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封麦2年后, 开始想念说真话的人。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丨小左

来源 | 视觉志

  陈佩斯说,喜剧演员,都是悲剧人物。

  黄子华不愿承认,他总说自己是阴差阳错走上喜剧演员的职业,但这也正是他悲剧的原因。所求非所得,总是遗憾。

   01 

  对于不熟悉黄子华的人,

  人们总这样介绍他:媲美周星驰的喜剧演员。

  都以喜剧著称,但是两人的领域却全然不同。

  周星驰以无厘头的喜剧驰骋电影圈,

  黄子华虽也成功,

  却没有做上他最向往的个性演员,

  转而走上了脱口秀的道路。

500

  提到黄子华,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惊人发言。

  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黄子华受邀出席。

  颁奖晚会全球直播,万众瞩目。

  当时的一项大奖颁给了日本的原岛大地,

  而此时正值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日俱增之时。

  黄子华在舞台上对领完奖的原岛大地说:

  「记得回去告诉日本人,

  钓鱼岛是中国的,谢谢。」

500

  联系当下来看,

  更觉得当时黄子华的发声实属不易。

  据传因为这次发声,他遭遇日本封杀,

  并且被日本禁止入境。

  黄子华怕不怕呢?

  在那样的舞台,说这样的话,

  可能要承担失业的风险。

  苦过来的黄子华不可能不知道,

  他只是可以不吃日本这碗饭,

  却不能停下说真话。

   02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子华的通透和犀利和他的童年有关。

  在他很小的时候,

  黄子华的母亲就跟他的生父离婚

  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商人。

  妈妈新婚那天,

  黄子华知道了妈妈的婚礼,

  他到处问周围的大人,

  “为什么我不能去参加妈妈的婚礼。”

  “为什么你们都去剩我一个人啊?”

  后来他才知道:哦原来不是跟我爸结婚。

500

  黄子华的记忆里继父的脾气不好。

  “他们的饭后健身是吵架、打架。”

  他调侃:爸爸打麻将不打孩子就是父爱了。

  因为复杂的家庭关系,

  从小黄子华就比同龄人多了几分通透。

  他活得自在且独立,

  一切的事情都习惯了自己做决定。

  包括出国读哲学,也是如此。

  “觉得有用就读了。”

500

  当时的黄子华总是如此,

  似乎对什么都没那么放在心上。

  改变他的是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向往。

  人生在世,黄子华第一次很想做成一件事,

  成为一个演员,一个好演员。

  为此,他从加拿大回到香港。

  一心要报考无线培训班。

  1984年,无线五虎正当红。

500

  也是那一年,

  周星驰完成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一年的学业,

  进入无线电视台工作,

  已经开始担任儿童节目主持。

  那一年是许多人辉煌的开始,

  唯独不属于黄子华。

   03 

  1984年,无线演艺培训班改革停办。

  黄子华投靠无门。

  当时唯一还在招生的是编剧班。

  于是他决定曲线救国。

500

  培训班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娱乐圈,

  却发现这里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

  “琴姐呀,冻柠水买回来了,趁热喝吧。”

  “琴姐啊,文件复印好了,你看一下。”

  当时黄子华在做助理编导,

  工作全是打杂,买外卖,复印文件。

  黄子华一度想过自杀。

  帮老板复印的时候都忍不住流眼泪:

  “究竟几时先可以演戏?几时先到岸?”

  好像一辈子只能这样了,演戏什么的,

  对于他这个普通人是痴心妄想吧,

  他站在打印机前,

  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只会站在这里打印。

500

  一个电视台经理的话更是直接将他打入谷底。

  在看到黄子华无数次自荐之后,经理无情地说:

  “你死心啦,你真的不适合做演员。”

  “点解?”(为什么)“你唔够靓仔啊!”

  “在某个角度还算得上系丑!”

