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号C”卫星发射成功!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装备科技“

9月7日11时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C”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500

▲ 圆满成功 (褚洪杰 摄)

500

▲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

500

500

搭载“海洋一号C”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郑逃逃  摄)

500

搭载“海洋一号C”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直指苍穹。(刘桥明  摄)

500

▲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飞冲天

“海洋一号C”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洋水色水温环境业务化监测,将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与治理、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与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

500

▲ “海洋一号C”卫星整装待发(潘越荣 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84次飞行。


1997年6月30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达《关于海洋水色卫星立项研制的批复》。

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运行的685天期间,获取了中国近海及全球重点海域的相关信息,用户范围覆盖了国内的海洋管理和生产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军事应用等部门的126个单位。在轨运行期间,卫星获取了大量的海洋监测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00

▲ 2002年5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

500

海洋卫星运行控制系统示意图。

2005年1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政部下达我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的立项批复。

2007年1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批准了我国第三颗海洋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的立项研制。

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针对“海洋一号A”卫星设计中的不足和业务化要求,对技术指标进行了优化,功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对我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水色环境大面积、实时和动态的监测,还获得了包括南极、北极以及热点海域如亚丁湾等境外区域的近实时环境信息。

500

▲ 2007年4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

“海洋一号C”卫星作为“海洋一号B”卫星的后续业务化海洋水色监测卫星,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运行管理与应用服务。该卫星针对“海洋一号A”卫星设计中的不足和业务化要求,对技术指标进行了优化,功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对我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水色环境大面积、实时和动态的监测,还获得了包括南极、北极以及热点海域如亚丁湾等境外区域的近实时环境信息。

500

▲2011年8月16日,海洋二号(HY-2)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1年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我国对地遥感中最为复杂的卫星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