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弹壳之外,中国枪弹的窘境

【文/ 观察者网风闻 张亦隆】

几年前,美国启动了轻量化轻武器技术(LSAT)项目,其中一项研究是塑料弹壳,如今已日臻成熟,国内也有人讨论,中国是否需要跟进采用塑料弹壳。

500

(2011年时试验中LSAT弹药,其中包括塑料弹壳。图片来源:kitup.military.com)

一、中国军队需要塑料弹壳吗?

答案当然是不需要,可能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用塑料弹壳能省不少钱和宝贵的铜材,但对于军队来说,可能还真的不需要考虑这点重量。

新中国成立后,在引进苏制M1908式7.62×54R毫米步机枪弹时沿用了苏联铜制弹壳的传统,一直到引进M43式7.62×39毫米步机枪弹时也没有改变这一传统,但随着枪弹产量的增加,消耗的铜材越来越多,最后还是决定换用深冲优质碳素钢和覆铜钢两种材料来制造弹壳。

自此后截至目前,中国装备过的7.62毫米及5.8毫米步机弹均采用了这两种材料制成的弹壳,当然,采用碳素钢制造的弹壳加电泳漆,这就是涂漆钢弹壳。

相对来说,覆铜钢弹壳的生产工艺要简单一些,在性能上也更接近铜弹壳,但是制造成本高,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铜且不易回收利用,而涂漆钢弹壳虽然工艺略复杂,但是生产成本低,易于回收,但是在性能上与铜弹壳有相当的差距。只不过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铜国来说,性能必须为成本让路,别无选择。

当然,除了成本以外,无论是涂漆钢弹壳还是覆铜钢弹壳,其本身的质量也不轻,以国产56式7.62×39毫米步机枪普通弹为例,其全弹质量为15.9~16.9克,按56式冲锋枪的一个弹药基数300发计算,全重就达到了6.9千克。

所以根据规定,冲锋枪手只携带150发子弹,也就是0.5个基数,另外0.5个基数分别由其所属的步兵团和步兵师运行。当然,规定是规定,实战是实战,真正上战场的时候,有实战经验的老兵通常会额外携带一些备份枪弹,毕竟只要能带的动,子弹肯定是多多益善。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美军在越战中投入M16/M16A1步枪和M193式5.56×45毫米小口径步枪弹时尽管因可靠性略差而受到一些批评,大多数士兵还是很欢迎新枪的,毕竟在不增加额外重量的前提下,有可能多携带30~50%的枪弹,这将有效的提高士兵的生存概率。

但是,小口径步机枪弹的减重效果毕竟还是比较有限的,就算是全弹质量最轻的现役步机弹-前苏制7N7式5.45×39毫米步机枪弹的全弹质量也有10.75克,动不动携带个几百发也绝不是轻松的事。

所以说,无论是从制造成本还是从步兵携弹量来说,塑料弹壳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也就是个发展方向而已。因为对于解放军陆军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

500

二、中国5.8毫米步机弹:过分强调通用化而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研发5.8毫米枪弹时,看似问题最大的机步弹分开研发和装备,实际上恰恰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新中国历史就没有真正实现过所谓的步兵弹药通用化,而且也没必要。

解放军陆军历史上最接近步兵弹药通用化的时候是60~70年代,步兵连以下只配发一种步机弹——56式7.62×39毫米普通弹。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


因为此时的解放军步兵战斗效能是比较低下的,而为了弥补步兵连火力贫弱的问题,作战时步兵营需要将营属机枪连拆开加强给下属步兵连,这样一来,在实战中,解放军步兵连除了要保障自己本身的56式步机弹以外,还要额外保障机枪连装备的53/57式7.62毫米重机枪使用的7.62×54R式步机弹,也就是说,还是两种枪弹。

