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来领事保护工作,撤侨类保护工作事件!
以下是一些领事保护工作撤侨类保护工作事件,也都是在网络和领事网等等收集的,如有差错还请谅解!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生骚乱,当地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外交部及时成立24小时值班应急小组,周密制订护侨撤侨方案。在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中国驻印尼使馆官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大批中国公民转移至安全地带或协助其撤离印尼
1998年9月,莱索托发生战乱。中国外交部及驻莱索托使馆立即向莱方提出交涉,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莱中国公民的安全。随着形势日趋恶化,近1000名中国侨民被迫到南非避难。中国驻南非使馆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帐篷、棉被、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妥善安置中国侨民。
2000年6月,所罗门群岛发生军事政变。中国政府与所未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多次召开部际协调会,研究制定撤离方案,以中国政府名义请澳大利亚派军舰协助中国侨民撤离,并允许其在澳临时避难;请新西兰向中国侨民提供协助,允许其乘新军舰撤离。随着所罗门群岛形势日趋恶化,要求撤离的侨民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外交部及时修改撤侨计划,决定派中国船只前往所罗门群岛撤侨。13日下午,在新西兰载货后正准备驶往日本的中远公司“阳江河”号货轮接到撤侨的紧急命令后,立即改变航线前往所罗门群岛。15日,请求撤离的116名中国侨民由澳大利亚舰艇协助转运至“阳江河”号并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于17日乘中国政府专机安全回国。
2003年6月,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距利首都蒙罗维亚附近展开激战,利局势急剧恶化。中国在利约有50 名侨民,其中部分侨民希望政府协助尽快撤离。当时中国与利比里亚无外交关系,在当地也无中方机构和人员,利通讯和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中方与侨胞联络十分困难。中国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中国驻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使馆密切合作展开撤侨行动。经多方努力,36名侨胞最终平安撤离至周边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千方百计与自愿留在当地的侨胞保持联系,关注其安全情况。
2006年4月下旬,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致使旅居该国的数百名侨胞流离失所,安全堪忧。中国政府与所未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紧急约见所罗门群岛周边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驻华使馆负责人,请三国政府协助采取措施保护中国侨民安全。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第一时间派领事官员赴所与所罗门主管当局和侨胞直接取得联系。4月20 日至21日,在中国驻上述国家使领馆协助下,20多名侨胞搭乘澳大利亚、新西兰军用或商业飞机撤离所罗门群岛。4月21日,所局势恶化,仍在所的300多名侨胞要求回国。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租用所商业飞机,将300名侨胞先撤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妥善安置,颁发旅行证件后安排转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回国。
2006年4月,东帝汶发生严重骚乱,当地大量人员死伤,多家华侨店铺和房屋被焚烧。自5月22日起,东局势急剧恶化,死伤人员和难民数量明显增加。200多名侨胞涌入中国驻东帝汶使馆避难并提出回国要求。5月27日,中国外交部紧急召开部际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撤侨工作。28日,中国外交部派出两批工作组分别赴东帝汶和厦门,协助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和福建省政府进行撤侨以及做好回国侨胞的临时安置工作。29日,243名旅居东帝汶的侨胞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回国。
2006年7月,黎巴嫩和以色列两国武装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当地大量平民死亡,当地中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中国驻黎巴嫩使馆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工作人员身穿防弹衣外出紧急联系在黎巴嫩的中资公司和中国公民,通报安全形势,提醒注意安全,同时储存应急物资,应对紧急事态。14日,冲突进一步升级,中国政府果断决定撤离中国侨民。在国内统一部署下,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等使馆密切配合,积极做驻在国政府工作,分期分批从陆路、海路安全撤离170名在黎中国公民,其中包括37名香港同胞。
2006年11月,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发生大规模骚乱,市中心商业区和政府办公楼等遭焚烧劫掠,300多名侨胞涌入中国驻汤加使馆避难。之后,汤加总体安全局势虽有好转,但许多侨胞的店铺和住所被烧毁,损失惨重,很难继续在当地立足谋生,近200名侨胞要求回国。骚乱发生后,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派工作组赶赴汤加,配合使馆开展撤侨工作。中国驻汤加使馆全体同志昼夜工作,尽最大努力安置避难侨胞,提供食宿,安抚情绪。 23日,193名老弱妇孺侨胞搭乘中国政府包机回国。
2008年1月,乍得发生战乱,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首都恩贾梅纳及邻近地区发生激战,中国在当地侨胞和中资机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中国驻乍得、喀麦隆和加蓬使馆密切配合组织撤侨。在战乱中,中国驻乍得使馆留守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积极保护仍留在当地的中国侨民的人身安全,协助200多名中资机构人员和侨胞安全撤离至喀麦隆和加蓬