  “原来这个圈子不接受我这种姿色平庸的人啊。”

500

500

  就是在这时,他想通了,

  也有了自杀的念头,

  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此浑浑噩噩一生,

  自尊被踩在脚下,太痛苦了。

   04 

  1990年,周星驰主演喜剧片《龙在天涯》,

  无厘头的表演让周星驰开始成为大家的周星驰。

  1990年,黄子华还是在跑龙套。

  30岁一无所有,

  黄子华想:是时候抽身了,

  去做金融,去挣钱。

  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告别舞台,

  作为梦想的谢幕。

  他花了9个月写了剧本。

  花了仅剩的几万块钱,

  在香港文化中心租了300人的厅。

  30岁一无所有的黄子华,

  穿着黑底白纹的衬衫就上了台。

  演什么?就演自己6年在娱乐圈边缘的挣扎,

  一个人的脱口秀,他说这叫:栋笃笑

500

  他将自己的遗憾和挣扎,变成了笑料。


  他嘲笑自己的落寞、无人问津:

  「当任何人都不用你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在说生前都不会受到别人重视,

  但我比伟大的艺术家更伟大,

  因为我知道我死后都不会被人重视。」

500

  他笑自己长得难看,给他的角色非奸即盗。

  有一次好不容易拿到角色,

  「这次挺英俊的,年轻有为的性无能。」

500

  他笑自己为了谋生,

  改变自己的信念。

  「做电台前,我信奉讲是没用的,做才有用。

  做电台之后我发现我可以讲这么多话。」

  他笑自己怀才不遇,嘲讽娱乐圈乱象:

  做编剧被老板炒掉,

  原因是外文不好。

  「我当时很生气,我写剧本给香港人看,

  为什么要要求外文好呢?

  老板说,你的外文不好你的翻译就不会好,

  我们现在的剧本都靠翻译的嘛。」

500

  他将自己的悲剧拿去给人取乐,

  没想到一炮而红。

  他的栋笃笑从300人的场子,开到了红磡。

  2010年11月2号,50岁的黄子华,

  在能容纳一万两千五百人红磡体育馆

  演出《娱乐圈血肉史2》,

  连开八场,场场爆满。

  有人说黄子华是个地才,

  从香港文化中心到红磡这段距离只有1.6公里,

  但黄子华走了20年。

   05 

  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完成了翻身仗。

  可是走红却也成了为他另一处遗憾的开始。

  命运像是总不能给黄子华一个圆满。

  栋笃笑让黄子华一炮而红,

  为他赢得了出演电视、电影的机会。

  黄子华明白:我的一切都是栋笃笑给的。

500

  但是,也因为栋笃笑,

  喜剧、尖刻的形象烙印太深,

  作为演员的黄子华接到的角色很单一,

  出道拍了几十部电影都不卖座。

  “我很少有机会拍其它戏的,有很多理由,但唯一有一个理由,我觉得真的很hurt啊,有个导演跟我讲:

  子华,你知不知道我很难找你拍戏,因为你的栋笃笑形象太深入,无论你做什么,别人都想着栋笃笑的,那样很难找你做什么角色的呀。

  也就是说我真正有机会演戏,是因为我做了栋笃笑,而又因为我做了栋笃笑,我不可以真正演戏。“

  最严重的时候,他对导演说:

  别放我名字,票房肯定更好,

  要不下一部电影干脆给我片酬就行。

500

  他曾经幻想过数次站在红磡的场景,

  后来他去了红磡,他却觉得讽刺。

  「我一直想来红磡,想来干什么呢?

  领奖。最初开始的时候是希望得到影帝(s)的。

  没错是复数,我并非只想取一次影帝,

  我本想过去二十年,应已取多次影帝(s)了。」

  但始终没有电影奖颁给他,

  于是他在栋笃秀现场自导自演一番颁奖环节,

  还发表了自己的得奖感言。

  他依旧很在乎,依旧梦想一个影帝。

  黄子华的演技怎么样?

