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忘了,今天是彭大将军诞辰120周年!

★点上方蓝字关注「三剑客」 给你思想佩剑

500

文/箐华 内容节选自《大国战将》

今天,2018年10月24日,彭德怀元帅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大日子。

可是,今天,朋友圈、社交媒体上,对他的怀念显得冷冷清清。这决不应是我们的态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自然规律。也有一种人,他的生命已经属于过去,但作为一个独特而伟大的存在,赫赫战功写在历史的青碑上,皎皎人格活在人们的口碑里。

大国战将——彭德怀元帅,就是这样不朽的传奇。“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今天,剑客团队不发其他可能吸睛的内容,头条一定要留给这位战将。只为深情怀念他!也呼唤你为他转发!

500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岁时母亲去世,他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十岁时,家里的生计全断,大年初一,他带着二弟沿街乞讨。

500

△1923年,彭德怀在湖南省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时年二十五岁。1928年4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怀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00

1. 流芳

彭德怀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老对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有句名言:“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悄悄地隐去”。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为人民福祉而战斗,他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服务和奉献千百万人上,他付出的一切将永恒地发挥作用并长存于世,那么他就配享一种殊荣,就是马克思所讲的:“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荣耀之光,犹如闪电。作为一直在高级指挥员岗位上打完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所有战争的战将,作为立下光辉灿烂功勋的元帅,作为许多伟大战争胜利的象征,彭德怀元帅,将永远镌刻在历史上而流芳百世。

经过几十年时光的沉淀,历史的风吹散一切阴霾,一切良莠已分,一切都无可争议。彭德怀——这个严厉而果敢的人,这位身经百战而个性倔强的元帅,他的名字,在其战场对手包括同时代许多军事将领之上,熠熠生辉。

2.战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从1916年投入湘军当兵,到1928年率部起义,再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彭德怀有30多年的时光都是在战场上烤着战火、熏着硝烟中度过的。

即使在开国将帅中,也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经历了从军阀战争到革命战争、从阶级战争到民族战争、从游击战争到现代战争、从国内战场到国外战场的复杂战争过程,而且一直在高级指挥员岗位,肩负作战指挥重任,长期战斗在对敌接火交锋最前线。

早年在湘军中,彭德怀就以骁勇善战著称,从二等兵逐渐晋升为团长。平江起义后,他率领千余兵力的红五军,驰骋于湘鄂赣辖区,披坚执锐,两年内发展为万余人的红三军团,与毛泽东、朱德创建的红一军团一起,组成数万之众的红一方面军,开辟和保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500

500

△1938年1月,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彭德怀赴武昌商谈八路军支援徐州会战问题,在汉口车站与周恩来(左一)、郭沫若(左三)、叶剑英(左四)合影。

500

△1938年,彭德怀与朱德、陆定一在山西洪洞县。

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总司令率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极其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创造出一套适合敌后犬牙交错形势的军事政策和斗争方式,把华北数千万同胞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大举进攻陕北,彭德怀临危受命,在党中央领导下,与习仲勋、张宗逊等一起,率领二万余兵力与胡宗南二十多万敌军周旋,设疑兵、布奇阵,蘑菇兜圈、围城打援,妙计百出、连战皆捷,迅速扭转战局,同其它战场互相配合,一年后转入外线反攻,两年半解放西北五省。

500

△1947年4月,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保卫陕甘宁边区、反内战动员大会上讲话。

500

△彭德怀、金日成等与志愿军首次归国代表合影。

1950年,彭德怀同志再次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并肩战斗,“一军打三军,陆军打三军”,以劣势装备对阵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迫使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请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

蔡元培评价民国功臣黄兴,“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先生。”此句用于彭德怀,则可谓“无彭则无军威,战史必有将军。”仅举两例,就足以说明。

3.星晖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军事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中南海怀仁堂,在《胜利进行曲》中,毛泽东主席亲手为元帅们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命令状和勋章。