2008年11月,泰国曼谷国际机场因反政府示威活动被迫关闭,造成包括中国公民在内的大量游客滞留。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及中国驻泰国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连续派出12架次商业航班飞机赴曼谷,安全接回3346名滞泰中国公民,其中包括18名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
2009年9月,加蓬总统选举结果公布后,第二大城市让蒂尔港发生严重暴力骚乱,首都利伯维尔亦出现抢砸商店、焚烧汽车等暴力行为,中国侨民的店铺被砸抢情况较严重。让蒂尔港有28名中国侨民和14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作组人员。中国外交部即指示驻加蓬使馆向加蓬外交部紧急交涉,要求加方采取措施确保中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经中国驻加蓬使馆的大力协助,22名侨胞乘坐加方军机撤至首都安全地区,中石化工作组人员也由海路撤至安全地区。
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在海地的包括中国维和人员在内的中方人员、港澳台同胞和侨胞的安全,批示要求全力救助当地中国公民,确保他们的安全。中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昼夜接听求助电话,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核实了解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的安全情况。在派出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物资援助的同时,中国政府向受困当地的中国公民提供有力救助。外交部派出工作组随国际救援队参与营救。中国主管部门与中国驻海地、多米尼加贸易发展办事处密切配合,组织60名中国公民安全离开海地,并妥善安置其余自愿留在当地的中国公民
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政府更迭,社会持续动荡。6月,吉南部奥什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发生大规模骚乱,当地1500多名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做出行动部署,派出工作组会同公安部、新疆外事侨务办公室和驻吉使馆分别赶赴奥什地区和乌鲁木齐组织实施撤侨。经中央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企业5个昼夜的通力合作和连续作战,中国政府共派出9架包机安全接回1299名中国公民,其中包括210名维吾尔族同胞。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并迅速蔓延升级,当地3万多名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要求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组织党政军各单位和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利比亚安全局势有关工作。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迅速做出行动部署。中央有关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企业通力合作和连续奋战,中国政府共调派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24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并租用70架次外航包机、22艘次外籍邮轮、1000班次客车,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在12天内安全撤回35860名中国公民。同时,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协助撤出来自希腊、意大利、孟加拉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约2100名人员。
2011年3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中国公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有关部门连续奋战,通过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千方百计了解灾区中国公民情况并进行救助。中国驻日本使领馆组织派遣多个工作组深入重灾区,帮助受困公民约7600人有序安全撤离至东京、新澙等安全地点,并协助9500名在日本中国公民回国。
2012年12月中旬,中非北部武装“塞雷卡”连续攻占多座城市,导致该国安全局势剧烈动荡,危及在中非310余名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外交部在第一时间指导中国驻中非使馆密切跟踪、分析和研判形势发展,制定周密撤离方案并迅速稳妥实施,在中国驻喀麦隆等周边国家使馆协助下最终安全撤出308名中国公民。 2013年3月下旬,“塞雷卡”向中非首都发起进攻,突破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多国部队驻守的防线,中非安全局势再度危急,外交部和中国驻中非使馆紧急开展工作,协助67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并与自愿留下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2015年3月27日,中国海军舰队暂停亚丁湾护航任务,参与撤离在该地区中国公民的海外救援行动。这是中国首次动用军舰撤侨。在救援过程中,我国军舰也冒着也门冲突方炮火的威胁,但我军救援舰队坚决执行政府命令,直接靠港,近距离执行任务。正如曾前往也门执行撤侨任务的临沂舰舰长高克所言,只要有一名同胞没有上舰、没有回家,我们就坚决不离码头。由于我们采取军舰直接靠港救援的方式,活动迅速高效,最短的一次港口撤离仅用39分钟。此次行动,中国政府不但将中国本国公民613人全部撤离也门,同时中国海军临沂舰还乘载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意大利、德国、波兰、爱尔兰、英国、加拿大、也门等)在也门的225名侨民,自也门亚丁港平安驶抵吉布提。中国政府在此次行动中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大国实力,也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称赞。正如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塔斯尼姆·阿斯拉姆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政府在帮助撤离巴基斯坦公民中的表现堪称合作典范。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表达关切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中国驻尼泊尔使馆紧急联络在尼泊尔的中国公民,同时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尼泊尔民航局、加德满都国际机场等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协调,为在尼泊尔境内的中国公民开通绿色通道,派数十架飞机,最终安全接回滞留在加德满都机场的5685名中国公民。中国在尼泊尔的救援活动使被救人员备受感动并是海外中国公民深刻体会:在危急时刻,祖国能及时接你回家 。 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了7.5级地震
