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0年前就开始推行社会化办学了,现在已经形成了公校少,私校多的局面
- Merlin
——能读这类学校的确实不是贵族,无本地户口的常住人口确实很多困难。但是地方政府(这个问题不限于东莞)怎么办?所有的学校都按公办标准提供补助?只要在当地打工的子女都可以敞开就读?你来说说看,这样做又是什么后果?
-
话又说回来,东华学校每年学费5万,加上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再加上父母的住宿生活费用——请帮忙介绍一下普通东莞外来工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多少?东莞已经这么发达了么?或者说外地人到东莞打工多年,就是为了让子女在东莞读一个私人高中?又或者为啥这些人宁愿孩子读私人高中,也要坚持呆在东莞工作而且不肯入户东莞(这样就可以进公立学校)?
-
——据说目前入户东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两个五年入户,一个是人才入户。前一个方式,申请人同时满足东莞市五年社保和五年居住证即可申请入户,不需要任何学历前提条件。。。想来你很了解东莞和东莞外来工,能不能给观网的网友解释一下:落户东莞是不是很难?比积分入学难很多吗?
作为流动人口大市,东莞30年前就开始推行社会化办学了。经过这么多年教育市场化的洗礼,已经形成了公校少,私校多的局面,而且教学质量好的私校远多于好的公校。私校通过高薪招聘,和免学费给高额奖学金,集中了最好的师资和优等生源。因此每年也有很多本地户籍的学生放弃公校转读私校的。
2018年整个东莞迁入户口有80万人,基本都是为了孩子读书的,因为买房限购的门槛比落户低很多。最离谱的是1拖6,就是1个长辈带了6个孙子来落户。这是帮我办落户的中介说的。所以这两年东莞落户政策有所收缩,否则真会把公校给撑爆。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现在农村的土地确权正在进行,谁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政策呢?毕竟我们这代人当年都是抱着“打工怎么会打一辈子,迟早还是要回去”的观念,很多都完美的错过了中国房地产的风口(20年前我一个月存的钱可以在东莞买5平米,到现在一年存的钱都不够买2平米的🤣)。现在望着回不去的故乡,户口和父母成了唯二与故乡的感情联系,否则哪天父母离去,除了家乡那空荡荡的老房子,村里发生的任何事就真的跟你没半毛钱关系了。如今的我能体会到有些老华侨终其一生都不愿意改国籍的心情了。
东莞的人均收入水平我不清楚,但是我估计能上这些私校的家庭年收入应该在20万元以上。因为每个周五、周日下午,学校门口的道路都是交通管制的。除了不到10%家远的选择坐校车,基本都是自己开车或拼车来接送孩子的,其中也有不少豪车。东莞一个CNC技术员月工资在1.2万以上,老婆每月再有个4~5千的收入,家庭年收入20万左右还是很容易达到的。而且东莞的个体工商户、小老板很多,企业多中高管也多,这个群体数量还是很大的。还有很多做非技术工种月薪3~5千的底层普工,他们要不然年龄较大,孩子已经成年;要不然就是还很年轻没结婚。有适龄儿童的,大都送回老家读书去了。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学好的,又接出来,只能进很差的私校,一学期4~6千那种,那这个孩子的命运基本就是他父辈的轮回了。
今年回老家(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发现镇上已经开办了一所高档幼儿园,县城的寄宿制高中已经开始和公办重点高中抢师资和生源了。感觉教育市场化已经侵蚀到内地的偏僻角落了,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教育会不会也美国化?
本评论由用户“吃饱就睡”推荐,来自《说起上大学交费的事,没有比我们那届更悲剧的了,世界对穷人挺残酷的》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吃饱就睡用户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