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灵光的“汉光军演”
每年年中,台湾地区都有一场各方期盼的大戏上演 – 年度“汉光军演”。台岛上下从高层到媒体都指望着万炮齐发的场景“以壮军威”,国内众多军迷则抱着逛博物馆的心态看看老态龙钟的古董武器又会出什么幺蛾子。果然今年也没能逃出这个魔咒,因为新冠疫情一再推迟的“汉光36号”军演还没正式开始,7月3日参加预演的陆战队99旅就发生了橡皮艇翻覆事故。
当时步2营在高雄左营桃子园海滩实施“向岸突击登陆”训练科目,共出动8艘橡皮充气突击艇(CRRC),每艇重140公斤,搭载7名陆战队员。据事后台海军初步调查报告显示,因为“海象骤变”,海面风速从10节 突然增大到13节,瞬间涌浪过大,遭后方激浪推挤,导致2艘橡皮艇翻覆14人落水,其中11人自行游泳上岸,1人轻伤,另外3人失踪。落水地点离岸160米,水深只有1.5米。直到半小时后,岸上人员才发现漂浮在离岸20米处的2名士官,随即救上岸送医院抢救,最后一名失踪士兵则是事发1个半小时后才由搜救直升机发现并引导救援艇救起的。
这三位重伤士兵中的两人在7月5日不治身亡,当天中午海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战技训练中心负责操演验收的一名少校(也曾是上述官兵的教官)疑因自责而自杀身亡,令这起事故的死亡人数上升到3人。这并不是台湾军队第一次发生此类事故,1980年在同一海滩,一辆LVTP5两栖车在不良海况中因故障熄火进水曾导致22名官兵溺忘。
那么这个年年上演、年年出丑的汉光演习到底是什么来历、怎样组织的呢?
汉光演习的由来
汉光演习的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台美双方根据《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开展的年度“中美联合军事演习”,参演兵力包括台军、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美军驻台湾顾问团。台军还同时举行“南北军团师对抗”,轮流抽调师级部队演练“反攻大陆”的进攻方案。
> 1960年6月18日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北,蒋介石夫妇亲自到机场迎接,50万人夹道欢迎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共同防御条约和联合军演也就此废止。台湾当局感到安全压力倍增,继续依赖驻台美军协防已不可能。台军于当年8月首次独立举行全岛性实兵防卫作战演习,代号“汉阳演习”,这个名称来自生产“汉阳造”步枪的汉阳兵工厂。当时台湾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还相当低,头两届“汉阳演习”成效很差。
1981年12月陆军总司令郝柏村出任“参谋总长”,开始扩大汉阳演习的范围,经过3年调整改革,1984年正式开启全新的“汉光演习”,意为“大汉光复”。演习内容从过去的“攻击师对抗”改为“全国性实兵防卫作战演习”。
首次“汉光演习”就是“汉光1号”,于1984年6月23日在澎湖举行,之后每年举行一次(1996 年例外,当年因台海危机取消演习),号次依序增加,演习区域按年度在5个战区轮流进行。1980年代中期开始,“汉光演习”成为台军众多演习中层次最高、情况设置最复杂、参演人力兵员最多、科目设置最全、规模最大的三军联合攻防作战系列演习。
汉光演习的演变
作为最高规格的军演,“汉光演习”由台军“参谋总部”统一筹划,陆海空“三军总部”轮流负责组织实施,军种司令或“参谋总长”担任总指挥,根据台军整体军事战略制订演习方案,每当军事战略发生变化时“汉光演习”的内容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 李登辉时期 】