到处是一片狼藉景,而且余震频发。震后的新西兰街头,125名中国游客被困新西兰南岛的海滨小镇凯伊库拉,他们中有幼童、老人,不乏拖家带口的一家子,经历了地动山摇的惊魂过后
大伙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在这片“孤岛”上慢慢陷入焦虑和无助的时候,中国领馆派来的直升机从天而降。把中国的被困游客全!部!接!走!了!心情激动的中国游客不禁拿出五星红旗合影。这也让其他国家的受困旅客看呆了
比如这对英国夫妇,始终没有等到英国大使馆派来来接他们的直升机,只能看着身边的中国游客一个个被接走。在这次撤离中,中国派出的直升机不仅救出了大陆游客,也同时救出了几名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游客 2017年9月18日晚登陆的飓风“玛丽亚”,已造成多米尼克至少15人死亡、20人失踪。全国水、电、通讯、食品供给全部中断,所有机场及港口也被迫关闭。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把飓风过后的灾区,形容为“战区”。
飓风过后的海岸,一片狼藉。
多米尼克共和国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甚至在脸书上发文表示,自己的房顶都被吹走了,房子也被淹了。
与此同时,中国约有400名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被困在这个面积约750平方公里的中美洲加勒比国家。
中国迅速撤离被困人员!
当地时间9月22日晚上8点
撤离的渡轮安全抵达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援多米尼亚西部公路项目组员工 丁金栋:
9月18日晚上发生了飓风,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馆给我们安排了紧急避难场所。
灾难发生后,当地的水、电,通讯全部中断。大使馆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提供了水、资源,食品。
(这些)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再次特别感谢祖国,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政府驻多米尼克大使馆的全体员工,他们辛苦了!谢谢。
在这批撤离的人员中
还有一个刚出生20多天的婴儿
他的父母是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
面对如此小的孩子
孩子的母亲一度十分担心
孩子被安全撤离
母亲说着说着
泪水早已忍不住
孩子的父亲更是表示:
命保住就不错了 感谢祖国!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生骚乱,当地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外交部及时成立24小时值班应急小组,周密制订护侨撤侨方案。在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中国驻印尼使馆官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大批中国公民转移至安全地带或协助其撤离印尼
1998年9月,莱索托发生战乱。中国外交部及驻莱索托使馆立即向莱方提出交涉,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莱中国公民的安全。随着形势日趋恶化,近1000名中国侨民被迫到南非避难。中国驻南非使馆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帐篷、棉被、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妥善安置中国侨民。
2000年6月,所罗门群岛发生军事政变。中国政府与所未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多次召开部际协调会,研究制定撤离方案,以中国政府名义请澳大利亚派军舰协助中国侨民撤离,并允许其在澳临时避难;请新西兰向中国侨民提供协助,允许其乘新军舰撤离。随着所罗门群岛形势日趋恶化,要求撤离的侨民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外交部及时修改撤侨计划,决定派中国船只前往所罗门群岛撤侨。13日下午,在新西兰载货后正准备驶往日本的中远公司“阳江河”号货轮接到撤侨的紧急命令后,立即改变航线前往所罗门群岛。15日,请求撤离的116名中国侨民由澳大利亚舰艇协助转运至“阳江河”号并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于17日乘中国政府专机安全回国。
2003年6月,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距利首都蒙罗维亚附近展开激战,利局势急剧恶化。中国在利约有50 名侨民,其中部分侨民希望政府协助尽快撤离。当时中国与利比里亚无外交关系,在当地也无中方机构和人员,利通讯和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中方与侨胞联络十分困难。中国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中国驻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使馆密切合作展开撤侨行动。经多方努力,36名侨胞最终平安撤离至周边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千方百计与自愿留在当地的侨胞保持联系,关注其安全情况。
