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为什么不用核武器?
一票答案都没说到点子上。
第二次战役后,杜鲁门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明确表示,美国将要使用原子弹。但是,消息一经发布,还没等中苏抗议,英国首相艾德里第一个反对。为了表示反对的决心,他为此事甚至专门跑去美国见杜鲁门,当面劝阻杜鲁门的打算。
原因很简单,当时欧陆的军力对比严重失衡,苏军强大的陆军战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平西欧,而苏联在1949年也有了原子弹。
万一美国在这边儿扔原子弹,苏联的原子弹虽然因缺乏投送工具扔不到美国本土,但是他可以以打击美国在欧洲驻军为名报复性的在欧洲扔原子弹,这样倒霉的就是整个西欧。
其实整个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的扩大化打击方案,像登陆大连、使用原子弹、第七舰队配合国军在东南沿海登陆等等不被美国政府所许可,就是因为苏联在欧洲的强大的陆军实力和手里有原子弹。美国怕真打急眼了苏联人在欧洲报复,所以严格控制了朝鲜战争的规模和尺度。
你以为伟人不知道这些利害关系就会发动第三次战役?为什么主席一定要坚持打过38线,说打过38线以南一寸也是政治胜利?主席那么痛恨外国驻军,为什么要等朝鲜战争结束了才把苏联人从旅大地区“请”出去?
都是机关算尽的布局啊。
当然,换个角度说,如果朝鲜战争打不赢,你请苏联人走苏联人也不会走的。
多说一句,其实在开罗会议那会儿,委员长是被作为世界级话事人的角色邀请参会的。但是随后的豫湘桂战役,国军的精彩表现把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得直接降格。此后,英美苏都不再把中国当成一个用得着的打手,而是当成一坨烂肉,一坨吸引日本子弹的烂肉,没人指望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军人+西方的武器赶走日本人。
随后的雅尔塔会议委员长就没资格参加了,要不是罗斯福坚持,连常任理事国都捞不到。在会上,美苏私下确定了外蒙古独立的事实。
不怪人家势力,在国际政治舞台,菜就是原罪,你就活该被算计、被欺负,谁让你自己都没能力保护自己呢?指望我们保护,还能让你舒服了?
所以罗斯福也没办法,不能指望美军再像打硫磺岛一样挨个城市解放东北吧?
但是,朝鲜战争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伟人的决策、彭帅的指挥、志愿军的战斗力、朝鲜的地形、寒冷的气候、苏联在欧洲的威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
可是这些都是怎么得到的呢,就在于老一辈领导人对于局势的准确把握。
从那之后,即使联合国合法地位被委员长占着,也没人拿他当盆菜了。中国民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期间,一共只投出了一张反对票,完全就是可以忽视的存在。没人拿它当根葱,它自己也不把自己当头蒜。
作为对比,第二次战役后,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中央已经决定可以见好就收了,先不打了。可是就在这会儿,印度带着12个国家在联合国通过提议,要求交战双方停火。
主席立刻让总理召见印度大使,质问他:“为什么美军打过38线时你们不提停火?为什么作为交战方的联合国可以命令另一个交战方停火?你们这13个国家作为中立国,不是在偏袒急需时间整军的美军吗?”
所以主席立刻改变原定方针,准备攻势作战,一定要打过38线。
这个意思就是,你们事先不跟我打招呼,就别怪我不给你们面子。既然你们要求停火,我偏揍你们一顿,让你们长点记性,今后干什么事儿一定得征求我的意见,不然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就不要怪我了。
可见,有没有否决权,跟你是不是常任理事国没有必然关系。即使没有恢复合法席位,依然可以靠实力否决联合国的决议。
不仅是国际地位的提升,还迎来了苏联的全方位支援,让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朝鲜战争跟日俄战争十分相似,都是一个被轻视的东方国家在一个西方霸主的暗中支持下击败了另一个霸主,在一场不被看好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力,确定了这个东方国家的大国地位。
两次自卫反击战,印度、越南都是苏联的准盟友、盟友,我们说揍就揍,换了别的国家你试试?
告诉你北纬17度线你不能过,你就是不能过。美国相当听话,不仅陆军不过,空军飞机还加装了告警装置,在飞过17度之后会提醒飞行员。
说话有没有分量,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都是靠拳头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