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军人爱种菜?因为我们才是“战斗民族

玩过“帝国时代”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兵种和属性加成,有的骑兵强大,有的步兵凶猛。

不过如果你选了中国,就会有一个团队加分:“农田食物+45”。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军人的“种族天赋” ——种菜!

看到一片荒地,便总想种点什么。

500

高原种,南极种,非洲种,岛礁种,就连中国人征服太空之路,也不例外……

500

1

每年随着冬季的到来,身处中印边境的边防战士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苦的季节,积雪、低温和缺氧都成了“日常”。

500

▲荒凉寒冷的雪域高原

但最难受的,还是缺菜。

以往,边防战士只能吃菜窖中的“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这三种蔬菜便于贮藏和运输,但吃一顿两顿还行,吃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吃到吐不说,也会带来营养不良,让官兵们嘴唇干裂、指甲凹陷。

500

▲边防军人指甲凹陷的手

在世界屋脊,各种蔬菜保鲜技术,面对大雪封山的漫长冬季,都显得力不从心。

脱水蔬菜,其实就是方便面里面那个蔬菜包,没什么味道。

冷冻蔬菜,冻着还有蔬菜的形状,化冻了就成了一滩泥。

罐头蔬菜,吃起来味道也不是那么友好。

500

在漫长的峰山期内,防止败血症,战士们只能嚼维生素片。

这对从小就吃菜的中国人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怎么办?

想办法种菜!

50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边防部队开始在温室大棚内精心栽培绿色蔬菜,不过高山高原,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都造成种菜的一次次失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通过“小太阳”补充光源照射等手段,终于在太阳光照不足的高原大棚里种出了西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瓜果。

500

不仅种成功了菜,解放军还开发了多种高原种菜黑科技。

比如种植集装箱。

在这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内,依靠营养液生长的一株株绿色蔬菜,从栽种到食用仅需30天左右,这款集装箱还具有光伏发电和储能等功能,即使无电网供电,也能为蔬菜的正常生产提供所需能量。

500

据报道,目前川藏兵站部已经有日光温室39栋、钢架大棚42栋、猪圈21栋、菜窖15座,

各单位蔬菜自给率达80%,猪肉自给率可达90%!

500

即使遇到大雪封山、暴风雪等恶劣天气,也能基本满足官兵一日三餐需求。

除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海拔几米的南海岛礁也不乏解放军种菜的身影。

500

▲90年代向岛礁上送菜要几十个兵力护送

南沙岛礁土壤主要是是珊瑚沙,很难种菜,一代代守岛官兵,在探亲休假回来时,都会带一袋子家乡的土壤,时间长了,总算在岛上搞出了一点点的“巴掌菜地”,养活一点蔬菜,至于数量,肯定是不够的,也就满足战士们的一点念想了。

500

▲巴掌大的岛礁菜地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解放军发明了一种 “变沙成土”的神奇粘合剂,这种“粉状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只要混入沙中,就可以将“沙”改造成可种植作物的“土”,“一盘散沙”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从而成为植物生长的“肥沃土”。

500

目前,在三沙市永兴岛白沙滩的半亩地试验田中,已经收获了小白菜、上海青、娃娃菜、茼蒿、生菜等7种蔬菜1500斤!

这意味着,守岛官兵终于可以不再依赖船运蔬菜,而是直接能从岛上种出蔬菜来,解决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口腔溃疡、便秘等疾病。

500

▲沙滩变菜地

中国军人不但在自己的国土上种菜,甚至还把菜种到了国外。

随着时代发展,解放军逐渐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维和任务中。而随着解放军一同走出国门的,自然少不了“种菜”这项传统艺能。

500

在维和任务区,联合国的供应标准按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构建,肉类倒是管够,但蔬菜完全不能符合中国人需求,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下,中国维和军人更愿意吃上一些绿色蔬菜。

于是中国军人自己动手,在肥沃的非洲大地上开荒种菜,这农业技术直接惊掉了靠天吃饭的当地人的下巴。

500

于是,在任何一个有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里,都能看到军人种菜。

我国在非洲地区的维和部队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在很多维和任务区,菜园子成为外军来访的一个重要参观项目,是中国维和部队的军事文化符号之一。

500

有外军参谋军官评价说:“当我们在喝咖啡和晒日光浴的时候,中国军人已经在收获他们的西红柿了。”

不仅如此,中国军人还授人以渔,教会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尼等国家的维和部队种菜,省得他们总是跑中国营区来蹭饭……

500

而在中国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吉布提基地,一样面临没菜吃的问题。

但周边都是火山岩和沙漠焦土,全年干旱几乎无雨,农业专家结论:这里无法种植。

500

▲吉布提的环境恶劣

中国海军官兵来了以后,手搬岩礁、掬土捧沙,反复试种,屡死屡种,愣是把荒漠变成大绿洲,目前已经种出了黄瓜、丝瓜甚至西瓜!