第一个领受军衔与勋章是朱德元帅,第二个是彭德怀元帅。

500

△1955年9月接受毛主席的授衔

百折不挠虽九死犹未悔,赴汤蹈火虽艰险曾不辞,一往无前虽敌凶而勇赴,南征北战虽功高惟朴实。革命需要热血头颅,战争造就英雄豪杰,千百次战火锻造出璀璨夺目的一代将帅。

硝烟遍地,红旗漫卷。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几乎充满了他们的影响。他们的经历里藏着胜利的秘密,他们是党史军史战史重量级的参与者、书写者。倘若少了他们,中国革命光辉进程一定会黯然失色。正是有了他们,中国变化才如此天翻地覆,人民解放军才如此威震四海。

他们是一个高大伟岸的英雄群体,毫无疑问,彭德怀更是其中智勇超群、可与古之名将比肩的共和国元帅。

4.将道

战争可谓人类能参加的最惊险、最剧烈、最残酷的竞赛,而将帅则堪称战争的灵魂。一定意义上,打仗就是打将。

“将失一令则军破身死。”一位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将帅,毕其一生,风采与荣誉的“高光点”,绝对应该是他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克敌制胜的中军帐里,是他驾驭战争、征服对手的谋略、智慧和勇敢。

500

△ 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这是在武乡县关家垴前线的炮兵哨所,距敌人仅有五百米。

500

对战将的遴选,就是对作战优势的最大争取。

能够加入“将军”这一光荣阵列的,他不仅仅是藐视战争的恐怖、召之即来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勇者,而且应是在同最强大最残酷对手较量中夺取战争胜利的赢者,是在浴血拼杀中脱颖而出同时力避以巨大牺牲换取战争“惨胜”的智者,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展示顽强的意志、过人的智慧胆略、对战争态势发展精准的预见力、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进一步说,他还应形成独特而鲜明的统帅风格、新颖又实用的战役指挥方法,并对军事科学、军事艺术、军事哲学发展有自己的创见和贡献。

这些条件无疑是苛刻的,这些标准无疑是严酷的,但将军作为军人的崇高荣誉,“皇冠上的明珠”必须坚持品质要求,其荣誉有多贵重,攀登的梯子就该有多高。正所谓:“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战争本身锻造并遴选战将,百战生百将。而未经战火的将军,无论权势多么显赫、绶带多么华美,总不免让人感到美中不足,相信他们自己也应有同样的遗憾。因为一个杰出将帅的名字,总是与一个或数个著名战役联系在一起的。

每一次战争都会造就千百个英雄——有名的和无名的,无法一一列举。但是作为将帅,责任扛得有多重,胜利荣誉就会有多重。我们发现,在一些人的名下似乎集中了所有立下的功勋,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比如,当我们说起莫斯科保卫战、攻克柏林,就会想到朱可夫;说起诺曼底登陆,就会想到艾森豪威尔;而说起百团大战、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脑海里就盘旋着彭德怀的英名。

5.个性

500

△1953年8月,彭德怀在中南海住所。

500

△1954年9月15日,彭德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00

△1954年10月1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在庆祝建国五周年大会上宣读国防部命令。

艰苦困难时,他像一团烈火,激情燃烧唤起三军斗志,一往无前勇进;

情势危急时,他像一潭静水,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化险为夷倍从容;

紧张复杂时,他像一道闪电,照亮虚实、明察利害,当机立断决进退;

夺取胜利时,他像一块玄冰,冷静清醒、审时度势,攻守部署皆适宜。

名将所以著名,除了战场上建立功名,还在于个性独特、活泼鲜明。从恺撒到拿破仑,从项羽到岳飞,从苏沃洛夫到朱可夫,从麦克阿瑟到巴顿,从彭德怀到粟裕,古今中外名将的军事思想和作战风格,无不带有强烈的性格色彩。而且,与人迥异的个性,往往也会感染并塑造着他们的部队。

无论是读将领传记,还是观影视作品,带给我们一个“印象中的彭德怀”:大将军横刀立马,大将军性如烈火,大将军耿直刚正,大将军严厉勇武。就连着元帅服的标准像,也是怒目金刚,用网络语言就是“眼神秒杀你”。

他卓立特行,嫉恶如仇,自带锋芒,令对手胆寒,令军中敬畏,当然也会有人觉得多了些不合时宜、桀骜不驯。

性格即风格,而将帅的性格很容易变成治军风格。彭德怀脾气的知名度与战功一样高,很多干部都怕他,怕他什么?怕他严!他治军以严著称,严首先是律己严,对高级将领严。他认为不严格要求高级干部,就不能抓好部队,就无法带领千军万马去进行严酷的斗争。