2006年4月下旬,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致使旅居该国的数百名侨胞流离失所,安全堪忧。中国政府与所未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紧急约见所罗门群岛周边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驻华使馆负责人,请三国政府协助采取措施保护中国侨民安全。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第一时间派领事官员赴所与所罗门主管当局和侨胞直接取得联系。4月20 日至21日,在中国驻上述国家使领馆协助下,20多名侨胞搭乘澳大利亚、新西兰军用或商业飞机撤离所罗门群岛。4月21日,所局势恶化,仍在所的300多名侨胞要求回国。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租用所商业飞机,将300名侨胞先撤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妥善安置,颁发旅行证件后安排转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回国。
2006年4月,东帝汶发生严重骚乱,当地大量人员死伤,多家华侨店铺和房屋被焚烧。自5月22日起,东局势急剧恶化,死伤人员和难民数量明显增加。200多名侨胞涌入中国驻东帝汶使馆避难并提出回国要求。5月27日,中国外交部紧急召开部际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撤侨工作。28日,中国外交部派出两批工作组分别赴东帝汶和厦门,协助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和福建省政府进行撤侨以及做好回国侨胞的临时安置工作。29日,243名旅居东帝汶的侨胞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回国。
2006年7月,黎巴嫩和以色列两国武装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当地大量平民死亡,当地中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中国驻黎巴嫩使馆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工作人员身穿防弹衣外出紧急联系在黎巴嫩的中资公司和中国公民,通报安全形势,提醒注意安全,同时储存应急物资,应对紧急事态。14日,冲突进一步升级,中国政府果断决定撤离中国侨民。在国内统一部署下,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等使馆密切配合,积极做驻在国政府工作,分期分批从陆路、海路安全撤离170名在黎中国公民,其中包括37名香港同胞。
2006年11月,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发生大规模骚乱,市中心商业区和政府办公楼等遭焚烧劫掠,300多名侨胞涌入中国驻汤加使馆避难。之后,汤加总体安全局势虽有好转,但许多侨胞的店铺和住所被烧毁,损失惨重,很难继续在当地立足谋生,近200名侨胞要求回国。骚乱发生后,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派工作组赶赴汤加,配合使馆开展撤侨工作。中国驻汤加使馆全体同志昼夜工作,尽最大努力安置避难侨胞,提供食宿,安抚情绪。 23日,193名老弱妇孺侨胞搭乘中国政府包机回国。
2008年1月,乍得发生战乱,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首都恩贾梅纳及邻近地区发生激战,中国在当地侨胞和中资机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中国驻乍得、喀麦隆和加蓬使馆密切配合组织撤侨。在战乱中,中国驻乍得使馆留守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积极保护仍留在当地的中国侨民的人身安全,协助200多名中资机构人员和侨胞安全撤离至喀麦隆和加蓬
2008年11月,泰国曼谷国际机场因反政府示威活动被迫关闭,造成包括中国公民在内的大量游客滞留。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及中国驻泰国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连续派出12架次商业航班飞机赴曼谷,安全接回3346名滞泰中国公民,其中包括18名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
2009年9月,加蓬总统选举结果公布后,第二大城市让蒂尔港发生严重暴力骚乱,首都利伯维尔亦出现抢砸商店、焚烧汽车等暴力行为,中国侨民的店铺被砸抢情况较严重。让蒂尔港有28名中国侨民和14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作组人员。中国外交部即指示驻加蓬使馆向加蓬外交部紧急交涉,要求加方采取措施确保中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经中国驻加蓬使馆的大力协助,22名侨胞乘坐加方军机撤至首都安全地区,中石化工作组人员也由海路撤至安全地区。
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在海地的包括中国维和人员在内的中方人员、港澳台同胞和侨胞的安全,批示要求全力救助当地中国公民,确保他们的安全。中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昼夜接听求助电话,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核实了解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的安全情况。在派出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物资援助的同时,中国政府向受困当地的中国公民提供有力救助。外交部派出工作组随国际救援队参与营救。中国主管部门与中国驻海地、多米尼加贸易发展办事处密切配合,组织60名中国公民安全离开海地,并妥善安置其余自愿留在当地的中国公民
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政府更迭,社会持续动荡。6月,吉南部奥什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发生大规模骚乱,当地1500多名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做出行动部署,派出工作组会同公安部、新疆外事侨务办公室和驻吉使馆分别赶赴奥什地区和乌鲁木齐组织实施撤侨。经中央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企业5个昼夜的通力合作和连续作战,中国政府共派出9架包机安全接回1299名中国公民,其中包括210名维吾尔族同胞。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并迅速蔓延升级,当地3万多名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要求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组织党政军各单位和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利比亚安全局势有关工作。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迅速做出行动部署。中央有关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企业通力合作和连续奋战,中国政府共调派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24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并租用70架次外航包机、22艘次外籍邮轮、1000班次客车,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在12天内安全撤回35860名中国公民。同时,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协助撤出来自希腊、意大利、孟加拉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约2100名人员。