80年代中后期,台军将“攻势作战”的军事战略构想修正为“攻守一体”。1991年,李登辉在任内宣布中止“动员戡乱时期”,彻底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武力“反攻大陆”企图,建立起“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守势战略。1999年随着“两国论”的提出,李登辉又将这八个字次序对调,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由守转攻。
在这一时期,台军自恃装备性能优于大陆解放军,台湾本岛防守严密,在“汉光演习”中重点强化反封锁作战能力,于1992年6月的“汉光9号”演习中首次设立反封锁、反登陆、反突袭的作战课目。
1994年9 月“汉光11号”,演习动用了1.4万兵力、91架飞机、41艘军舰,实弹发射了天剑、天弓、雄风等多型当时东亚地区相当先进的导弹,以求威慑大陆、安定民心。9月17日“成功”号护卫舰在台东外海进行“密集阵”近防炮射击训练时误击利尔-35拖靶机,4名机组全部遇难。
随着从国外购进和自行研制的新型武器大量装备部队,从“汉光11号”演习起,台军增加了二代兵器展示内容,在演习中开展新课题、新武器和新战法的演练,突出电子信息战的作用,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以图“以小博大”。
【 陈水扁时期 】
2000年民进党实现首次政党轮替,陈水扁上台后提出“决战境外”的口号,要积极争取战略主动权,避免将战争带入本土。这一时期“汉光”演习的特点为攻防一体、以攻为主。从2000年的“汉光16号”到2007年的“汉光23号”每年演习规模都创历史新高。
2001年“汉光17号”首次投入新组建的信息战部队单独实施“信息反制”科目,红蓝双方实际运用电脑病毒进行攻防演练,使用病毒达到一千多种。
2003年“汉光19号”,兵棋推演的内容为解放军利用演习集结兵力,解放军战机快速接近台湾本岛,台军启动联合防空作战,由岸基的“霍克”导弹连和“成功”级护卫舰同时发射导弹。8月底到9月初在苏澳利泽简海岸举行三军联合攻击演练,出动了F-5战斗机、“勇虎”坦克、AH-1W和OH-58D武装直升机、“成功”级护卫舰、阳字号驱逐舰。9月4日成功级护卫舰发射的标准-1舰空导弹误把空军幻影2000战斗机的靶机击落,令幻影2000无法试射“米卡”空空导弹。2天后“海龙”号潜艇试射德制SUT重型鱼雷时导线脱落,价值130万美元的鱼雷失踪,当晚才在宜兰海滩被发现。
> 海军救捞人员担心鱼雷撞击礁石爆炸,土法上马用棉被将鱼雷包裹起来拉上岸
2006年“汉光22号”在宜兰进行,模拟解放军登陆兰阳平原。为防止解放军通过雪山隧道进攻台北后侧,演习中首次提出必要时炸毁雪山隧道口的计划,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和演练。在苏澳进行的三军联合抗登陆演习出动了F-16、幻影2000、“基隆”级驱逐舰等新引进的二代武器。这次演习中2枚陆军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脱靶,就在亲临主持操演的陈水扁坐席面前200米远的海滩上爆炸。空军发射的2枚麻雀导弹中也有一枚坠海。
> 九鹏导弹试验场试射防空导弹
2007年“汉光23号”的兵棋推演以24小时不间断的方式持续了5天4夜,由国防大学教官担任攻击军,最终推演结果显示攻击方遭到全歼,但台湾西部重要军事设施遭到导弹重创,显示防守方反潜、反导能力不足。在这次演习中台军将三峡大坝等大陆纵深目标列入打击范围,并首次试射了可威胁上海、香港等地的雄风-2E巡航导弹。
当年5月11日空军一架F-5F战斗机坠毁在新竹湖口营区,除2名机组遇难外还波及新加坡赴台训练的星光部队,共造成4死9伤的重大事故。5月16日又有一枚“霍克”地空导弹失控坠落。陈水扁时期的“汉光演习”全部采用实弹射击,借助当时技术水平超过大陆的多种进口装备,展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
【 马英九时期 】
