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7年反超美国: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最乐观预测

别着急喝彩,也不要一看到标题就骂娘,请耐心听我说完,再拍桌子发表意见不迟。

先从数据谈起,数据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也能说明很多东西。

在中美关系紧张、国际产业链转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7月出口反而升至历史第二高水平,评论认为,在劳动力和经济政策等因素推动下,中国制造已经卷土重来。

与此同时,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从其他制造业国家手中夺取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巩固了其贸易主导地位,这种优势可能会在全球开始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持续下去。

纽时还认为,中国正在表明其出口机器无法被阻止,不管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是特朗普政府。它的韧性不仅因为中国有低成本的密集劳动力和高效的基础设施,还因为国有银行体系一直在向中小企业提供额外贷款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尽管中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资金难、资金贵等难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中国处于比其他出口国更有利的地位,中国正在生产世界各地的医院和足不出户的家庭如今需要的东西:个人防护装备、家装用品和大量消费电子产品。全球医用防护用品对中国依赖从2020年1月的59%左右提高到2020年5月的83%。

此外,在面临国际产业链转移压力下,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中国因祸得福,疫情导致许多航班停飞,物流放缓,使中国暂时避免了工厂被转移至别国。而且,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除非受到贸易壁垒的逼迫,不然企业不会撤资。在市场萧条时期,企业宁愿关闭已有工厂,也不愿开设新工厂。

另外,我前些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他也自嘲说自己开了个脑洞。他认为,中国经济腾飞,有个客观原因是七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当时国际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恰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出“经济特区”,结果就像聚宝盆一样,引得国际上的资本一窝蜂地扎入,助力了中国发展,并带来技术、管理、新理念(商品经济)等。

而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世界级瘟疫,也必然产生类似效应,驱使资金从不安全的疫区向安全非疫区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外国长期摁不住疫情,而中国控制较好,同时中国政府政策又得力,资本会不会顶着贸易战的压力而顶风进入?

曾记得当时新冠疫情初发,特朗普团队曾幸灾乐祸表示疫情有利于产业“回归美国”,今天情形恰好相反,新冠病毒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疯传,中国控制较好。

所以,有没有可能就像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中国不出一文投资,只要国内政策对路,就能引得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躲避瘟疫”并求得适度回报率,助力中国经济再次腾飞?

尤其是,国际资本很多都在美国,而北美疫情又居高不下,作为中国替代者的印度也正被疫情折腾得生不如死。经济杂志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8%,美国为-10%,中国的1%鹤立鸡群。

所以,随着疫情导致资金从美国逃离进入中国,一减一增,是不是有可能需不着十年二十年,也许最快七八年,就把美国GDP给反超了?

事实上,就算没有疫情助推,根据我们多维从中美经济的常态化增速推算,以两国目前7万亿美元的差距,在七年左右实现GDP超越美国也不无可能。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基于国际疫情现状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乐观线性预测,还没有考虑另外两个变量因素:一个是未来国际地缘政治与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比如,中印会不会爆发战争,中美会不会爆发冲突,面临经济被赶超压力,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的美国政府,会不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遏制这个过程?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对中国来说,当前必须面对的,是中美科技脱钩可能造成的科技断层问题,以及因为美国“新冷战”政策而造成的中西方结构性对峙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

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社会与经济活力,会不会因为内外环境变化而受到冲击。

毕竟,七十年代中国经济腾飞,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现在中国的内外情况和当时都不一样,如何在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保持住国内社会与经济活力,将从根本上决定我这个听起来好像有些过度乐观的预测能不能实现。

当然,七八年后,即便中国经济反超美国,中国也依旧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和美国仍然有很大差距,两国的整体实力差距也仍然会相当大,中国仍然要戒骄戒躁,不断向自身设定的发展目标努力,像前几年那种有点成绩就翘尾巴、吹牛皮的毛病,千万不能再犯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