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有人不要脸——苏联末期的肮脏权谋

       苏联末期经济崩溃不是金融问题,而是因为计划经济的生产停顿了,计划经济全国体系开始走向混乱,

       而这个混乱是戈地图“经济改革”有意造成的,戈地图认为苏联改革的阻力是体制,体制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不混乱一番,就无法被摧毁,给戈地图认为更灵活的自由市场经济腾出地盘。

——

——

三列火车并排跑

——

       苏联八十年代末期的经济改革和我国同期的改革不同,我们还搞了一段时间双轨制,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的经济改革策略是抓大放小,在生产终端消费品的企业肥皂厂、毛巾厂、服装厂、电视机厂、自行车厂推行承包制,让其自负盈亏,灵活经营,甚至改制,拍卖工厂,

       而在大庆油田、鞍钢、攀钢这种骨干国企中,我们坚持所有制不变、坚持以计划为主,只要工交骨干能正常运转,国民经济、社会民生就不会乱。

       同时,我们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小企业已经发展起来,我国人口密度高,就有消费品市场,能够形成新的灵活经济循环,即使被“放”的那些生产消费品的国企一时半会改制不顺利,这些新经济成分也可以顶上,供应市场,防止市场匮乏、社会混乱。

       从七十年代末,到我国加入WTO,在我国长达二十年的第一阶段经济改革中,上述三种经济成分并不是断崖式衔接的,而是长期共存,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这样做也有负作用,八十年代出现了“价格双轨制”、“倒卖批文”等乱象、腐败,但这种“多种成分长期并行”也保证了我国没有出现苏联末期生产断崖式停止、经济休克乱象。

       概括地说,我国的经济改革、经济转型是“抓大放小乡镇跑”,或者说是“三列火车并排跑”。

        为何我们能让大型国企、改制国企、乡镇集体私营企业这三列火车肩并肩跑呢?

        因为我们有消费市场,因为我们有充足劳动力,因为我国人口密度大,不论是乡镇企业还是承包制国企、改制后的国企都能有足够大的内部市场,都能够生存、发展。

        看来,在资源承载力的上限以内,还是人多好。

——

——

将婴儿丢向大海

——

       戈地图在八十年代手下的“自由市场派”经济学家、经济官员就没有我国经济改革的稳健、实证、搞特区的智慧......好吧,苏联经济改革只能走休克疗法这一条道,这里面也有苏联地广人稀,无法形成消费市场等地理、人口、气候方面的客观原因。

       这一条道是什么道呢?戈地图手下经济官员有意识地“统统放权”给地方、给企业,甚至包括所有财税大权。

       原来苏联一切产品的生产、销售全由主管部门下令,企业执行,不算成本,不担心利润,在计划指令下,企业进货成本、销售价格、水电气价格违背价值规律、不反映真实价值。在指令下执行的价格,很多都被扭曲,脱离真实成本。

       一旦上面激进地“全面放权”,企业就只能自主经营,很容易面临断崖式的自负盈亏,为了避免亏损,只好慎重进货,宁可暂停生产。直到今天,俄罗斯最好的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不是油气,就是有色金属,除了少量军工出口,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俄罗斯产品大都是一些能源、矿产、初级原料。

       同时,经济转型也需要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以便让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能在自主经营中摸爬滚打,逐步理顺价格。

       面对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乱象,当时苏联的经济官员不指导价格,不调控供需,不打击假冒伪劣经济犯罪,不打击黑市,不设经济特区(最合适成为“苏联的深圳”的城市就是加里宁格勒),央行也没有用利率、加息等西方常见调控手段调节货币供应,干预经济,这就导致苏联经济改革“彻底自由市场”失控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等西方国家。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其实是存在国家调控的,只是政府有时会通过大基建、国防订单进行,有时通过央行加息减息、社会福利进行。苏联八十年代经济官员中毒太深,他们追求的“彻底自由市场经济”,在西方那里也不存在。

       戈地图在地方上就干了两件事:招待+农业,他缺乏管理经济的经验,为了稳固政治改革成果,他不惜动摇计划经济这个原有体制的基础,放手,不调控,不干预,完全无视长期以来的原料、中间产品、商品的价格扭曲、成本倒挂,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彻底放权”必然会导致的经济混乱、瘫痪。

