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美武器销售额分列第一二位
中國與美國在自制軍事武器方面展開競爭外,也在對外軍售方面展開角逐。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25大軍火制造商的武器和軍事服務銷售額為3610億美元,其中有4家是中國公司且總銷售額達567億美元。
美國則突破2212億美元穩居榜首,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統計數據並未包括中國導彈制造與造船業的銷售金額。
中美持續主導全球武器市場,美國武器工業在2019年占全球銷售額的61%,高於中國的15.7%。
在前10名中,有6家美國公司和3家中國公司,另外還有英國的BAE Systems也名列前茅排在第7名。
SIPRI武器和軍事開支計劃負責人Lucie Beraud-Sudreau說道:“就全球軍備開支而言,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兩個國家。
美國幾十年來都長期在市場占據主導位置,但中國在2019年的銷售額增長近5%,這增長與自2015年以來正在進行的中國解放軍現代化相對應。
英國占比7.5%,法國占比4.2%,俄國占比3.8%。如果將歐洲公司合並在一起,那歐洲軍火公司的規模將能與中國和美國制造商相比,而且歐洲公司比其他公司更國際化。”
中東首次出現由阿聯酋公司EDGE躋身榜單,該公司是在2019年由25個國防實體的合並所組成。
SIPRI研究員Pieter Wezeman解釋說:“EDGE很好地說明國家對軍事產品與服務的高需求,結合減少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推動了中東軍火公司的發展。”
日本時報引述該報告中所指,法國集團Dassault由於受到2019年Rafale戰鬥機出口的推動,使得其從原先的第38名躍升至第17名。
另外有兩家俄羅斯軍火公司也躋身前25强,其中軍火公司Almaz-Antey排在第15名,United Shipbuilding則剛好排在第25名。
Lucie指稱:“幾年前由於俄羅斯軍隊實施大規模的現代化計劃,使得俄羅斯軍火公司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此後業務卻出現急劇下滑的狀態。
2014年吞並克裏米亞後,對莫斯科實施的制裁,以及天然氣和能源價格的下跌嚴重影響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不得不放緩軍事裝備現代化的計劃,因此來自俄羅斯政府的訂單減少,啟動的新項目和收入也有所下降。”
台灣自由時報引述華爾街日報提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過去4年以來中國排名第一的國防制造商,2019年業績成長達到0.8%。反觀中國最大的坦克和裝甲車制造公司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的銷售額卻減少0.3%。
Lucie對此解釋說:“中國正在制定他們的航空航天計劃,坦克和軍車則變得沒有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