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新世代》,B站的又一次后浪宣言
©剧焦一线原创
文丨杨怡
编辑丨张风屹
两期播完,《说唱新世代》的豆瓣评分从刚开分时的8.4上升到8.8,作为B站第一次大投入制作的综艺,实属惊艳。
当说唱已经走到第四个夏天,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入局的B站起初并不被看好。一是缺少节目制作经验,二是有点名气的选手大多已经花落别家,再加上起初的报名条件中明确写着招募对象是“18-25岁的年轻人”,摆明了是要做一档专门挖掘新生力量的说唱节目,让人不由得担心起节目的专业度与可看性。
结果开播后很快就迎来大型真香现场,毕竟就连导师马思唯都在看完选手表演之后,连连发出“我今天过来学习了”“我真的开眼界了”的感叹,足以证明后生可畏。
借助后浪的奔涌力量,B站不只想打造一档成功的综艺。向节目中注入B站基因,然后通过《说唱新世代》为B站俘获更广泛的受众,才是其真正的野心所在。
1
万物皆可B站,包括说唱
从“就这”到“真香”,《说唱新世代》只用了半集时间。
第一期节目一开始,选手们被分成四组,任务是在两个半小时内合作准备一段cypher(麦克风接力),伴奏音乐和歌曲关键词都由节目组现场指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作品的最终呈现并不尽如人意。
不过局面很快就扭转过来,当选手们不再受到时间和题材的限制,开始站上舞台唱起真正想唱的歌,亮眼的表现立刻就将节目效果全部拉满。TangoZ的一首吴语说唱《Paradise》抒发了对于家乡杭州的热爱,于贞的《她和她和她》以朋友的故事为原型揭示出当代女性所面对的职场困境,圣代的《雨夜惊魂》则用叙事的方式批判了校园暴力。
高光时刻一直延续到第二期,石玺彤在《就算你活在二次元》唱出了“老二次元”们无悔热爱的心声, Rosedoggie用《叫爸爸》幽默地吐槽了社畜们共同的甲方爸爸,陈近南借着《来自世界的恶意》鼓励着饱受压力的抑郁症群体,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持续丰富着节目的内涵。
“万物皆可说唱”是节目的slogan,在选手们的作品主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说唱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于身边万事万物的情感与态度,从自我推及他人再过渡到对整个社会的关怀,这是《说唱新世代》最大的亮点。
2019年10月,B站曾举办过一场名为“万物皆可B站”的营销大会,相同的句式并不是巧合,而是B站对于自我的重新定位与明确规划。随着《后浪》《入海》《喜相逢》浪潮三部曲陆续推出,"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成为企业宣传语,B站想要弱化二次元属性、扩大用户圈层的目标显而易见。
“万物皆可说唱”,实际上正代表着B站鼓励个体多样性、包容文化多元性的价值观。《说唱新世代》的价值基调,与B站平台本身的自有调性保持着高度呼应。
2
在后浪的地盘上野蛮生长
起步于ACG垂直社区的B站,虽然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以Z世代为主流用户群的特征一直没变。这群出生在1995-2009年之间的互联网原住民,现在以及未来都是驱动在线娱乐市场的主要力量。在B站尝试扩张的道路上,守住作为自身优势的这群既有用户群体同样重要。
《说唱新世代》之所以将选手主要定位于“18-25岁的年轻人”,相信其中也必然有着迎合平台主流用户喜好的考量,相仿的年纪可以带来更多共鸣,从而让节目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40名选手中,既有在读大学生,也有被节目组顺手“捡”进来的UP主,当然还有因为说唱而变得贫穷的全职音乐人——共同点是,都不怎么红。
B站似乎也并没有快速造星的打算,既没有在节目当中穿插人物介绍短片,选手备采环节也大多非常简短,获得镜头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说唱表演。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作品够硬就配得上一句respect,像极了在B站上偶然发现欣赏的UP主后,为爱发电一键三连时的情形。
早在节目伊始,《说唱新世代》就向选手们发出了“希望自己的歌红还是人红”的灵魂拷问,虽然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节目似乎通过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当你先做出优异的作品,舞台机会才会垂青于你。对于屏幕前正在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来说,道理亦是如此。