       于是,在混乱的自由市场中,苏联的国有企业就只能在自我核算的迷茫中暂停生产,既不敢付钱买进原料、上游产品,也不敢生产、卖出自己的产品,唯恐会吃亏,国家不兜底。

        更可怕的是,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协作也开始解体,加盟共和国实际上视自己为一个一个超级企业,此时也开始陷入价格混乱迷茫,为防亏本,宁可暂停生产。

        还有一个崩溃的原因是裁军,削减军费导致军工企业大面积停产,苏联的军工企业是拉动整个经济运行的火车头,火车头停了,整个产业链就瘫痪了。

       当时,也有一些军工企业转产电视机、冰箱,但是缺乏竞争力,竞争不过大批进口、走私进来的西方电子产品,为何苏联军转民产品缺乏竞争力呢?因为苏联人口规模小、市场小,无法形成庞大的消费品市场,无法让电子产品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我国在三十年前有多少冰箱厂、电视机厂、摩托车厂?这三大厂几乎每个省市都有那么两三家。几十年竞争下来,现在还剩几家,这就是大规模市场的优胜劣汰之功,胜出的都是产品质优价廉、推陈出新的强者)。

       总之,自从经济改革开始,全面放权,军工停工,军转民不顺利,苏联大部分企业就不再进行正常生产,厂长开始盗卖原料、产品、设备,厂长终将演变成后来的寡头,某些工人也开始盗窃零件、工具、库存商品,很多工人会演变成后来的黑帮,

       苏联经济只有计划经济这“一列火车”,不存在“第二第三列火车”,一旦计划经济瘫痪,苏联制造业就完蛋了,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混乱开始了,在盗窃销赃、走私的支撑下,早已存在了几十年的苏联黑市开始加速运转,喧宾夺主。

——

——

摧毁经济为政改开道

——

       改革放权开始后,苏联的计划经济瘫痪。

       戈地图对此有心理准备,他迷信“彻底自由市场经济”的咒语,他手下的经济官员没有认识到苏联消费品工业薄弱的背后有地理、人口、气候这些深层次原因,而是去盲目崇拜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中毒太深。

       戈地图这些改革派,他们搞经济改革、放权的目的是逼迫庞大、顽固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自我崩溃,让位于“更有效率”、“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私有化、市场经济。试图动摇政治体制的经济基础,进而打破高度纪律性、严密的党政体系,为苏联政治文化上的“公开性”、“人道的社会主义”创造“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促进“全面改革”。

       其实这就是“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类似汽车换挡,就是摧毁+重建。

       国民经济脱离上一个档位(计划经济),却暂时没有挂上下一个档位(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和生产就处于“空档”,社会动荡、痛苦、匮乏,然后等私有化开始,私营企业占据主流,自由市场经济就此问世。

       在波兰、匈牙利、捷克这种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人口密度高、受教育程度高、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有高密度消费人口、消费市场,和我国情况相似。

       这些人口密度高的国家,经济休克、换挡之后,有机会发展出针对市场进行生产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生产商品供应市场,让国家经济挂上新“档位”。

       但是苏联和这些东欧小伙伴不同,苏联地广人稀,缺乏消费者、缺乏地方市场,发展不出我们的乡镇企业、灵活经营的集体企业,甚至没有足够人口、劳动力搞“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

       在苏联,旧的国有工厂一旦停滞,不会有东欧“休克国家”那些集体企业、小私营企业生产消费品顶上来,满足社会需求。

       一个国家工业生产、交通混乱、社会动荡,生产停滞,工厂供应不出产品、商品,货币就会变成废纸,商店门口的长队还会继续延长,通胀、犯罪上升、信仰崩溃、民怨沸腾、进一步的社会动荡就都来了,

       最终这场“经济改革”真的摧毁了苏联计划经济、苏联金融,只是戈地图没想到的是这场改革还摧毁苏联本身......

       等叶利钦上台重建低水平社会秩序,大张旗鼓的“休克疗法”进入高潮、尾声,瓜分国有资产、国家资源自由化、私营经济、寡头纷纷出现,货架上装满价格高昂的进口商品。

       此后,俄罗斯只剩下油气、矿产等能源、初级原料具备国际竞争力,而这些资源都被寡头瓜分,寡头又控制了媒体、舆论,操纵政治,俄罗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地狱之门就此打开。

——

——

政改、经改双重灾难

——

        那么,戈地图期待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苏联呢?

