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一直都不是靠农耕强大,而是靠商贸
- 云之彼端
有的人啊 ,讲话就是脱离实际 不能或者不敢同时代对比
“古希腊时期的人航海能力和技术手段根本就不敢飘离大陆太远,当时的人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所以你说靠近海捞鱼就能养活这么多人”
恩 有耕地就可以养活这么多人了呗 反正当时落后的木石制农耕工具和农耕技术都不用考虑了呗
反正不要论据 ,你想怎么扯还不是怎么扯
哦 ,刚才你要强行让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比农耕 ,恩 现在按你意思?你觉得海洋文明只能捕鱼养人咯 ?贸易 农耕一定是没有的对吧 呵呵呵 齐国之强 强于鱼盐农耕 ,注意 ,齐还是个农耕文明 ,只是靠海吃海 ,弄点鱼盐 弄点贸易 ,就能第一个称霸
恩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对齐文化,你是很不了解的,只是流于表面与形式。齐文化的主要区域,现在的淄博与潍坊,在山东省内不是什么好土,而是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区域。现在的淄博以及潍坊,还有很强烈的盐碱地改良的需求,在相关苗木的培育上一直下很多功夫。如果不是因为建国后的水库建设,潍坊也没有条件去成为全国的大棚基地。
齐,一直都不是靠农耕强大,而是靠商贸。拳头产品是咸鱼跟食盐,在当时河南那边的盐矿表面被吃没了(这个盐矿的深层部分,够全中国人民一人分十来吨的食盐,也是一个战略级的盐矿,很多食盐就是在这里生产的),去青海湖高原那边又有戎狄阻隔外加成本高昂,齐国的盐就成了当时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产盐区,因为潍坊北部莱州湾那块区域,一年晴天有200多天,又处在一个风口,这才具有倾销的资本。在没有盐的时候,鱼要么腐烂,要么只能做成带有腐烂气味的鱼干,而齐国有鱼有盐,就能制造最好的咸鱼,在蛋白质贩卖这一块拥有暴利。
之后,靠着相对耐盐碱的蚕桑,做纺织产业垄断,也是狠赚了一大笔。
齐国本身的粮食供应,基本上靠现在的济南那一块的泰山北麓冲积平原,当时济水流域,是很丰美的一块土地。
山东最好的土地,是在泰山南麓的冲击平原,济宁那一块,现在还是山东省内亩均产量最高的地方;其次的就是沂河的冲击平原,临沂城这一块。其余的就是菏泽这个老沼泽地(地力经过几千年耕耘外加黄泛,现在也不太行了,但偶尔也有创纪录的亩产量传出来),枣庄微山湖周边的水乡。
黄河以北的山东农田,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次的,不够肥沃。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造假的西方历史,轻轻一戳就穿帮》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