讲原则不看面孔,眼里不揉沙子,炮筒子脾气,不论哪级干部哪怕是与他资历差不多的老将,见到问题就要批评,而且火力很猛,毫不客气。在他手下工作,谁也不敢犯官僚主义,不敢吃吃喝喝,不敢耍滑偷懒。

有时爱骂人,但骂得一针见血、辛辣痛快,不虚伪不掩饰,不苟且不通融,敢说敢为而掏心见胆。谁要玩忽职守仗没打好,他是绝不容忍的,他说“你不恨敌人,我就恨死了你。”十分可贵的是,批评错了,他就主动道歉;对改正错误有进步的,他马上给予表扬,赏罚严明。

正是铁与血的反复磨炼,作为补偿,这位开国战将身上,呈现出一种常人无法相比的精神气象,虽经时光漂洗却历史原色不改。

今天拉长镜头回看彭德怀:心是赤子心,情是报国情,恨是英雄恨,快意恩仇,光明磊落,分明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

6.品德

战火里的勇气,胜利时的谦虚,灾难中的坚韧,使他在人民心中有着带些神秘感的威望。

大将风度、丈夫气概、英雄本色,浑身上下放射着钢打铁铸的硬汉光彩,同时拥有一颗火红的、灼热可感的心,造就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典范。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武德高尚的名将,而且是一个人格纯洁的人。

有一种武德叫爱兵如子。“战士肩负着战争最艰苦的部分”,没有千千万万个战士,任何统帅都将一事无成。由此得出一条评价统帅的标准,即他是如何对待战士、如何珍惜战士生命的。彭老总对高级干部严众所周知,而对基层干部和士兵宽厚慈祥也传为佳话。

自己没有儿女,他把对儿女的情感全用在士兵身上。行军作战,他马背上驮的总是伤病员和年小体弱的士兵;为了解战士生活情况,他经常与战士一起吃饭;战士负伤,他牵肠挂肚周到安排;担心战士站岗冻脚,他让战士脱下棉靴自己伸手进靴里试试暖不暖。

“元帅兼士兵”是对他的最好写照。连打大胜仗,举行五万军民祝捷大会,他同战斗英雄、群众代表坐在一起,谦逊而深思,毫不引人注目,完全像普通一兵。

所谓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有时就是对同一历史人物,用道德衡量或历史衡量,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在道德人格上有魅力者,并不一定在历史上经得起检验;而于历史前进有大贡献的人物,有时却得不到传统道德认可,不能成为社会人格楷模。

毫无疑问,彭老总的赫赫战功、铮铮铁骨,完全经得起这“两重衡量”,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德。正如有段话所说:“他将是我们民族历史天幕上一颗不灭的巨星;将是一个永远使人景仰、为人传颂的英雄;也将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永远引人探究的历史人物。”

7.波澜

500

△彭德怀和妻子浦安修在延安机场。

纵观彭德怀的一生,不难发现命运如此多舛。好像那个时代刻意进行了某种压缩,把最丰富的经历注入一个人的生命当中。

在饥饿、压迫、战争、辉煌、动乱、困窘和屈辱之间,人生大起大落,常于最热烈处遭遇雷雨,也在最真切时发生怀疑。

出身穷苦,饱经磨难;戎马倥偬,历尽艰险;迭克强敌,名震天下;拜将封帅,襄助中枢;身陷逆境、忍辱负重;惨遭迫害,蒙冤而死;拨乱反正,沉冤昭雪……这一生岁月峥嵘,荣辱交替,充满矛盾和传奇,耐人深思寻味,更令人唏嘘感叹!

500

△一张彩色照片

彭德怀一生慷慨悲歌的命运起伏,如同绵延磅礴的山峰,非但永不风化,而且由于人们的长久眺望往往将其举得更高;又如同波飞浪卷的大海,日升日落、潮起潮退间,铺展了无边无际的天高海阔。

也许,英雄正因为有了波澜,才有了永恒的壮美。

彭德怀一生无儿无女, 他无小家而有大家。 今天是他120岁诞辰纪念, 让我们一起深情怀念彭老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