2008年国民党赢得大选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回归正轨,马英九也顺势将军事战略调整为“守势防卫”。2008年的“汉光24号”演习将海空作战和陆上作战的时间比例由过去的4:1改为1:4,降低了岛外“先制反制”的比重,突出本岛地面防卫。在兵棋推演中进攻方出动16万部队对台湾发起全面进攻,第一天就突破防守方的海空防御,防守方被迫炸毁雪山隧道、高铁和部分高速公路桥梁;第二天进攻方成功在南部登陆;第三天防守方发起反击,成功在南部围歼进攻方,结束推演。
> 设置在雪山隧道中的路障
之后“汉光”演习的规模和敏感程度逐年降低,大幅减少实弹射击,基本取消公开火力展示,演习频率也从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半一次,不过在2011年恢复旧制。2009年的“汉光25号”更是破天荒第一次没有进行实兵演习,仅仅开展了电脑兵棋推演。2010年“汉光26号”的兵棋推演提高了指挥层级,由“国防大学”校长亲自担任攻击方司令,防卫方则由“参谋总长”领衔。攻击方发射1500枚导弹进行饱和攻击,海陆空三栖联合行动。2011年“汉光27号”的实兵演习开展了以下科目的操演:4月11日清晨由“参谋总长”下达紧急召回令,展开指挥所开设演习。4月12日陆军关渡地区指挥部执行淡水河口防护演习。4月13日空军二代战斗机在中山高速公路台南麻豆段进行高速公路起降演习,陆军机步第二269旅执行跨区增援,陆空联合展开截击行动。
4月14日陆战队在屏东加禄堂海滩进行两栖登陆联兴操演,空军在清泉岗机动进行空降与反空降联云操演。
2012年“汉光28号”的兵棋推演中进攻方第一次拥有了航母,令台湾东海岸也成为攻击目标。防守方则得到了P-3C、“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等新式武器,爱国者导弹也升级到PAC-3型。2013年“汉光29号”,马英九第一次以三军统帅身份主持演习,采用实兵局部实弹的方式在澎湖、淡水河口、台北都会区和新竹地区进行了连续5天昼夜不停的攻防演练,参演科目依次为锚地攻击、火力压制、反舟波射击、岸滩火力压制和最后阶段的防护射击,台湾自制的明星武器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系统第一次登场。但参演的3艘“锦江”级和“成功”级在进行76毫米炮对海射击时有2艘发生了卡壳。
【 蔡英文时期 】
2016年民进党二度上台后对台湾军事战略再次进行重点调整,制定了“防卫固守,重层吓阻”策略,和李登辉时期只有2个字的差别, “有效”改为“重层”摆出了以攻为守的思路。
2016年“汉光32号”又是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军演,首次加入了陆海空不同军种之间的实兵对抗,新上任的蔡英文亲自校阅,演习中验证了新入役的AH-64和“黑鹰“直升机的作战效能。
在演习开始前进行的“联勇操演”中陆军564旅一辆“勇虎”坦克因机械故障翻入网纱溪,造成5名车组中3死1伤,仅驾驶员逃生。
2017年“汉光33号”的兵棋推演中以2025年两岸态势为背景,防守方仅出动20架F-35就打退了进攻方的三个航母战斗群,夸张程度连台军退役中将都说这个牛吹得太大了。
2018年“汉光34号”改变演习方针,强调“务实演训”。鉴于过去几届演习越来越浮夸而遭到广泛批评,从这一届开始不再以攻守方的胜负作为演习成效的评判依据,不按预先设置的作战计划推进演习,而让参演双方临机自行制定演练方案,以增强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对突发战况的处置能力。
当年预演时一名伞兵从C-130运输机跳出后主、副伞均未能打开,从400米空中坠落重伤。正式演习时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新北市五分山区撞山坠毁,少校飞行员死亡。