500

然后,普通地区种菜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了。

2014年,中国南极考察中山站首次种出温室蔬菜……

500

▲南极菜园

2016年,神舟十一号升空,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内成功种出了生菜……

500

▲天宫空间站的生菜

2019年,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携带了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等种子,2019年01月12日,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

500

▲这是月球上长出的第一片嫩芽

果然是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不分性别职业年龄,都爱种菜。

2

中国军人种菜,不但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更是军种天赋了。

众所周知,中国人对种地的痴迷和专注大概是世所无双的,无论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还是在异国他乡,都能见到中国人种地的身影。

500

这也是中华文明作为一种文明的兴盛之基。

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种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

古代军队机动能力低下,把守漫长的边境线就必须要“靠前部署”,但这样一来粮草运输又成了问题——军人也是人,有得吃才有战斗力啊。

500

但边境驻地往往远离产粮区,少数通水路的地点还好说,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效率很低(因为运输的人马也要消耗粮食)的陆路运输来供应军粮,成本高昂。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从汉代开始,把军事和中国人的“种族天赋”结合起来的“军屯”制度便诞生了。

特别是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后,专门将60万军民迁到新设置的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种地实边,种出的粮食一部分就地供应边境军需,一部分养活自己。

500

▲河西四郡维持着通向西域的通道

不过,很快当地就发现仅仅种粮不够了,粮食虽然能吃饱,但只吃粮显然不能满足人体需求。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现代医学证明,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人体必需的VC的90%、VA的60%来自蔬菜。

500

古代虽然没这个认识,但也认识到吃菜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因此军屯中也开始大量种菜。

根据“居延汉简”记载,汉代军屯有相当严格的菜蔬培育制度,“城宫中亭治园条:韭三畦,葵七畦,葱三畦,凡十二畦,其故多过条者勿减……。”

考古发掘也证明,汉代西域军民吃的菜,以及芜菁、韭菜、葵菜、苜蓿等蔬菜为主,这可能也是汉军有战斗力的一个原因。

500

除此之外,很多西域的蔬菜和瓜果,就是通过边境的军屯,一步一步传入中原的。

从此军屯制度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军人种菜的传统也这样传了下来,到了清朝也是如此。

晚清名臣左宗棠领兵新疆,实行屯田。光绪6年夏天,他给儿子写信说:“速买红萝卜子用天鹅蛋种子寄予来,以便散给各营哨,愈多愈妙。此间地脉甚厚,种蔬最妙。”

左宗棠其时年过7旬,每天早上五六点钟都要跑到菜园督看浇灌情况。据说,当时的哈密大营辟有菜园20亩,种植诸瓜菜俱全,左宗棠种菜是其“以军屯为辅、民耕为主”治军方针的体现。

500

人民军队诞生之后,种菜同样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也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了。

30年代末,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当时的人民军队陷入物资极度匮乏的处境。

为改变这一处境,一代伟人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窑洞前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到了1942年,边区生产自给率就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彻底缓解了物资匮乏的问题,并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

500

建国后,虽然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但受限于国民经济水平,军费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特别是“军队要忍耐”时期,想节约出钱来搞装备,就只能从嘴里往外抠钱。

很多部队都成立了生产班,在空余营地上开荒,专门负责养猪种菜,节约了大量伙食经费。

500

可以说,很多部队自己搞的装备发明和装备革新,都是靠养猪种菜省下的伙食费搞出来的。

近年来,军费供应逐渐充裕,部队的中心也开始转向练兵备战,很多菜园猪圈被拆掉变成了训练场。

但在沙漠路上边疆或者偏僻海岛,养猪种菜仍然是专属于解放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500

▲永暑岛菜园子

3

为什么中国军人爱种菜?

因为种菜中暗含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战斗精神。

远古时代,洪水来了,欧洲人选择了逃避困难,造出诺亚方舟远远躲开。

而中国人选择了直面困难,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13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大禹治水”。

500

无论是上古“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传说,都诠释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一个特点:直面一切困难,然后解决它。

洪水袭击我们怎么办?治它!

有山阻拦我们怎么办?移它!

太阳数量太多怎么办?射它!

土地不适合种菜怎么办?想办法解决它!

500

在讲述中国千年文明历程的网络歌曲《天行健》中有这么一段歌词 :

“持绳握矩,决雍疏流,终伏大水,复归东游,治得沃土,以飨兮九州,何必叩首,以求方舟?…取火有道 ,何至于偷?天亦可补,尽显我风流,自力更生,当自强!”。

的确,中国人不会祈求上苍赐方舟来躲避洪水,也不会求神明偷火来用。

五千年来中国人真正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就连已经不适合种菜的月壤,都有人想办法让它能种菜!!!

500

这种不服输的种菜精神,延伸到中国军队身上,就有了更加深邃的意义。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土地是宝贵的财富,手里几分薄田往往都要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一点浪费都不能允许。

与其说种菜是种族天赋,不如说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种族天性。

中国军队兵员都是人民子弟,他们的祖辈,生于此土,长于此土,播种,劳作,收获,生生不息。

500

▲哪里来的土壤,就挂上哪里的牌子

这些子弟兵,深深眷恋着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土地。

他们坚守着祖国的高山、海岛,即便土地贫瘠,即便条件艰苦,也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不毛之地长出盈盈绿意。

种菜的意义,也许,只有曾经驻守在高山海岛边防哨所、把每一片河山每一寸土地都当作家园的军人,才能真正明白。

500

种植蔬菜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是中国军人开拓疆土,守岛卫国,代代传承的一个缩影。

更凸显了中国军人,披荆斩棘,战天斗地,不畏恶劣自然环境,"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新风貌。

4

时间播下种子,有些会发芽,有些则不会。

种菜何尝不是这样?

无论如何,坐拥高原蔬菜的丰收,也要记得从边防菜园一路走来的荆棘。

铭记海滩种菜的硕果,也要记得曾经一袋袋背上岛礁的家乡之土。

500

其实,哪有什么种菜天赋,不过是中国军人战天斗地的价值观。

也不存在什么天生就会的技能,说到底是中华文明数千年与土地结下的深厚情感。

但是!若有谁要阻碍我们种菜、威胁我们的菜园子,咱们也不缺飞机大炮来保护我们的菜地、鱼塘和猪圈!

谁不让我们在自家田里种菜,我们就让谁go die!

500

本文系坐标纵线为铁血胖兵独家撰稿,版权所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