战场入手,谈及歌德一代德国思想家对于德意志民族性的探寻与东西德统一的历史进程。最终让德国友人认识到俾斯麦统一德意志带来的德国工业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推进中国工业化本质上是遵循着同一种逻辑。

500

最后我还提到,德国以10月3日为国庆节,纪念的正是东西德的统一,可以见得德国人对于国家分裂的感受是负面的,对于国家统一的期望是真切的。而1949年10月1日也算是新中国的统一日,这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对于统一有着与德国人民类似的情感。最为神奇的是,这两个国庆节还挨着这么近,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有着这样的共情,中德人民最终还是能够相互理解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求同存异。只不过这样的类比逻辑被西方政府反向利用了,将其人民基于自身历史经验的对于奴役非洲黑人劳动力的不良记忆嫁接到了其臆想出的,符合人权外交宣传需要的中国当代新疆生产方式上去了。

500

于是乎,源自于其人民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其资本所构建的虚假的故事相互交融,在虚空深处产生了一次强烈的振动。

就像西方媒体利用其人民之良知不可容忍的“压迫奴隶”去抹黑新疆棉花真正的生产方式,当谎言绑架了人类良善情感的表达后,这个世界的正义与良知亦会陷入混沌之中。

不过即便在马克思离世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西方对于所谓“小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解仍然不够透彻。

500

或者说这是一种选择性的不透彻,毕竟日本综合农协本身就在其可视范围之外,所遵循的也不过是“规模降低交易成本,规模提高议价能力”这种最基本的经济原理。

那么新疆的棉花产业运营模式到底与其意淫的奴隶剥削有多大差别呢?

首先,新疆的棉花种植总面积目前在一千八百万亩左右,其中有一千万亩新疆建设兵团八百万亩地方种植户

新疆建设兵团曾经采用相对集中的管理方式,实现棉花的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收购、统一发种、统一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以及统一进行生产管理,这也许是最接近西方“红色集中营”臆想的形式了。

但随着建设兵团内部的改制,目前已经完全实现分产到户。兵团内部按照五十亩/户口的配比,将棉花种植承包到每家每户。种植户每年向兵团提交约200元/亩的综合管理费(水、电等),剩下的种植收益完全归自己所有。

而这些承包户里面,有汉人,当然也有维族人。只不过他们可不是被迫劳动,而是给自己打工干活。

实际上,建设兵团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个伪综合农协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进行育种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引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牵头与我们这样的农资公司合作,为农民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500

宏观层面利用规模优势与外部对接,微观层面发动单个种植户的主观能动性,这其实也是新疆棉花产业能够逐渐崛起,最终威胁到美国棉农饭碗的底层逻辑。

2. 美国对新疆棉花开火的底层逻辑

西方国家对新疆棉花产业的运营模式看不清,道不明的很大原因是为了更好地为其国内资本所服务。这也是我们国内同胞们需要清醒认识到的事实。

单从经济效益来看,美国的农业在全球范围难逢敌手。于是乎欧洲搞极其意识形态化的生态农业去抵御,而日本则是通过更强硬的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农业不被其破坏殆尽。

500

这次棉花事件就是美国利用其农业优势欺压他国的一个具体案例,只不过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这次,美国人的出招中有着一套明显的组合拳:

1)以人权议题为理由,对新疆棉花进行封锁,目的在于减少其全球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制造新疆棉花的产能过剩。

2)通过美国规模农场的优势,全球倾销棉花,借机抢占市场。

3)在中国的多边外交中搞乱,使得我们的产品销路受限。最近的中欧协议谈判停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种此消彼长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目的在于通过封锁以制造中国棉花在短期内的生产过剩,最终以掐断棉花产业“消费”要素来使其崩溃。

这套组合拳,对于纯市场经济主导的国家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因为美国确实具有搞封锁的架势,也拥有优势巨大的棉花产业。

只不过中国始终是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经济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国际市场空间的压缩上,我们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来应对产能过剩。同时中国政府主动下场,将棉花作为战略物资囤积。这一方面算是备战备荒,另一方面则是辅助市场消耗棉花的产能。这也算是双轨制下的一种牛逼哄哄的双线操作了吧。

500

因此,这种国家+内循环市场的双保底机制使得美国无法取得如同打压油价制裁俄罗斯那样的效果。

对于混合制的威力,美国其实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早年疯狂地培养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在国内鼓吹裸奔的市场经济。毕竟如果真的把消费完全交给市场,遇到美国这一波组合拳操作,中国的棉花产业还真的是凶多吉少。

而特别有趣的是,因为国家这种豪迈的兜底反而激起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热情。就这点而言,可以说西方阵营确实没有把“小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透彻,还是在凭着一种神学信仰,举着十字架跟我们对垒。

在我看来,棉花战争只是中美博弈的一个微小环节,其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可以如下解读:

1)市场份额的争夺

顾名思义,让你失去市场,让你产能过剩,一次消费要素的消亡就能消灭一个产业。西方对于三相波的潜意识领悟还算及格。

市场份额的争夺调动的是其国内产业资本的积极性。

2)定价权的争夺

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决定了美元的币缘价值。当中国将纺织产业链逐渐收纳到自己家里时,西方无法再通过占领产业链上游而决定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这时候,华尔街的蛋糕就被动了。

于是乎,为了定价权,国际金融资本必然会对新疆的棉花重拳出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明面上是H&M这样的公司对新疆棉花的抵制,背后其实是美国棉花相关产业资本与美元强绑定的金融资本之间的沆瀣一气。

而人权议题不过是这两个深层次目的的遮羞布,BCI这样的NGO组织充其量也只是两大资本所雇佣/培养的打手。

500

3. 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波棉花战争?

