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样态 精神书写——读懂当下的俄罗斯文学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田刚健 尉一平 系黑龙江大学对俄问题研究专项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俄文艺战略比较研究”(DEZ19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

500

  以“黄金时代”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因济世救民的责任伦理、上下求索的进取精神、自我牺牲的人文关怀和崇高伟岸的爱国主义,形成了与欧美文学截然不同的深沉厚重的现实品格,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21世纪,虽然俄罗斯文学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深植于俄罗斯作家内心的民族精神代言者和国家命运探求者的角色定位却始终未曾改变。他们汲取民族文学经典资源,以各自独特的审美思维和文学视角关注俄罗斯人民的生存现状,在创作中体现出浓厚的现实品格。

  当代俄罗斯作家群体秉承自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以来强烈的使命意识,直接在作品中书写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展望,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无论是倾向于传统俄罗斯精神重建的本土派小说家,还是倡导建设“文明的俄罗斯”的作家,都继承了传统俄罗斯文学及苏联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例如,素有“俄罗斯灵魂的守护者”盛誉的拉斯普京在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以生态主义视角描写乡村生活,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道德主义吁求和独特的“俄罗斯情愫”。其晚年作品反思在现代工业文明的碰撞冲击下俄罗斯传统乡村文明的嬗变,深入探讨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家庭结构和国家出路、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等现实问题,以鲜明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传统现实风格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当今俄罗斯乡村的全景画卷,表达了作家对俄罗斯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的深沉眷恋。再如,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作品所体现的对底层人民特别是女性的深切关怀,明显延续了普希金的《驿站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万卡》和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人道主义创作传统。她在作品中探讨女性职业与婚姻、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表达了对女性现实困境的深切关怀,也饱含着重塑女性美好形象和明确女性身份认同的希望。此外,她的童话创作则效法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和高尔基的《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从俄罗斯神话和民间传奇故事中汲取营养,以神话和民间文学的叙事策略组织时空结构,形成了浪漫清新的语言风格,其奇谲的故事情节与优美的抒情形象展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和对真善美境界的执着追求。

  俄罗斯传统文学的悲剧感、使命感、责任感等元素不断催生作家对于俄罗斯理念的痴迷、对终极价值的焦虑、对国家情感的眷恋,他们经由文学视野透视历史或现实,影响着当代俄罗斯人的价值判断。20世纪末至今,俄罗斯出版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出作家群体对社会问题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忧思,众多知名作家经常借助大型文学杂志和流行报纸刊载文章,甚至开辟专栏直接讨论社会问题。其中,波利亚科夫最为活跃。在小说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道德立场,在质朴的生活中展现人物的坚忍品性,表达出守护人性美丽和温暖的价值期许。

  另外,波利亚科夫、瓦尔拉莫夫、贝科夫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开启了俄罗斯文学的“黑铁时代”,使人们重新恢复了对高雅文学的信心。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使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精神诉求在新俄罗斯文学中得到继承。同时,在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以书籍、杂志、艺术电影、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为媒介的文学文本成为公众现代生活知识的主要来源。普希金提倡的“用竖琴唤醒人们心中善良的情感”,尽管在充满商业气息的当今俄罗斯未必能够完全实现,但作家仍能很好地理解大众心理。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娅、乌利茨卡娅等人都是电视节目的常客,她们通过电视和网络将个人对公共事件的观点传达给公众。

  当代俄罗斯作家将历史作为塑造新俄罗斯理念的有力武器,特别专注于通过对往昔的吟咏反思,重塑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他们努力在历史中寻找能够代表俄罗斯民族气质、品格和性情的人物,在对民族文化的回望中明确自我认同、重树文学意义,从而对小说叙事文体进行了更新重构,推进了历史题材创作的兴盛,促进了纪实类作品、传记、回忆录等文体的繁荣,这成为21世纪俄罗斯文坛的重要景观之一。于是,名人传记和历史小说成为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大书奖”的常客。从最近几年的获奖作品来看,“大书奖”几乎成了历史小说的独角戏。2013年,叶甫盖尼·瓦达拉斯金的《月桂》获得一等奖。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发生于15世纪的俄罗斯,作家借助转述主人公的梦境,描写发生在当代的故事,实现古今叙事空间的并置。瓦达拉斯金并没有一味赞颂俄罗斯民族如何伟大光荣,而是着力书写主人公阿尔谢尼充满仁爱思想的一生行迹。作家试图以文学形象来批驳世人对俄罗斯民族的误读。这部作品表明,俄罗斯固然是“战斗的民族”,但也是充满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民族,从而为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可能。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品牌图书“名人传”系列尽管不是小说,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传记书写,作家还是能将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诉求表达出来,从而通过历史叙事对民众期盼文化自信的潜在心理作出积极呼应。

  总之,当代俄罗斯作家根据自己对21世纪俄罗斯生活现实的体验和思考,在文化政策引导、文化产业运行与个性文学生产的多重影响下成就了当今俄罗斯文坛的独特样态,完成了社会话语的多重建构。现在和今后他们也将在文学创作中将现实关怀与作品的审美诉求结合起来,展现生活中的理想希冀和人性光辉,延续并升华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书写。可以说,作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主体。因此,列宁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一论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要想了解今日俄罗斯,就要读懂当下的俄罗斯文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