2011年3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中国公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有关部门连续奋战,通过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千方百计了解灾区中国公民情况并进行救助。中国驻日本使领馆组织派遣多个工作组深入重灾区,帮助受困公民约7600人有序安全撤离至东京、新澙等安全地点,并协助9500名在日本中国公民回国。
2012年12月中旬,中非北部武装“塞雷卡”连续攻占多座城市,导致该国安全局势剧烈动荡,危及在中非310余名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外交部在第一时间指导中国驻中非使馆密切跟踪、分析和研判形势发展,制定周密撤离方案并迅速稳妥实施,在中国驻喀麦隆等周边国家使馆协助下最终安全撤出308名中国公民。 2013年3月下旬,“塞雷卡”向中非首都发起进攻,突破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多国部队驻守的防线,中非安全局势再度危急,外交部和中国驻中非使馆紧急开展工作,协助67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并与自愿留下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2015年3月27日,中国海军舰队暂停亚丁湾护航任务,参与撤离在该地区中国公民的海外救援行动。这是中国首次动用军舰撤侨。在救援过程中,我国军舰也冒着也门冲突方炮火的威胁,但我军救援舰队坚决执行政府命令,直接靠港,近距离执行任务。正如曾前往也门执行撤侨任务的临沂舰舰长高克所言,只要有一名同胞没有上舰、没有回家,我们就坚决不离码头。由于我们采取军舰直接靠港救援的方式,活动迅速高效,最短的一次港口撤离仅用39分钟。此次行动,中国政府不但将中国本国公民613人全部撤离也门,同时中国海军临沂舰还乘载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意大利、德国、波兰、爱尔兰、英国、加拿大、也门等)在也门的225名侨民,自也门亚丁港平安驶抵吉布提。中国政府在此次行动中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大国实力,也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称赞。正如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塔斯尼姆·阿斯拉姆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政府在帮助撤离巴基斯坦公民中的表现堪称合作典范。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表达关切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中国驻尼泊尔使馆紧急联络在尼泊尔的中国公民,同时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尼泊尔民航局、加德满都国际机场等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协调,为在尼泊尔境内的中国公民开通绿色通道,派数十架飞机,最终安全接回滞留在加德满都机场的5685名中国公民。中国在尼泊尔的救援活动使被救人员备受感动并是海外中国公民深刻体会:在危急时刻,祖国能及时接你回家 。 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了7.5级地震
到处是一片狼藉景,而且余震频发。震后的新西兰街头,125名中国游客被困新西兰南岛的海滨小镇凯伊库拉,他们中有幼童、老人,不乏拖家带口的一家子,经历了地动山摇的惊魂过后
大伙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在这片“孤岛”上慢慢陷入焦虑和无助的时候,中国领馆派来的直升机从天而降。把中国的被困游客全!部!接!走!了!心情激动的中国游客不禁拿出五星红旗合影。这也让其他国家的受困旅客看呆了
比如这对英国夫妇,始终没有等到英国大使馆派来来接他们的直升机,只能看着身边的中国游客一个个被接走。在这次撤离中,中国派出的直升机不仅救出了大陆游客,也同时救出了几名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游客 2017年9月18日晚登陆的飓风“玛丽亚”,已造成多米尼克至少15人死亡、20人失踪。全国水、电、通讯、食品供给全部中断,所有机场及港口也被迫关闭。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把飓风过后的灾区,形容为“战区”。
飓风过后的海岸,一片狼藉。
多米尼克共和国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甚至在脸书上发文表示,自己的房顶都被吹走了,房子也被淹了。
与此同时,中国约有400名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被困在这个面积约750平方公里的中美洲加勒比国家。
中国迅速撤离被困人员!
当地时间9月22日晚上8点
撤离的渡轮安全抵达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援多米尼亚西部公路项目组员工 丁金栋:
9月18日晚上发生了飓风,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馆给我们安排了紧急避难场所。
灾难发生后,当地的水、电,通讯全部中断。大使馆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提供了水、资源,食品。
(这些)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再次特别感谢祖国,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政府驻多米尼克大使馆的全体员工,他们辛苦了!谢谢。
在这批撤离的人员中
还有一个刚出生20多天的婴儿
他的父母是当地一家中餐馆的老板
面对如此小的孩子
孩子的母亲一度十分担心
孩子被安全撤离
母亲说着说着
泪水早已忍不住
孩子的父亲更是表示:
命保住就不错了 感谢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