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梦》冷眼直面粗砺,心怀热切与光亮
《城市梦》是一部逐梦者的纪实作品。未曾经历过的人口大迁移,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改变命运的机会、平台和梦想,在接纳、包容和法治之间。逐梦者在逐梦过程中与环境冲撞、调适的强大张力,呈现着精彩生活和伟大时代的蓬勃活力。创作者的情怀,在粗粝的现实中努力观照人心、在矛盾冲突中着力引导人们冷静思考。历史的渴望,现实的期待,明天与未来的美好,就在《城市梦》镜头背后冷静的眼睛里,就在《城市梦》纪实叙事的热切观照里。
作者:钟新平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约8亿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平台。奔涌而来、可见可感的时代洪流与个人的选择相遇,演绎出一个个可以影响个体命运,也足以折射时代变化的生动故事。腾讯视频近日上线的纪录电影《城市梦》,讲述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从河南农村来武汉谋生的王天成一家,凭着一套与武汉城市管理者“一手打、一手谈”的“战术”,长期盘踞在由报刊亭改造成的杂货铺和水果摊上。随着城管执法队收到“彻底清理沿街摊贩”这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坚决不走”与“必须拆除”正面遭遇,矛盾由此产生,故事也由此开始。
生活的精彩,是每个人的自我呈现,也是个人与环境周遭的同题对话。《城市梦》是个引人入胜的作品,它犹如一部精彩的故事片,“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也铺排了起承转合的“剧情”。强大的矛盾张力,让带着“感受时代”一类诉求的观众,经历了一场既有理性思考深度又不失于枯燥的体验。打算来围观“热闹”的观众,也会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与活力。
《城市梦》的主人公王天成,一个70岁的老人,首次出场满脸憨笑,透着乐观朴实,弹幕中不乏“老爷爷好可爱”一类的帖子。但随着城管队员说明“限时拆除”的来意,他脸色一变、话锋一转,大吼“老子要吃饭”,拒不签字、撕毁文书。在随后双方“对峙”升级的过程中,这位“地摊王”更是显露出了“英雄本色”,时而能说会道、上纲上线;时而制造围观、博取同情;时而放低姿态、缓和气氛;时而“撒泼打滚”、正面硬扛。待到形势逐渐明朗,现有摊位虽然拆除但自己目标基本达到时,他开始做新的打算,一边低价清货,一边筹谋新摊位的经营问题。网民们的弹幕也随之换了画风:“这老头可以,牛!”“厉害了,我的战略家”。
《城市梦》的“剧情”推进演绎同样精彩。如果说王天成的故事讲的是“草根”的生存本能和哲学,那么城管执法队的故事,讲的就是基层治理的复杂和情怀,是把抽象的政策理念和“限时拆除”的具体任务在“刺儿头”身上落到实处的智慧。从摸清王天成摊位的经营状况、明确整治策略,到反复周旋、认定违规事实收集违规证据,再到分析王天成家人的不同想法,分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终达成共识、拆除违规摊位,每一步都没少费功夫,但由于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最终总算达成了目标。这条故事线同样充满丰富的细节,城管队员不仅奉献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陪同式打游击、无间道等不太常见的“戏码”,还给网民提供了“宝宝心里苦”“崩溃了”等生动的表情包。
真实的生命力,因了艺术的表达而让人笑中带泪。继续前行,则是更高一级的精彩。《城市梦》全片没有旁白,配乐也只有几处,却十分出彩。配乐本身并不复杂,但妙在恰到好处。比如,王天成家摊位拆除一事大局已定后,城管队员李忠于在鲁磨路上继续工作,王天成这个“老冤家”对着他调侃:“李副队长为了整我,把我的周边搞得干干净净的”。备受王天成“折磨”的李忠于自顾自地工作,全当王天成是空气。有二人此前的“大战三百回合”铺垫,观众从李忠于此刻毫无表情的脸上,却能读出“烦透了”和“解放了”叠加的复杂和坦然。此时的配乐,轻松欢快,让人忍俊不禁,弹幕中一片“这配乐绝了”的点赞之声。
《城市梦》的价值在于观照人心,看到并体察个体悲欢。《城市梦》对现实的呈现虽然粗砺,但带给人们温暖和光亮。然而这部作品的价值或许不止于此。王天成一家占道经营违规事实清楚,但看完《城市梦》,观众可能不会忍心简单地用“刁民”二字称呼他。而这正是由于全片保留了大量“副线故事”和“细节描写”。创作者从海量的素材中选择了、保留了它们,以之代替旁白,诉说现实的粗砺与温暖。
王天成自己得过心梗,老伴身患癌症,儿子早年失去了右手,小孙女尚在读书。70岁的老汉,运货时下台阶不慎摔了一跤,抹上点药水就起身继续,仿佛这种疼痛实在算不上什么。他像“母鸡护小鸡”一样拖着一家五口,看起来硬朗的身子骨、饱满的精神头,未尝不是面对艰辛生活的倔强。
为了生活,他们可以做“两面人”:面对前来购物的衣食父母,他们热情招呼倒屣相迎;面对可以左右全家饭碗的城管,他们“一手打、一手谈”。一家人全心全力,争取着每一寸空间,只因为“非常喜欢武汉,宁死都要死到这里”。这一家人要强面对生活的样子,与屏幕前千千万万为了更好生活努力打拼的网民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让人不由地心有戚戚。
《城市梦》的价值更在于见证时代的进步、期待未来的美好。片中,儿子王兆阳返乡,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里面破旧不堪、杂草丛生。此情此景和小孙女王展萍随口而出的一句“oh my god”,仿佛出现在两个不同的次元。王兆阳认为女儿学校的小红花是本地学生的专利,女儿却马上反驳,称小红花只看谁表现好,与本地外地无关。父女二人对“外地来的”这一标签感受大不相同。
《城市梦》用这样的细节,勾勒出亿万进城者的共通境遇:回不去的故乡,以及同一屋檐下身份认同的差异。城管执法队为了更好完成工作,也出于热心,协助王天成的小孙女入学,协助王天成另寻店铺。同时,他们也针对这一家人思想观念的差异,在工作遇到瓶颈时,从更加“城市化”的小辈身上做工作。而城管执法最终的诉求,也没有止步于拆除,而是让王天成一家不但从行为上规范经营,更从思想上接受管理,接受城市运转的规则。
这个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线故事,是武汉进步发展中的一个缩微景观和剧目。而透过武汉的故事,人们也可以窥见其他成长中的城市正在发生的历史和现实。片中王天成一家的“疾风骤雨”得以雨过天晴,全片以“梦”点题,也为城市化这个大故事留下了光亮美好的前景。
《城市梦》于无声处的积极现实意义,或在其故事强大的叙事张力,以及由此带给观众的思考。近些年来,城管部门与占道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因为一些网络新闻视频而广为人知。在这种接受语境下,《城市梦》无意于“博眼球”,也无意于“洗地”,而是通过呈现一个生动而完整的样本,给观众提供了更多冷静思考的空间,让人摘下有色眼镜,抛开刻板印象,更清晰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错综复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压力。现实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恰是推动发展的蓬勃活力;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也正是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达到美好向往的澎湃动力。
腾讯视频所播纪录电影《城市梦》的观察是冷静的,情怀是滚烫的。城市梦,是王天成们的梦想,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是武汉以及“武汉们”的梦想,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个体的梦想与国家社会的目标,就这样丰富而精彩地统一在《城市梦》中,一个正在发生的,有痛感但奋发、协作也温暖的故事。谁能说,明天没有坎坷?但《城市梦》的记录者,已经为人们指出了未来的光亮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