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前被吹爆的神片,怎么就低分翻车了?

500

  二刷之后,小妹才敢写下这篇文章。

  估计你们也猜到了今天要聊的是哪部电影。

  没错,千呼万唤始出来,诺兰的新片终于上映了——

  《信条》

  Tenet

500

  说真的,为了给《信条》预热,内地接连重映了诺兰的代表作《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甚至被影迷笑称为“诺兰保护月”。

  在介绍电影之前,先来说点题外话,那就是《信条》最早的档期和《花木兰》一样都是七月份,因为疫情的缘故,不停改档。

  最终,迪士尼心虚了,让《花木兰》选择了在Disney+覆盖的地区付费网播。

  而《信条》则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重振院线的重任。

  那么效果如何呢?

  相当亮眼。

500

  国内因为有《八佰》的存在,所以《信条》暂排第二,但依然在周末揽入了2亿的票房。

  这个成绩也助《信条》海外总票房突破了一亿美元的大关。

  如今在互联网上提起“信条”,自动跟上俩字,解析。

  为啥,第一遍没看懂呗。

500

  不夸张地说,诺兰的电影很难在第一遍完全弄懂。

  因为诺兰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逻辑和留白的人,在一些非必要的地方,他会选择让观众自己去脑补。

  很多电影会在一开始搞个字幕,解释一下当下的背景情况。

  但《信条》一开场就是一场激烈的人质挟持的对抗,双方都穿着黑色防护服,你来我往打了10分钟。

500

  镜头切得飞快,对话也是云里雾里,最后才出来了Tenet的片名。

  很多人认为这个时候正片才真正开始。

  非也!其实正片在你还没有进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请谨慎阅读

  先来了解一下本片里的几个基本设定,非常重要。

  首先,片名里的“信条”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信条英文写作Tenet,其实是一个特工组织,一直暗中保护世界的安全。

  而男主就是信条组织的成员之一。

500

  其次,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需要信条组织的介入?

  在未来,有科学家发现可以利用扭转物体的来改变物体的时间轨迹。

  预告里出现了熵变过的子弹,也叫逆行子弹,当男主对着满是弹孔的靶子射击时,射出去的逆子弹反而填补了上面的弹孔。

500

  基于熵变原理,钳形时间轨道被研制出来。

  两个通道,中间装了一个旋转门,从正常的通道进去,旋转180度进行熵变,从另一个门出来,那么你的时间就开始倒流了。

  再往后发展,在物体熵变的基础上,科学家发现利用算法可以使得整个世界都进行熵变。

  但这个熵变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毁灭。

500

  未来的人对过去的人恨之入骨,认定是他们的胡作非为导致了未来世界的灾难,所以未来世界的人决定利用算法毁灭过去。

  一言以蔽之,儿子过的不舒坦,认为是老子的锅,所以要穿越回去弄死老子。

500

  最后,《信条》里时间究竟是怎么倒流的?

  这是《信条》和之前所有时空穿越电影最大的不同,常规电影里的穿越其实是跳跃

  说一个人从20岁穿越到了10岁,其实说他跳跃到了10年前,然后和大家一样,又从10岁开始过,整个过程通常只需要几秒钟。

500

  但《信条》里的倒流,是真的正儿八经的物理意义上的“倒·流”

  这个20岁的年龄人通过钳形轨道熵变之后,要倒着先回到19岁,然后18岁,17岁……直到10岁。

  而且他必须要在10岁的时候再熵变一次,才能像正常人一样,从10岁开始正着过。

  也就是说他的穿越过程需要两次熵变,花费10年。

500

  三个问题解释完了之后再来说整个剧情,你就会发现容易理解多了。

  在未来,世界发生了巨变,地球陷入新一轮的热战,死伤无数。

  男主是一名特工,在顺利被招募成信条的组织成员之后,开始调查在乌克兰剧场看到的逆行子弹,因为他相信这个子弹一定是来自未来。

  也认定有人通过某种形式和未来取得了联系,所以这个人一定是个威胁。

500

  为了拯救世界,男主找到了销售这种子弹的军火商(印度女),并通过她顺藤摸瓜找到了买家(俄罗斯男)。

  印度女表示,她卖的子弹都是正常的子弹,至于为啥会逆行,问题肯定出在俄罗斯男的身上。

  但俄罗斯男并不是那么好接近的,于是男主决定先从俄罗斯男的老婆凯特入手。

500

  凯特其实早就想离婚了,但因为卖假画被丈夫抓了把柄,所以为了儿子一直在他的身边委曲求全。

  她告诉男主,她的丈夫根本不是倒腾艺术品和军火那么简单,他实际的产业非常神秘,没人知道。

  但很有可能藏在机场的一个自由港里。

500

  于是男主和助手尼尔佯装成顾客,趁着参观自由港时,里应外合破开了自由港的最后一道神秘之门。


  结果里面就是扭转熵变的钳形时间轨道。

  也就是说,这个俄罗斯男就是一直和未来世界通信的那个人。

500

  为了摸清楚俄罗斯男在整个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男主将计就计,一直和俄罗斯男套近乎。

  最后终于发现了俄罗斯男一直在寻找的,也是毁灭世界所谓算法里最为关键的最后一个零部件,钚241.

  在此之前,俄罗斯男已经收集了8个部件。

500

  按照剧情里的设定,集齐9个,算法就会被启动,世界就要玩完。

  更狠的是,这个俄罗斯男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自己已经身患癌症,于是他竟然设定成自己是触发世界毁灭的关键。

  换言之,他嗝屁了,世界也要跟着陪葬。

  为了从俄罗斯男手中夺回9个部件,也为了拯救世界,男主和尼尔开始了信条的拯救任务。

500

  其实整个剧情主线并不复杂,但诺兰在里面加入了N多次钳形逆转,导致在同一时空出现多个主角。

  有正着走的,反着走的,场面看上去非常混乱。

  在没有做好预警的情况下,看到一辆车在正着开,一辆车在倒着开,绝对是一脸懵逼。

  但要看二刷之后,或者提前了解了钳形轨道的设定之后,你会发现诺兰用了非常严谨的手法,没有任何Bug。

500

  关于多段钳形逆转,诺兰很厚道地用标识明确地区分了正·逆两个分队——

  是否戴了氧气面罩,胳膊上贴的红蓝标识。

500

  因为逆行的时候肺是没有办法呼吸的,所以要戴面罩。

  另外最后一场热战里,为了粉碎反派的阴谋,信条组织也用钳形时间战术,分别派了红蓝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倒流来作战。

500

  跟诺兰之前的电影相比,《信条》的故事不算高明。

  但拍摄手法却颠覆了传统的时间倒流概念,使得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倒着才能去理解主人公的行动轨迹。

  这也是该片烧脑的一个主要原因。

  精彩吗?当然精彩。

  《信条》延续了诺兰一贯的风格,在打乱的时间线索里,通过细节来填补留白。

  不过这样的强行绕弯,对观众不太友好,遭遇了很多“看不懂”或者“失望”的差评,豆瓣评分一跌再跌,创下诺兰生涯的第二低。

500

  说了那么多,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不管你懂还是不懂,《信条》作为全球电影复工的首部大片,对于整个业内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就像片中的一句台词,不用试图去弄懂它,感受它。

  去感受被时间包裹的引力,因为那也是诺兰电影本身的魅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