当然,当观众们在闲暇之余点开一档综艺,肯定不止希望从中收获心灵鸡汤,节目中的趣味性同样非常关键。这样一来,以年轻人为主导的《说唱新世代》便更具优势,脑洞清奇,敢想敢玩,何愁没有爆点。在保证节目主线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下,节目组对于选手和导师的想法都充分尊重,并不横加干涉,“自由放任”的政策之下,反而造就了许多意外之喜。
根据节目的赛制,每个选手每天都需要消耗一个哔特币,等到哔特币消耗完毕的那天,选手就会被自然淘汰。一般来说,获得哔特币的方式是通过演出成绩进行兑换,也有例外,比如说唱基地主理人黄子韬不惜豪掷千金与姜云升打赌,一口气就输给他一沓哔特币。
节目开始录制没多久,便有选手面临着哔特币即将清零的危机,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哔特币富人”姜云升寻求支援。为了能够公平地帮助到大家,同时又给节目录制过程增加一点乐趣,姜云升竟然在说唱基地里自己办起了battle比赛,每次获胜的一方,就可以得到由他借出的“续命”哔特币。是的,并不是白送,等到其他选手在之后的阶段赚回了相应的哔特币,还需要再还给他,相当于是进行了一次借贷交易。
这样的戏剧性展开,让第二期节目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又被推上一个新的高潮,被网友们戏称为《说唱喜剧人之理财新时代》。
3
把 keep real 打在公屏上
“这个节目能养我到60岁吗?”节目中的生活镜头里,有选手窝在床上,惬意地说道。
和同样热爱说唱的小伙伴们朝夕相处,住在节目组精心准备的宿舍里,每到饭点都有工作人员准备餐食,唯一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创作的状态中去,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的确非常难得。
弥足珍贵的是,在真人秀节目当中,往往会为了制造看点而刻意放大选手之间乃至选手与导师之间的矛盾,但在《说唱新世代》中暂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形。令人感到为难或是尴尬的时刻固然有,但当事情发生时,记录它,然后完整地呈现它,就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那样,这是节目对于真人秀中“真”字的坚持,也是对keep real的hip hop精神的贯彻。
第一期的cypher环节中,由于不认同节目的赛制,不愿意在仓促的准备后匆匆上场,带来一个并不完美的表演,Ty和夏之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参与这个环节。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黄子韬,则认为既然选择参加节目,就应该遵守游戏规则,接连两位选手的放弃举动,让他一时无法接受,当场愤然离席。
在总共不过75分钟的节目时长中,有超过10分钟的时间都在围绕这件事情展开,选手充分地表达了不上场的理由,黄子韬也解释了自己是因为太过真情实感才一时冲动,并且表示争吵反而更促进了自己与选手之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今后合作的展开。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冗长甚至无聊,就连黄子韬离场后,其他选手面面相觑的画面也被剪在正片中,但是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样的铺陈,很可能就会造成“全员恶人”的观感。情绪化的导师、任意妄为的选手,冲突本可以被处理地更戏剧化,直接引导观众站队,但是《说唱新世代》没有这么做。
相似的场面,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仍在继续出现。长相帅气又开朗自信的周密,主动向现场的选手发出beatbox battle邀请,结果实力不敌低调的黑马玄朗,惨遭落败。在后来的自我介绍中,他很快给自己封了一个“打脸”的称号,大方地承认了实力不足的事实,更显出性格中豁达的一面。
battle的意义本就在于互相交流切磋,敢于站出来表演的人,和胜者一样值得被欣赏、被鼓励,没有哪一方应该被塑造成哗众取宠的小丑模样。
“万物皆可说唱”的命题之所以能够成立,正是由于足够真实。选手们得以真诚地表现自我,节目能够如实地呈现他们的故事,这才有了精彩的群像塑造与丰富的内容表达。
而这一切,都生长于B站的土壤,“万物皆可B站”不仅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正在向大众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性。《说唱新世代》,只是B站的第一步。
剧焦一线(ID:TVfocus)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编辑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