宏观层面:

既然知道幕后的藏镜人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那么我们的刀就要真真切切地砍到他们身上。这也是每次魔兽世界开团时我给团员们强调的“点杀”。NGO是小怪,人权议题也是小怪,单点Boss的时候顺便a掉就行了。

产业资本如同一切产业,离不开产业三相波三要素,即投资,就业,消费的健康节律波动。

对于中国的产业来说如此,对于美国的产业来说也是如此。这是资本主义下的基本经济逻辑,蓝星之上无国可以幸免。

像H&M这样的服装公司,甚至其背后的美棉产业链,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都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产能达到这个级别的产业资本,获取稳定市场份额对他们来说远比无节制提高生产力有意义得多。

又或者说,生产力的提升如果不给予消费力的提升相匹配,则必然会发生资本主义万年的噩梦---产能过剩。西方国家普遍拥有发达的生产力,却因为人口、生育率的走衰而普遍缺乏持续增长的消费力。

故而在面对中国这样一个14亿级别的,占据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以及强大购买力的市场时,西方国家的被动远远甚于我们。

对付这些不听话的产业资本,一句“滚出中国”足以震慑其心。

而金融资本呢?这家伙背后是美国的军事霸权,着实不好从正面去搞他。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美国的金融资本与其产业资本之间本来就存在尖锐的矛盾。在《东西较量之我见-基于郑若麟老师的启发》一文中我也提到过,通过定向输血其可控产业资本,使得产业资本在本土抑制住跨国金融资本的步伐。

从特朗普的MAGA到散户大战华尔街机构的YOLO事件,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金融资本面临着不小的内患压力。虽然完全从内部干死其金融资本不太现实,但因为金融资本对实体产业剥夺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也可以慢慢地以破坏产业三相波中“就业”的要素来让美国陷入四年一度的MAGA循环。

就此,我们应该不计前嫌,让特朗普再度站起为祖国发光发热。我们要相信MAGA的破坏力,要让MAGA来得更加频繁,更加激烈,要让MAGA的光辉照耀美利坚大地,这将是山巅之国的福音,也将是全人类的福报。

500

微观层面:

说到微观层面,我就必须正经起来了。这也是合川农民军最基本的素质,即在宏观层面尽情地耍流氓,而在微观层面就认真谨慎,步步为营。

就微观层面而言,我们要让棉花产业真正地具备与美棉抗争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是产出优质的产品,还在于整个棉花产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的综合提升。

平心而论,美棉借助美国大农业的优势,对我们当下的棉花产业还是有那么些杀伤力的。在良好的政策为新疆棉农兜底的前提下,我们的农业技术机构,我们的农资行业应该承担起助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大旗。

这一方面是我在《产业互联网-科技兴农的第二层》提到的,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农业技术在应用层面的进步。

在这里举一个我比较熟悉的例子:

棉花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工作,那就是提高棉花的脱叶率。脱叶率高才能保证机械收割的精度。虽然广义上的脱叶有着多种手段,但随着国家对农业安全的越发重视,对于低毒、环保脱叶方式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500

类似的突破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育种层面出发。也可以通过化控技术来影响棉花体内的激素平衡,从而达到使叶片自然脱落的目的。

用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坚定认可的方向。只不过对于农业现代化来说,很多人的理解不足够深刻。甚至闹出生态农业就是反现代的神奇言论。

实际上,要深刻理解何为现代农业,就不能把生态与技术对立起来。就像有些人说生态农产品完全不需要使用农药,这不过是那些营销者们的炒作罢了。

机械化收割、无人机喷洒是农业现代化的表层,而化控技术、育种技术、农业管理技术与农业大数据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里层。

生态农业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其内涵在于:

1)耕地的合理规划

2)土地的合理休整

3)土壤质量的维护

4)农业生产资料的科学使用

5)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对和谐

只有讲这些内容辩证地放在一起,我们才能明白生态农业的真正含义。而新疆的棉花产业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如何让这个产业更加安全,高质将是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奋斗方向。

结语:

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戏,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认真思考。

在此我们要庆幸有美国这样一个“文化素养缺乏的,毫无底线的对手”,这使得我们能够从新拾起忘却已久的底线思维,从小确幸,赚快钱的浮躁中沉静下来,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入神州大地上的千家万户。

从芯片卡脖子、种子安全中,我们看到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大国的重要性。

从贸易战,棉花制裁中,我们看到内循环对于稳定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的智慧,向来不是遵从某一个教条,某一种神学信仰。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从底层逻辑去破解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阴阳相济为辩证,三生万物为多元,道法自然为逍遥。

这也许就是我们面对西方的文明战争时,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最后,中华民族王道天下之情怀,必须再重振,戏雕!!!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