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惹,2020年,宁静才出道…….
2020年很魔幻,今年中国大陆最红的女明星应该是宁静,因为她刚刚以第一名的成绩……出道。
“出道”这个词一般只用于娱乐圈,指的是“参加工作”。一个参加工作30年的女演员,今年重新“出道”,连她自己发表感言时,都说“不想成团”。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她门清。
在参加“姐姐”这个综艺的时候,要自我介绍,宁静大呼“我还需要自我介绍?”嗯……搁90年代肯定不用,但现在,还是稍微介绍一下下,毕竟对于00后,10后而言,很多人的确是通过“姐姐”这个节目才认识的宁静。
宁静算演员而并非偶像,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偶像一般只指港台明星,大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那个时候拍电影还不是为了票房,可能更倾向于得奖;所以商业电影一度有点骂人的意味。因而,一个演员的地位,往往看她的得奖情况;特别是彼时国门刚开,对国外电影节奖项免不了几多崇拜,如果一个演员能得外国电影节的奖项,那就是成了,红了。不管她的电影究竟有没有被多少人看过。
前有巩俐,再来应该就是宁静了,拿过外国电影节的奖项。因而,宁静曾被影坛寄予厚望,彼时的报纸都写她是“最有潜力的女演员”。
不过呢,在娱乐圈,什么都说不准,没人敢做预言家。正如不能预见演了多年女二女三、几乎娱乐圈编外的咏梅快50岁了才得奖、才获广泛关注;也无法预料宁静事业的巅峰可能就是90年代。
当然,宁静说她自己玩心大,嗯,什么是好的人生这是哲学问题,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先谈娱乐圈。等宁静回过神来,比她小4岁的赵薇等,就开创了内地偶像的先河。比她小7岁的章子怡,将合作伸到了好莱坞,拿出《卧虎藏龙》这样的作品;在章子怡最得意的10年间,宁静的消息似乎都很少。
那有什么要紧呢?以前只演电影的章子怡现在不也上综艺么?浮浮沉沉才是人生,风水轮流才有希望。基业长青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稀少,花无百日红才是常态。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姐姐们一过30就几乎无戏可演?或者只能演婆婆妈妈戏中的婆婆或妈妈?甚至连“姐姐”这档综艺的初衷都是为了告诉观众及资本方,姐姐们实力很好,应该用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用?
如果没有像样的戏,就只能靠综艺;一期两期的综艺不可能产生热度,如果要持续产生热度,只能系列综艺,而系列综艺收视率最高的就是选秀。于是,出道时长比台下观众年纪都大的姐姐们重新“出道”,这都尬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宁静才说,“是来玩的”,“得了第一也不成团”。只能把参加类似的综艺,当做跑半马,才有台阶下,才好把面子圆回来。
然而,选秀节目有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后续没有过硬的作品,最红的时候,就是在选秀时。节目结束了,不是出道了,而是职场危机开始了。这不仅对“姐姐”这个栏目,是指所有的选秀。
因而综艺只能炒热度,无法立住。要立住,就是作品作品作品。对演员而言,就是角色和戏剧。这里的戏剧是广义的,包括电影、连续剧、舞台剧等。宁静等演员不是不知道这个理儿,可问题是:没有好戏,更没有好角色。
按理说,30+的人更有人生阅历,也更能驾驭复杂的角色。而二十岁左右的青春糖水片只能演谈恋爱的戏,而且这恋爱吧,千篇一律,基本四款:胡闹乱作型、玛丽苏型、杰克苏型、前三种综合型。无论是古装还是时装,职场还是校园,仙侠还是穿越,基本这四型。
但是,到但是了,三十岁以上的演员需要的角色和故事要质量高,要演员和受众都接受;而青春糖水无脑片有个巨大的好处:受众低龄。低龄一是意味着好糊弄,二意味着较容易掀起狂热。也就是用低成本,包括劣质的剧本、劣质的服化道、新人,就能产生巨大的收益,所谓以小博大。 无论什么还珠格格、流星花园、宫锁心玉等等基本这个路数。这十分得精明的投资人的心,都指望模仿这样的一个爆款,创造下一个爆款。
可能众所不周知,这个路数向来一将功成万古枯,看到“成了”的戏,可能不到百中有一。大量的投资方都指望自己投的是那个“一”,但事实上,都没吱声地亏到血本无归。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但总有新鲜人。就是那个明晃晃的分子“1”,激励着无数年轻的投资人入场充当分母无穷尽。
在这些人当分母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影视项目是“优质”、什么是“劣质”。
每个项目在找钱的时候,肯定都标榜自己优质。表面的优质好办,提高服化道,立刻画面的质感就上来了,是眼见为实的“优质”。特别是,用流量演员,此招最管用,因为投资人听说过。这是他们唯一能插得上嘴的事。
所以才有了“PPT艺人”这一说,指的是投资方以为可以押宝的流量演员。投资方以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用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就该比小咨询公司管用。排名法有其可取之处,比如一个班里的第一名应该比最后一名对所教授的内容更加熟练。但学生思路害死人,也害死投资人;凡事都有特例,排名法最无效的两个领域,一个是影视,一个是咨询。影视界红黑就在一瞬间;咨询并非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比小咨询公司管用,大概率下,两个都不管用。若非如此,不足以说明某著名咨询公司完全裁撤国企咨询部,在中国大陆的生意基本靠小公司残喘。
回到影视项目,目前几乎没有哪个明星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成山的案例已证明押宝流量明星的最后结果,不是让投资人看出来油里掺水,而是水里没有一滴油。
对影视项目而言,真正的优质项目评判标准有且只有一个:好剧本。
好剧本就是指好故事、好角色。通常只要故事好,角色很难不好。因为故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一个气象万千的故事,一定会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角色。
但就是这个剧本,投资人无法判断。因为除非影视专业人士,大多数人读不下去剧本。剧本全是对话,甲一言乙一语,来来回回五页纸读完,两人关系都没理清;太多太厚,看不过来。所以,只能PPT制片。
可是可是,无法判断剧本优劣,就是投资珠宝不辨真假。
近两年影视寒冬,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视过热的时候,人人想进场分羹,但PPT终将无法制片,大量的投资人血本无归后只能悄然离场。
热钱过后,是冷静期;这是好事,因为留下的很可能是真正搞影视的。所以,这两年画风有转变之势, 转而投向现实主义题材。
这对有人生阅历的姐姐们是重大利好。但现实主义题材的难点在于剧本不能糊弄,必须是好剧本。
目前仍是剧荒,好剧本仍非常少。但是,现实主义题材获得票房及口碑双丰收却已有案例。将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类似优秀英剧美剧的国产剧,将会是主流。
因为目前最有购买力的观众90后、00后等,终有长大变老的那一天,而年轻养成的进电影院看电影、充值看网剧的消费习惯,很难因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等他们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甚至更老以后,仍然需要属于他们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电影《爱尔兰人》让一堆七老八十的老演员出演,因为欧美战后婴儿潮的那批人依然极有购买力。
真正的影视人,莫下牌桌。
All copyrights©苏子娇
苏子娇公众号:苏子娇的化妆台
微博:苏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