2020年的“汉光36号”是蔡英文第二任期的首秀,也是台军推行“可持战力专案”改编联兵营后的第一次大考。结果除了预演时的翻船事故,7月16日陆军601航特旅的一架OH-58D侦察直升机在完成滩头歼敌实弹演练后从新竹返回桃园龙潭基地时于新竹基地内坠毁,2名飞行员丧生,整个OH-58D机队停飞进行安全特检。这是OH-58D在两年内的第3起坠机,前两起都是驾驶学员进行“紧急情况处置”训练时因判读、操作失误导致的,且教官为同一人。
至此,36年来“汉光演习”已经发生了10起意外造成16人死亡,11人重伤。
兵棋推演
说到“汉光演习”就不得不提到台湾的兵棋推演。兵棋的历史非常悠久,诞生于19世纪的普鲁士军校,德文是Kriegsspiel,也就是英文的War Game - 战争游戏。这里的兵棋并不是小时候玩的军棋那种小儿科游戏,而是一套非常复杂而严谨的图上演习作业工具。兵棋推演被西方国家军队广泛运用于军事教学、战争研究和参谋作业,以科学量化的方式精确计算战争中的各项因素,推演出战争进程和结果。
> 1824年版的德国兵棋
自“汉光1号”开始,整个演习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兵棋推演,换句话说就是纸上谈兵,在90年代这是由纯手工图上作业完成的。参演部队分为进攻的红方和防守的蓝方,由参谋人员在各自的兵棋台上摆放部队缩略标志进行参谋作业,裁判组根据双方指挥员所下达的命令,把情报和作战进程反馈给对方做出应对。兵棋推演结束后由裁判组做出胜负裁决,并把推演的过程导入第二阶段的实兵演习进行验证。
2000年台军自行研发的“战区联战电脑兵棋系统”投入使用,2003年又引进了美军现役的JTLS战役兵棋系统,“汉光演习”的兵棋推演实现全计算机化操作,通过电脑系统预先设定的诸多参数量化作战效果,减少裁判组的人为干预和随意裁决,提高了兵棋推演的科学性。
目前台军共有三套电脑兵棋系统,JTLS联合战区层级模拟系统供战区-军团级使用,自行开放的“陆胜二号”供联兵旅级使用,同样采购自美国的JCAT系统供营/连级使用。
> 2019年5月30日,北约联合作战中心举行了为期2星期的JTLS系统培训
将电脑兵棋推演和随后的实兵操练相结合也是各国现代化军队训练的通行做法,兵棋推演就是一部战争模拟器,可以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模拟大型战役的全要素、全过程,裁判组还可以设置各种特情,提高指挥、参谋人员的规划、洞察、应变能力,练的是高层指挥人员的全局观。
实兵演练则将部队投入模拟实战环境的训练场中,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步骤展开战术行动,检验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校验兵棋推演所设定数据的合理性,练的是基层官兵的作战技能。演习中攻防双方部队均以三军联合作战的形式展开对抗,分阶段、分军种逐个进行。一般情况先由空军、海军分别演练制空、制海科目,最后以陆军为主演练三军联合反登陆作战。因为台湾地域狭小,各个演习场周围都布满民居,只能演练特定的作战场景片段。
> 蔡英文观看2017年的“汉光33号”演习,登陆场旁边密布居民楼
不过台军在实际使用美国兵棋推演软件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主要就是水土不服,美方系统按照美军装备实测性能设定参数,但台军从来都没按台湾的作战环境、部队编制、交通状况实地测试过自己的参数,直接采用美军数据带来相当大的误差。
而且美制软件只支持美式武器,台军拥有的法式战斗机、护卫舰、荷兰潜艇、台湾自产武器参数全部缺失,美制核动力航母、F-18舰载机、F-35隐身战斗机、A-10攻击机等台军没有的武器都成了可选项,另外地理信息系统也无法随时更新,这些因素都导致模拟真实性和验证功效大打折扣,也为“考试作弊”创造了很多机会。
美军的参与
