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侃战史(一)国共内战时期蒋军的战术问题(12)

华野西兵团在沙土集战役后,将近一年时间没有大动作,是因为粟裕同毛泽东在战略上有分歧。当时国共两军在中原进入了战略对峙局面。刘邓在大别山打游击,陈赓、粟裕在中原同蒋军相峙不下。毛主张粟裕带一、四、六纵下江南,来调动蒋军,打破僵局。实际上是对解放军打破敌军的防御体系没有信心。而粟裕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认为在同样代价下,在中原同蒋军决战更有利。这一方面是在红军的作战经验,另一方面是认为己找到打破敌军野战防御体系的方法。并且粟裕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看出了蒋军的一个弱点,野战军兵团编制不合理,太小了。当时蒋军是以一个整编师为主,配署一些部队组成野战兵团,编制都是临时的。单独作战无法与华野主力抗衡。而华野西兵团已修整近一年,并且为打破敌军野战防御体系专门操练了一年。步兵爆破战术、歩炮协同战术都已成熟。同时,华野的炮兵己能同蒋军炮兵相抗衡,并已储备大量炮弹。最后毛泽东采纳了粟裕意见,在中原同蒋军决战。这就是豫东战役。粟裕以20万对25万,以少打多,最后歼敌9万,自损4万。在豫东战役中,粟裕随机应变、果断敢决、敢于冒险的用兵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役开始之前,中央的目标是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军,结果根据战局发展,他判断这个目标不可能完成,立刻把目标改成开封。打下开封后,人人都说战果足够大了,结束战役算了。结果他不,又断然放弃开封,引诱邱清泉和区寿年兵团来追击,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在电光石火之间突然围困区寿年兵团。在黄百韬入场后,他又果断放弃全歼区兵团的企图,改而围歼黄百韬——话说这得多大胆子啊。在黄百韬被重创后,他又判断形势,果断放弃全歼的意图,立刻结束战役,在敌人大军合围之前跳出包围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