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八荒

211院校经济专业,国字头企业工作十年,现捣腾一点自己的小东西

3,19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秦朝的统一,表面上关东六国政权的覆灭和秦朝领土的扩张,是地缘扩张的胜利;从更深层次看,是天下治理方式、人民思想观念、百姓生活习惯的改变;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所有的改朝换代不能比拟的。

战国时代类似于近代的欧洲,七兄弟挨在一起,随便一个都是具有几百年底蕴的大国,各国人民都以自己祖国为傲,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已经破灭,复国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乐毅破齐,占领齐地达五年之久;但在国际干预和田单的反攻下,燕国在齐国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在这种历史前提下统一的难度,绝非后世的改朝换代可以比拟;这种统一类似德国把法国、英国、奥地利全部干掉,统一欧洲。163年的历史进程,可以说一点都不久。那么为什么秦国可以完成这一历史进程呢?个人认为,秦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先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制度性优势,进而吞并巴蜀、蚕食邻国形成绝对优势,在自己的力量大于另外六国总和之后,一鼓作气平天下。

商鞅变法,通过制度性的创新,使秦国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军国主义对我们今天来说绝对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对秦国底层人民来说,却是打破阶级天花板的机会:以前封侯靠出生,现在凭战功,身前显赫,战死世袭。功勋制打破了阶层固化的天花板,秦民建功立业的个人愿望和秦国开疆拓土的国家战略高度一致,秦国的战争协调能力明显比其他国家高出一截:在的长平大战中,为了围住赵军,秦王晋一级,尽发河东15岁男子参加围堵;最大限度的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这种全方面协调资源能力是不是和“胜利是老百姓的手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很相似?

灭国难,难在本国人民想复国;难在其他国家会救援。那么只要将天下各国的有生力量打残,人民想复国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各国也不会有救援的能力了。秦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灭国,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使得三晋男儿为之一空;郢都之战化江汉平原为赤地,取得了对山东六国的绝对优势。

秦国的统一虽然只维持了15年,但是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却是影响深远的:

至此天下百姓知道,原来天下是可以统一的,是可以书同文、车同轨的;以后无论陷入何种困境,是四分五裂还是国破家亡,仁人志士们都有一个目标:统一。

统一不仅仅是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还要有确实可行的手段。郡县制是一种高超的统治技巧,地方再也无力和中央作对,避免出现分封制下山头林立的局面。

秦朝的结局有点像商鞅,虽已灰飞烟灭,但却历久常新。也许,这就是历史使命吧?

发布于 09-12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