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世界中心【12】中俄百年纠结
转至天涯楼主:温骏轩
前天偶尔在〈防务新观察〉看到张召忠在谈冲破岛链(〈美国“岛链制华”的变与不变〉)。
从善意的角度我认为他是在掩盖中国的战略意图;从其它的角度我不愿评说。
上两张截屏大家看看
作者:gq345 提问日期:2009-08-14 20:25:03
中越两国同意按照国际法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
这个意思就是确认清楚,大家对海界的划分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标准划分的。
也就是我在南海部分所分析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原则,来解读海洋的权利的。
换句话说中国方面对“九段线”不会再单方面解读为“南海传统疆界”了(这个说法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一直无法做为真正的证据)
但这并不意味这中国放弃了南海岛屿的主权,相反中国会更坚持,因为只有依靠这些岛屿所有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才能在南海获得足够的发言权
(具体区域我在南海部分已经标出,中国最大可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基本仍可覆盖整个南海地区)。
至于“九段线”的法律地位,中国应当会参照北部湾划界时,对《中法条约》中定立的那条中线的解读下定义,即是划定了中国对该区域以内的陆地(岛屿)的主权。
在目前岛屿主权尚无法拿回的情况下,中国是不会在南海地区和越南、菲律宾划界的,特别是在南部。中国只会承认其本土专属经济区内没有争议的部分(这一部分很多原先也划在九段线内)。
如果越南愿意在放弃对西沙的主权要求的情况下,在北部与中国划界,中国应当会把这部分划完。不过小越想拿它换南沙(特别是南威岛),应当没那么容易松口
作者:风轻雨后 提问日期:2009-08-14 20:50:48
楼主所说的地缘战略太过于简单,大国之间既有利益冲突,也有共赢的机会,就目前而论,就可预见的将来。
我与印度并无实质的利益冲突,藏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我国的优先战略方向.印度当前所为:
一是讨好美国二是要为自己强军发展找一个目标.国际上新一轮反华浪潮正在形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印在地缘政治上并不是对手,纵观历史,中印实际上是荣辱与共的.
中华兴则印度兴,中华败则印度亡.这也是62年短暂战争之后毛主席果断下令后撤的原因. ========================================================
当然是可以共赢的,如果你仔细看我的《新世界岛》论就会清楚直接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发展足够的战略威摄力。相反要更加提升实力,以期获得更加多的发言权。
你可以看到中美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文化、反恐等多方面合作,但美国仍会在军事上处处提防中国,并不会在武器出口上向中国开放大门。
总之朋友可以做,但国际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各自留一手不是小人行为,而是生存之道
好了,还是继续我们的东亚话题。
这一段会从纬度气候的角度说的比较多,但气候的成因很复杂,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地势越平坦气候越温和,同一纬度地区,海洋性气候比大陆性气候就要好很多,甚至可以将温度提升一个等级。
所以现在的温度带的划分主要是指大陆地带,因为你们马上会发现,在同一纬度地区,欧洲的情况要比北亚好的多。
说到外东北地区,我们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区,江东六十四屯、黑瞎子岛、海参崴、图们江口。下面我就对这几个地区的战略地位做一个解读。
上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外东北地区如果从地缘上来划定的划,北界外外兴安岭是没有问题。
南界其实以“小兴安岭”的分水岭为界会更准确(也就是地图上黑龙江下面斜插下来的那条山岭,我忘了标上去)。
而在“外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从平面的角度看,有一块三角形的冲击平原地带应该很适合耕种。
但事实上古典时期的人们一直无法对这块地方进行开发,甚至在近代汉族大举移民东北地区的时候,也没人对将这块地区开耕为农田。
这就不能光用温度来解读了(这里仍是中温带地区)
黄仁宇先生对农耕民族无法进入黑龙江北部地区的原因解释为雨量不足(雨量约500毫米每年,正好在十五英寸雨量线外面),但还是没有抓到问题的关键。
其实对于这块平原来说水的确是主要问题,但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为他处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三江交界处,三水相聚冲击出了这块平原,由于水量太大,结果变成了沼泽地。
忘记说了,这块平原位于中国的部分有个很贴切的名字“三江平原”
如果说“三江平原”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那么“北大荒”的名字相信年龄稍长的朋友都知道吧。
上世纪50年代,出于国防的需要,也为了证明人定胜天的道理,北京方面决定组织大批人力(农民、知青、军人)对以“三江平原”为核心的“北大荒”地区进行农业开发。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治水的传统,何况现在有机械的帮助。这块原来的沼泽地最终成为东北地区最后被征服的农业土地。
也许这种开发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对的,但如果放在现在应该是不会去开发的。
因为让人深恶痛绝的沼泽地(小时候每每读到红军过草地被沼泽吞没的故事,都为之扼腕)
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湿地”,做为地球生态系统最脆弱的一环,已经被保护了起来。
正有如华南虎从害兽变成了“恐龙”级保护动物一样。
花这么多时间来讨论“三江平原”就是想告诉大家,外东北地区在古典时期并不适合农耕民族的进入,即使是在已经能在中温带地区展开大规模农业活动的19世纪,农民们还是无法征服这一地区。
但凡事总有例外,难道外东北地区只有这一块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平原吗?