        “人道的社会主义”,

        在戈地图规划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苏联,会有各种西方式新闻自由、解除党禁、一人一票选举、自由市场经济。然后,他期待改革成功后,苏联人民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他继续当领导,他梦想会有一个新苏联,他个人的权力还会更稳固,功绩会载入史册,堪称当代列宁。

        至于这种激进的“公开性”改革,是否会给野心家创造舞台,将人民推向动荡、战乱、仇恨、分裂的深渊......戈地图缺乏思考这类问题的底线思维。

        退一步说,社会变革、政治改革必须在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人要先吃饭才能谈改革,经济混乱瘫痪了,面包供应不上了,黑市猖獗了,人民不满了,怎么可能继续拥护他戈地图?

        人民不满了,没有了面包香肠,却突然有了选票?

        那人民岂不是会投票给戈地图的政敌——叶利钦?

        经济改革混乱、社会不公、贫富分化导致群众不满,政治改革又给了群众投票权发泄不满,野心家就此被选上台,这不就是自掘坟墓?

        没有经历过战争考验、惨烈斗争淬火的戈地图,他看不到这么深远。

        更可笑的是,他还指望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使坏,不会制裁,不会施压,不会夺走苏联的战略安全空间,而是会掏钱帮苏联度过休克疗法动荡期,成功转型,让苏联自由而强大,人民更幸福......

        为了实现这个脱离现实的梦想,鼠目寸光的戈地图砸掉计划经济体系,先砸锅再重建,至于人民群众的面包,他可能认为进步就要有牺牲,撑过去就好了,老百姓饿几天,估计也死不了几个人......再说,不是“公开性”、“新闻自由”了吗?新闻自由也许比面包更重要?有了言论自由,还要什么面包牛奶?

        这就是典型的“招待所总经理”思维,只会做梦,鉴赏红酒鱼子酱他是行家,群众在想什么他却懒得理,眼睛只会向上看,根本不屑低头看看民生。

——

——

叶利钦来了

——

       砸锅者不止戈地图一个,

       戈地图在1987年“西德小飞机降落红场”事件后,借机撤了一大批苏军高官的职务,他自以为可以消除“军工-国防”利益集团的牵制,因为军工企业在苏联计划经济中占了相当大比重,如果不赶走原来的这些苏军高官,他对计划经济体系的改革会遇到强大阻力。

       他要立威,他以为赶走原来的这帮高官,军队会更加忠于自己。

       殊不知,军队的忠诚并不是天然属于掌权者,掌权者对军队的掌握要靠很多手段,例如“向下越一级”收买人心、封官许愿、物质利益、赏罚分明,掌权者必须按“利益、恐惧、共同理想”原则掌握军队。

        可是戈地图是靠招待高层领导拍马屁上位的,本质上就是个蠢货,他连抓中下级军官,封官许愿,收买人心都不会,或者说不屑,因为他缺乏这个警惕性、底线思维。

        老大不费心去抓军权,自然有其它人有兴趣去抓。

        比如叶利钦,

        说起来戈地图还是提拔叶利钦的恩人,他把作风“泼辣”的叶利钦从地方调到莫斯科当一把手,目的是在莫斯科反腐败,扫荡一下莫斯科原市委书记的党羽。这个原市委书记原来试图和戈地图争夺大位,所以,卧榻之旁......路线问题......戈地图决定清扫一下莫斯科,立威,当然了,在首都反腐还能争取民心、提升自己在全苏的威望,那就算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叶利钦超额完成任务,搞掉了莫斯科绝大部分区委书记......这些人有很多都有背景,即使没有背景的,既然在首都当了官,那么在高层找人脉、投靠山头的机会就不会少,

       这些莫斯科各个城区的腐败、渎职、无能分子被清理后,本人和家属鬼哭狼嚎,他们的“背景”、“靠山”纷纷出来找戈地图,抱怨“叶利钦不成熟,有野心,要把莫斯科搞成清一色”巴拉巴拉,戈地图就感到压力了,

       同时,整天有人在他身边说叶利钦有野心,要打造自己的新班底,说着说着,戈地图也有那么一点担心,他就找个机会免掉叶利钦的职务,退一步海阔天空。

       按照苏联官场的老规矩,叶利钦应该被发配到国外当大使,远离是非圈,给他准备的流放地据说都准备好了——去加拿大当大使——说实话,这个安置真不错,西方发达国家,比去蒙古当大使要强多了。如果叶利钦真的去加拿大养老,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问题来了,戈地图为何没有发配叶利钦,而是让叶利钦留在莫斯科呢,他可能觉得叶利钦这种狠人对他还有用,先冷藏起来,如果将来要对付保守派,还可以放出来咬一下人,用一下。

