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键军】机动为王!——最欣赏的战车——“追猎者”突击炮

500

       在二战中,性价比最高、综合性能最出众、成本最低廉的战车可能就是各种突击炮(反坦克自行火炮)了,其中又以捷克BMM工厂的“追猎者”突击炮最值得一提。

       它只有四对轮,重量轻,装甲薄,体型小巧,但是装甲的倾斜角度大,水平等效厚度大,在实战中经常可以扛住早期T-34的76毫米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但是它的75毫米火炮却可以轻松击毁大部分苏军坦克正面装甲。

        基于苏德战争中获得的经验,设计者非常注意反步兵能力,给它装备了可以遥控操纵的机械遥控机枪,甚至还可以高仰角射击,不论是在巷战还是前线混战中,这一挺MG-34遥控机枪都非常有效。

500

        总结起来,它有两个优点:一是倾斜装甲提升其装甲防护力,二就是轻巧赋予它的优异机动性。

        和T-34-85、JS-2这些更强悍、更重的对手较量时,它不论是装甲还是火力都较差,但是它可以用自己灵活的机动能力,利用地形、气候、植被掩护跑到对手的侧面,轰击敌战车的侧面装甲。在实战中,对JS-2这种重型坦克,它通过侧面迂回开火的战术,一直拥有很高的胜率,堪称重型坦克杀手。

       而且,这样的战例不是一两个,而是经常出现,那就说明优异的机动性、小巧的个头赋予它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在机动性上,它甚至将自己较轻的16吨重量(准确重量是15.75吨)变成了一种武器——其它坦克去不了的地方,它可以去——这是巨大的优势。

       16吨的追猎者配上与地面接配长度3.02m,宽35cm的履带的时候,他给地面造成的压力仅为0.76kg/cm2。

       在战场上有很多桥梁、沼泽地无法承受重型坦克通过,但是“追猎者”这样的小家伙却可以通过,它能通过、抵达的地方,对手却无法通过,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500

500

       轻量化让它的制造维护成本还非常低廉,造一辆“虎”式坦克的钱,可以造三辆“追猎者”,而三辆“追猎者”可以互相配合打出各种战术,照顾更宽的正面防线,战斗力价值绝对超过一辆“虎”式,古德里安这些德军老将一致认为,德国应该多生产“追猎者”、三号突击炮,少生产“虎”式。

       从来没有一辆战车,像它这样完美结合了大倾角装甲、大威力火炮、灵活的转向机动能力,虽然没有炮塔,但是可以整体灵活转向,很少因为没有可转向的炮塔而在战场上吃亏。

       还非常轻巧,耗油更低,维护更简便,简直是军工领域系统综合方法运用的一个杰出成就。

       盟军在1944年5月第一次和它交手后,非常欣赏这种只有主力坦克一半重量的小家伙,也敏锐地认识到它非常廉价、有效、省油,对于二战末期的德国,省油这一点太重要了。虽然省油、重量轻、个头小,它16吨的小身板,却可以和T-34、谢尔曼这些主力坦克对抗!

        造一辆谢尔曼的成本,可以造两辆“追猎者”!而一辆谢尔曼和一辆“追猎者”的战斗性能基本相同,在伏击作战中,由于体型太高大,容易被发现,谢尔曼甚至一般都会败下阵来。

        “追猎者”这种成本优势恰好可以抹平盟国对德国的工业产能优势。

       盟军称其为“希特勒的救命稻草”,一般认为,如果德国在1942年就装备这货,德军战车数量可以翻倍,甚至翻两倍,可以大大弥补德国与盟国之间的工业实力差距,战争可能需要向后延长一年。

       “追猎者”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的设计思路、实战表现均非常优异,完全值得战车设计者学习一百年。

500

       战例(转自百度贴吧):

       “事先便被布置在村外的4辆第3连的追猎者在大约1200米的距离上与强大JS2重型坦克对射。苏军坦克兵仗着自己的“坐骑”皮后肉粗,肆无忌惮地朝着第3连的指挥车(四辆追猎者中的一辆)连续开火10 ,但德军的追猎者早已在斜坡上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再加上此刻已近黄昏,所有的这10发直射炮弹都落在了比目标近大约100米的距离上。

       德国人也明白想要从正面击穿IS-2是不现实的,但光挨打不还手也不行,一等天色变暗连指挥官就立即派出一辆追猎者顺着一条沿着隐藏的路线绕到了苏军坦克的右翼,从侧面攻击IS-2重型坦克,斯大林坦克的“皮”确实也厚得可以,在连续开火六次之后才穿透了一辆IS-2型坦克的侧面装甲并将起彻底摧毁,应该说其中可能也包括了由于天黑而射失的炮弹,而IS-2的笨重和苏军士兵的应急能力不够也是成就追猎者这次经典的以弱胜强战例另一主要原因。

500

       “追猎者”使用的48倍口径和75毫米炮和III号突击炮的G型相同。它的装甲不厚,正面60毫米,侧面20毫米,但是倾角很大,正面30度,侧面45度,防弹性能好,加上车体矮小,不容易被命中。所以其攻击力和生存力都很高。它可在700米处正面击毁T34-85坦克,后者却要到靠近400米处才可以击穿“追猎者”的前部装甲,性能差距很明显。

       另外虽然“追猎者”要在100米处才能击毁JS-2重型坦克,后者在1000米距离上一炮就可以致命,但是它可以使用自身矮小的特点隐蔽靠近,然后在近距离放手一博。这个可恨的小家伙,很让东西两线的盟军和苏联红军头疼。

       曾经在东线有过这样的一个战例,1945年3月18日下午,苏联红军装甲部队第6近卫坦克军在科马诺以南80公里处,遭遇事先隐蔽伏击的3辆德军“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经过10分钟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5辆JS-2重型坦克,4辆T34-85中型坦克还有好几辆SU-85坦克歼击车后被迫撤退。“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无一损失,全身而退。这种生产简单,可靠性高的战车受到了战场上士兵的好评,还影响了二战后坦克的发展,比如瑞典的无炮塔S坦克。”

       (“”引号内战例——转自百度贴吧“德军吧”,原发帖人“Notung”)

500

       准确地说,它并非德国制造,而是由德国占领下的捷克BMM、斯柯达兵工厂设计制造。因此,在二战后,捷克还可以卖几百辆给瑞士,作为瑞士陆军的主力。

       它的独特思路导致瑞典S型坦克的出现,当然,S型坦克又是液压悬挂,又是自动装弹机,把事情搞复杂了,复杂就意味着成本高、难以维护,就意味着失去了“小型坦克歼击车”性价比高这个最大的优势。

500

       最终除了瑞典自己的陆军客户之外,瑞典的S型坦克一辆都卖不出去,出口业绩为零,完全没法和它所模仿的、粉丝众多的“追猎者”相比。

       掌声在哪里!

——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狗2017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