让我们把视线往西移,移到北部国境线的中部,在那里黑龙江向南弯出了一个类似船形帽的弧形,在这个弧的底部有那么一小块平原,仅管他在地图上是那么的不起眼。
但是对于不放过任何一块可耕种土地的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块不错的宝地(汉族与农业化的满族)。
何况旁边的河流与森林还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因此渔猎民族也愿意将这里做为聚居地(如达斡尔族)。
由于江水在这里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因此它被按照方位被定名为“江东六十四屯”,之所以被认定为64个村庄,是因为这是中国官方所记载的最后数字,事实上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多,这个数字已经变得不准确了。
深究村庄的数字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于俄国人来说它是中国人插入黑龙江北岸一颗钉子。
尽管当初为了表示西方人的“大度”而允许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小块平原的管理,但并不代表俄国人会打消独占北岸的想法。
尽管从学术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俄国人希望将国境线定在黑龙江上的想法(仅仅是想法,而不是行为),但俄国人在1900年对那些居民所做的一切只能表示他们并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对于这块土地,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战略意义不大。但从法律上来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中俄签订边境条约前主权已归属俄国。
前图未标明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再完善一下:
下面说一下黑瞎子岛。先要更正一下,三江平原的另一条江是松花江,而不是嫩江,刚才打错了。
黑瞎子岛是民间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抚远三角洲”。
如果说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共同造就了三江平原的话,那么“抚远三角洲”就是由东西向的黑龙江和南北向的乌苏里江交汇淤积而成的(松花江实际上是黑龙江的支流)。
这两条江在这里汇成一流向北注入太平洋。俄国人将这一段二合一的江和黑龙江统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也可看做黑龙江的支流)。
由于抚远三角洲位于黑龙江主航道的南侧,乌苏里江主航道的西侧,因此在《中俄瑗珲条约》中它被划给了中国。
不过在俄国人看来如果占住了这个三角洲可以将河口完全纳入自己的管辖,这样做虽然对自己并无多大益处,却可以切断中国人连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航道,三角洲西面的那条水道虽然可以通航,但是太过于狭窄,且不是深水航道,无法通过稍大一点的船只。
俄国人想把三角洲抢走还有一个理由。从图上可以看出,三江平原有一部分其实是在俄国境外的,俄国人围绕着江口地区建立了哈巴市,而黑瞎子岛的前突位置正好使他插在哈巴市中间,俄国人当然不会感觉到舒服。
既然有了想法,那剩下的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了。
1929年张学良为了夺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俄国人在东北建立和管理的铁路),并希望以此将俄国人的势力赶出东北地区。无奈实力不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顺势占领了“抚远三角洲”。
也许你会为张学良的功败垂成而扼腕叹息,但鉴于当时实力,这一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事实上“中东路事件”是日本在后支持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
所以是爱国行为还是被人当枪使了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好在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你知道了俄国人为什么要占这块地区。
俄国人对它的占领和“江东六十四屯”一样,并无法律依据。
2004年中俄划界结束,已经处在衰落阶段的俄国急需中国的支持,因此第一次将吞进去的土地吐了出来,西边半个黑瞎子岛被归还给了中国。
也许你认为中国再强势点可能可以全要回来,但相比于西边的荒芜状况,东边已经造了一万多幢别墅。在重视“人权”的今天,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因此将尚未开发的西段交还给中国也就成了俄国人所能接受的底线了。
该说海参崴了,如果说黑瞎子岛和江东六十四屯只是事关中俄两国的国家安全,那么做为俄国远东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俄国人是势在必得的。
甚至可以说俄国处心积率将外东北地区划走就是为了这个港口。如果没有这个港口,俄国在东北亚地区仍然只能做为一个局外人存在,其在东太平洋漫长的海岸线并不能增加它的战略优势。
粗看地图,很容易感觉中国和日本很近,但如果再仔细看,你会发现日本(本土四岛)并不在中国的对面。与它隔海相对的是朝鲜半岛和俄国。
这片被称为日本海的水域实际上为日、朝、韩、俄四国所共有,中国并不能在此谋得任何经济利益。
上张前次做的图,大家看看日本海与中国的关系
作者:朝C天阙 提问日期:2009-08-14 22:12:26
我似乎感觉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主导。他是长远的。是战略性的。地缘应该是战术性的吧。 ============================================================看怎么说了,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决定于他所处的环境,而人类反过来研究环境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环境。这就是地缘学说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