        这个结果,其实叶利钦也可以接受,

       后来事情出了岔子,在一次活动中,叶利钦抱怨了戈地图几句,嘴上没个把门的,对于工头出身的叶利钦来说,不分场合乱说话、乱放炮其实很正常,骂两句人相当于说“你好”,捶你两拳相当于握手......

       但是,这里不是他的工业州,这里是莫斯科,说话要谨小慎微,乱说话就会被报告上去,叶利钦的抱怨传到了戈地图的耳朵里,戈地图就叫人去找叶利钦谈谈,敲打一下,

       被派去敲打叶利钦的KGB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将敲打理解为修理,就教训了叶利钦一顿,然后把他扔进河里,也许KGB认为对付叶利钦这样的大老粗,聊天谈心没用,必须要来点狠的,才能让他印象深刻,也不排除这几个KGB有亲戚朋友在莫斯科当官,被反腐整肃了,现在找到个机会就报仇叶利钦。

       被打,被扔进河里,叶利钦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觉得自己大大咧咧,不修边幅,不适合谨小慎微的高层政治,自己不会再有进步的机会。

       他想起戈地图把自己调来莫斯科,扫荡市委老书记的班底,得罪了很多人,最后又被推出来当替罪羊,抱怨几句还遭到殴打......(以下三句为本人脑补)禁不住悲从中来,灌了两瓶伏特加,放声大哭一番。

       要报仇!体制内是不行了,就在体制外找一条新路,痛斥苏联体制,搞街头运动,吹牛许愿收买民心,拉拢地方官员,忽悠军队,大家一起干大事!

——

——

军队争夺战

——

       军队最重要,叶利钦准备先收买军中的哪个高官呢?

       新任国防部长亚佐夫之流不会轻易被收买,但军区、集团军、中级以下军官呢?

       陆军之外边边角角的空军、战略火箭军呢?

       这些军头的心思也开始活络,准备看看谁开价更高。

       戈地图在经济改革中的另一个败笔,此时开始影响军队的忠诚度。

       他在经济改革中将财税大权进一步下放给地方,政改之后,党禁解除,叶利钦可以通过吹牛忽悠在一人一票选举中获胜......一环扣一环,戈地图将财权放给加盟共和国、各州就等于把俄罗斯的财权送给叶利钦,

       于是,叶利钦手中就有了“资源”——要搞阴谋,当野心家,手里没一把米怎么行,

        叶利钦通过封官许愿、物质利益在军中,尤其是空军中拉拢了一帮人......空军的沙波什尼科夫第一个上了他的贼船。

        同时,为了和戈地图“公开性”、“人道主义”的高大上理念对抗,叶利钦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打开了“俄罗斯民族主义”魔盒,在信仰上渗透、动摇苏军军心。

        戈地图的“公开性”、“人道主义”可能还带有一点四海一家,各国各民族平等融合的理想主义色彩,类似于白左。可惜这套神话对俄罗斯人的煽动力远不如极端民族主义......“第三罗马”、“世界中心”、“彼得大帝在召唤”、“俄罗斯崛起”是多么的吸引人。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比起理想主义,充满了自私、仇恨的民族沙文主义更容易传染、蛊惑人心,

       再说,俄罗斯从来就不缺乏民族之间的历史仇恨,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沙俄是各民族的大监狱?后来斯大林处置不当又在民族矛盾上添了一把火,戈地图的“公开性”、“解密档案”、“反思运动”又打开了召唤仇恨的大门,这一切都被叶利钦利用。

        放弃了远大的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搞什么“人道的社会主义”,俄罗斯几百年来积累的仇恨就会被野心家释放,辽阔的苏联,尤其是高加索、费尔干纳盆地这些地方就会成为极端主义、分离主义野蛮生长的沃土。

        在意识形态上,戈地图和叶利钦等于是在拔河——

       “天使”戈地图在说:“是的,苏联对不起很多民族,大家要团结,要人道的社会主义,要向前看!”