  相信看过《非常公民》的人都会认可:

  黄子华其实是个好演员。

  他将一个家国破碎的帝王,

  一个被历史裹挟,被命运嘲弄的人演活了。

  黄子华演出了那种飘零感,

  很多人初看不认识黄子华,后来了解到才惊叹:

  这竟然是一个香港喜剧演员。

500

  为了这部戏,黄子华拼过命。

  黄子华减肥,不惜吞减肥药,

  只为了让外形更贴近角色。

  他每日揣摩人物,一个国破家亡飘零的末代皇帝,

  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很可惜,这个剧目不够红。

  拼尽全力,也没什么结果。

500

   06 

  人们常说周星驰的命运的底色是悲凉,

  然而黄子华呢?

  甚至连体验周星驰式悲凉的机会都没有,

  他只有相似的悲,却没有那些被记住的角色,

  被写入电影史的作品。

  如此比较,他是比悲剧,更悲剧的存在。

  黄子华60岁了,还是没有一座影帝的奖杯。

  唯一一座视帝奖杯,在2013年才等到。

  遗憾是他人生的基调。

500

  栋笃笑做了多年

  也变成了妥协和遗憾。

  太多东西不能说,太多东西说了没人听。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也是黄子华的宿命。

  香港文艺界大前辈评论家陆离说,

  “黄子华入世了,因为他要开饭,

  不能只顾那班六、七十岁的观众,

  要吸引那班只玩电脑不写字、不看书的一群,

  唯有多唱歌。”

  他开始少说自己想说的,多说大家想听的。

  真正的黄子华是什么样子呢?

  《锵锵三人行》评价他:

  一个伪装成喜剧演员的知识分子。

  真正的黄子华藏在2012年

  在”电脑之父图灵“讲座的8分钟演讲中,

  ”他几乎回到了奥林匹斯山,是一个神,

  因为他不需要哄观众开心,

  不需要通俗,只需要说他心中的图灵。

  他那晚很帅,像回到从前。“陆离这样描述。

500

  他能说的越来越少,听懂他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些观众真的把他当小丑,听他讲话只当笑话。

   07 

  他的命运也总是充斥着很多荒谬。

  他曾经有个好朋友,叫张达明。

  张达明是他一手提拔的,

  当时黄子华看相声,自己也想做一场,

  于是邀请张达明做搭档。

  直到对方大红大紫。

500

  可是命运总是很讽刺,

  张达明红了,TVB要拍一部《状王宋世杰》,

  主角宋世杰钦点了张达明,

  黄子华的角色却是衬托张达明的配角,反派。

  唏嘘过后,有多少人又想起了

  自己那些徒劳无功的过往呢?

500

  2018年,58岁的黄子华告别了舞台,

  黄子华深情演唱了一曲《幻海奇情》:

  “劳碌半生忙打拼,想在太平盛世做个小明星。”

  人生大半走过,影帝还是没有来,

  身边的人却走了一波又一波。

  世间哪有那么多奇迹,哪有那么多逆袭。

  “人生不如意主要的一个原因,

  就在于我係我呢套戏嘅主角,

  问题係,呢套戏嘅名叫做《茄喱啡的一生》。”

500

  黄子华早就认清了本质,

  却仍旧有不肯服输的斗志。

  他说,“哪怕在电影圈,

  我只是一支没什么用的火柴,

  但如果我不燃烧,那我就是一支「废柴」。”

500

  “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好,


  只要你能呼吸、喝水、吃饭,就没什么大不了。”

500

  即使费尽力气,过上平凡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普通人嘛,拿了龙套剧本嘛,

  ”输少就算赢了。“

  只是遗憾,黄子华再也不说了,

  真话也越来越难听到了。

500

500

500

  黄子华封麦两年之后,

  我开始想念这些真话了。

  黄子华封麦之后

  我开始想念那些真话和说真话的人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