虽然美军在美台断交后就已经切断了和台湾的官方交流,但双方在私底下的联系还是相当紧密的。自从采购了美国的JTLS兵棋推演系统,每年“汉光演习”期间都会邀请美军观摩团以非军职身份防台,通过旁观兵棋推演,在实兵演练后评估各军种单位的作战能力,对战备情况和防卫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2003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组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常设“撤侨小组”,在“汉光19号”演习期间进驻衡山指挥所战情中心,根据美军情报所掌握的解放军情报在JTLS系统中为台军设置参数。这是美军撤台后首次深度参与“汉光演习”,衡山指挥所也一直为该小组保留指挥管制坐席。2004、05年,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上将都亲自率领数十名穿便服的现役、退役和文职军事专家监督了兵棋推演的全过程。之后成为惯例,每年“汉光演习”台军都会邀请美国退役将领观摩。
> 2016年6月7日,蔡英文视察衡山指挥所,其防御水平为承受2万吨战术核弹头直接命中
从2017年起,美军开始派出太平洋司令部的现役将军率领顾问团出席。今年的“汉光演习”美军参与程度进一步升级,首次在电脑兵棋推演期间和美军建立实时联系,演练美台军事通报机制,为此美军印太司令部直接派出多位连络官作为对接窗口全程参与。台湾采购的JTLS系统已预留通信接口,使用的兵推图示符号也与美军完全相同的,只要美方解锁双方就可以联网展开实时的“司令部指挥所”电脑兵棋推演,直接为台军指挥层出谋划策。
台湾空军在2016年底及2017年初已经分别向日本航空自卫队和美国空军开放了敌我空中识别码并共享空情,三方使用的16号数据链也完全相同;台美双方还已经达成了潜艇安全通报机制,构建起一套完备的军情互通体系,这些动态值得我们警惕。
汉光演习的意义
“汉光演习”是台军一年一度的大考,即要总结过去一年台军各基层部队的战备训练情况、演练新购、改装武器的战术效能,又要反映出解放军的最新发展动态,模拟最新的攻台战法。平时因为演训场地紧张,台湾的“草莓兵”军训又有众多限制(比如32度以上只能树荫下出操或室内上课,下雨天一律室内课,14度以下斗严寒),实际野战演练的机会相当少,规模也多局限在连排级以下。年度“汉光演习”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全军集体动员机会,目前实兵演习时长通常为5天4夜,期间全台官兵都要出动拉练,进行多科目实兵实弹训练。
对于只服4个月兵役的非志愿役义务兵来说,这可能就是整个服役生涯中唯一的亮点和“上战场”的机会了。对于台湾的执政党和媒体来说,“汉光演习”是一次宣传狂欢,坦克在海滩一字排开,155毫米、203毫米重炮集火射击,“阿帕奇”、F-16等美制战机呼啸而过,海军编队弹炮齐发,九鹏导弹基地各种导弹轮番升空,看得台湾民众热血沸腾,防卫部门大肆吹嘘,皆大欢喜。
实际上“汉光演习”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成为了一次大型军火秀,演习如同演戏,只为了视觉效果和领导人脸上有光,兵棋推演设定荒腔走板,科目设置脱离实战,一厢情愿地在自己的预设战场上进行演练,火力打击瞄准的都是死目标,而轻视机动作战的重要性。兵棋推演和实兵演习最后的结果总是为政治服役的“大捷”,甚至不惜篡改数据、起死回生。
对台军来说无论演习还是实战,他们的目的就是拖到友邦强援的到来。自2018年“汉光34号”开始,台军已经对“胜仗”一词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过去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改为让敌人无法登陆立足,最终放弃占领台湾,这等于是公开承认单凭台军实力无法阻止解放军登陆。
然而连美国海空军都不断调整自己的部署,把部队撤向第二岛链以外,航母编队在东亚区域已经丧失安全感。美国的“台湾牌”只是为了增加和中国大陆谈判的筹码,固执地认为“美国会为台湾而战”的台湾领导人和军队还盼得到援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