       “撒旦”叶利钦则在到处煽动:“仇恨不能忘,夺回我们的领土,不服就干!”

        最终,魔鬼获胜。

——

——

什么是替罪羊

——

        有人会觉得奇怪,当叶利钦反意已暴露,戈地图为何没有果断下手,抓捕叶利钦这类野心家?

        因为他被自己吹嘘出的“人道主义”、“公开性”逼到了墙角,如果他公开抓捕政敌、持不同政见者,不就戳穿了自己政治改革、公开性气球?

        一边释放政治犯,一边抓捕新的政治犯,这叫什么事?

       其实,叶利钦收买军队并未达到可以让军队倒戈的程度,军队在表面上还是要服从上级指挥,不会去公开反对国防部、反对戈地图、不执行命令,

       叶利钦只达到了一个有限的目标——军队中立——如果将来出事,街头矛盾升级,军队中立,让街头运动决定斗争胜负,这个目标,他实现了。

       在“819”事件中,

       “紧急状态委员会”对付叶利钦的时候手软了,下不了狠心,

       戈地图也手软,一辈子没见过血,回到莫斯科后对叶利钦也下不了狠心,

       但是“工头”出身的叶利钦下得了狠心......这一点从后来他下令炮打议会可以看出来,重点是——炮打议会之后,他没有把造成死伤的责任推给一线军人,而是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骂名。

       什么是替罪羊?

       如果他自己做了什么坏事、出格的事,自己老老实实扛起责任,接受处罚,那就不算当替罪羊,而是罪有应得。

       反之,如果上级命令他干什么,他干了,然后上级叫他背黑锅,那他就是替罪羊。

       他自己不愿当别人的替罪羊,也不会把下属当替罪羊,

       这很重要,

       军队愿意执行任何上级的命令,前提是上级要清楚明白地下令——比如抓了叶利钦、干掉叶利钦什么的,然后上级对自己的命令负责,不能把执行命令的军人当成替罪羊。

       老是想让执行命令的人当替罪羊——这就是“819集团”、戈地图的最大软肋。

       军队毕竟是武装集团,最不愿跟优柔寡断的主子混,在苏联末期各路神仙中,谁下得了狠心,军队就会跟谁走。

        靠接待工作上位的“招待所总经理”戈地图更在乎个人形象,他喜欢推卸责任,当“不粘锅”,他的人生就是一场表演,一场秀,他要面子,要脸,

        而工头出身的叶利钦不要脸。

——

——

两个都是鬼

——

       为了树立几个俄罗斯民族的现实敌人,反向刺激俄罗斯民族主义膨胀,叶利钦还悄悄释放了其它的民族主义、极端主义魔鬼,

       车臣后来的叛匪头子——杜达耶夫——原来就是战略轰炸机师的师长,而沙波什尼科夫是投奔叶利钦的第一个军种司令,在沙波什尼科夫指挥的空军中出现杜达耶夫这种妖孽,绝非偶然。

       90年代初期,车臣匪帮的武器是哪来的,说白了也是叶利钦给的,叶利钦忽悠高加索军区发武器给车臣地方势力“维持地方秩序”,明知这些地方势力已沦为杀人放火的匪帮,他也在所不惜,

       他的目的是引发动荡,各个加盟共和国闹独立,让戈地图手忙脚乱,招架不住,然后人民就会对戈地图不满,对苏共不满,逼戈地图退位让贤,好让已被苏联权力机器“边缘化”的叶利钦有机会“另开一局”、自己上位。

        叶利钦为了报仇、实现野心,宁可摧毁苏共,

       对叶利钦来说,自己能掌控224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更好,假如因为各地民族主义魔鬼被自己释放出来,解体局面不可阻止......

       那也要确保自己能在1709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夺权,为了骗选票,竞选时他使劲吹牛“100天成为发达国家”+煽动民族仇恨,为了拉拢地方官员、企业高管上贼船,许诺他们可以瓜分国有资产,

       戈地图不担责任优柔寡断,819集团见不得血心慈手软,叶利钦最终实现了“在俄罗斯夺权”这一最低目标,脸?他不要了!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社会主义”最终给人民带来了最惨烈的人道灾难,车臣、南奥赛梯、东乌,直至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纳-卡战争......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是战犯,都罪责难逃。       

       所以,苏联末期向地狱的方向一路狂奔,拐点就在于,

       有的人不要脸。

500

——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狗2017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