到了合成集团军时代的解放军步兵,随着部分步兵班排内配发了79/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就算得不到机枪连的加强,步兵连内也需要保障两种步枪弹,在实战中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到了小口径弹药研发之初,抛开鸡肋的5.8毫米通用机枪不说,Q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确实需要一型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专用子弹,用DVP88式机枪弹客串实际上已经是不必要的妥协。这里说句题外话,对于军用来说,Q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是合格的,当然如果能为其配备5.8毫米高精狙击步枪弹的话,其作战效能会进一步提升。

从世界各军事强国的作战和后勤保障经验来看,在步兵连以下保障二种步机弹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实上即使是美军也做不到让一种枪弹去包打天下,别说作为排级武器的M240一类的7.62毫米通用机枪,单说在连级单位以下,如果美军想让步兵手中的M4A1步枪有更好的散布精度和杀伤力,就会为其配备Mk262型5.56狙击弹,但是MK249式轻机枪仍然会继续配发M855普通弹,也就是说,实际上仍需要保障二种枪弹。

而俄军虽然没有为AK74M或是AK-105式自动步枪研发专门的狙击弹,但摩步营属狙击排在战时会加强到各个班/排内,所以就算把排部的PKM通用机枪抛开不说,步兵班/排内也还是要保障二种枪弹。

相对来说,无论是95式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发射DVP88式机枪弹还是QBU88式狙击步枪发射DBP87式普通弹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枪械寿命缩短或是精度下降,这种通用性之高实际上已经算是世界一流水平了。

那么事实上还需要一个所谓通用性更好的DBP10式5.8毫米通用弹吗?或者说,即使是有了这个通用性,虽然确实解决了步兵连以下需要至少供应两种枪弹的问题,但是,88式通用机枪在压制效果和落点动能上无法与发射7.62×54R普通弹或是7.62×51毫米普通弹的通用机枪相提并论,QBU88式狙击步枪精度不够理想,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根据公开资料,DBP10式5.8毫米通用弹在95/95-1式班用枪族上发射时的穿透力、落点动能和散布都要明显好于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但是,步兵连以下火力贫弱的问题却仍然没能得到有效弥补,这多少有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什么是西瓜呢?解放军陆军步兵连/排缺乏中口径通用机枪是西瓜,离开车辆以后,就算得到2挺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加强,那400发子弹也很难支撑下来一场中低强度战斗;

缺乏新一代中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是西瓜,Q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和QBU10式12.7毫米狙击步枪之间的火力空白亟需弥补;

在步兵班内固定编制榴弹射手是西瓜,为QLG-10/10A式35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研发更多的弹种是西瓜;

用新一代可重复发射的轻型反坦克火箭筒代替笨重、携弹量少且占用编制人数较多的PF98式120毫米重型反坦克火箭筒是西瓜。

说到底,如果当初研发时不去搞高不成低不就的DBP87式普通弹,而是直接把 把DVP88式5.8毫米机枪弹作为普通弹,同时采用技术措施提高95式自动步枪枪膛的寿命,那么今天就也不需要什么DBP10式通用弹了。

当然了,现在有了性能更好的DBP10式通用弹毕竟是好事,至于说挂铜问题,某些人就别甩锅给发射药了,自己往发射药里加了什么东西,自己心里有数。


三、现阶段的中国军队不需要塑料弹壳

抛开塑料弹壳的机械强度不足,抽壳困难等问题,单纯就从减轻重量来说,塑料弹壳对中国军队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中国陆军长期是一支准备打大仗的军队,对于步兵武器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并不高,减轻那点重量不重要。

虽然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换装了81式7.62毫米枪族,但并没有对部队的编制和勤务保障做出多大的调整,实际上很多东西仍然是沿用了56式时代的传统。

例如无论是装备81式还是95式自动步枪,步枪手的携弹量和56式冲锋枪手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装备了小口径枪弹就有所改变。

再例如步兵班仍只有一挺班用轻机枪,机枪副射手还只是负责携带备份弹药,全然不顾供弹具已经实现了通用化。

要提高中国步兵的战斗效能,首先就要提高步兵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而步兵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今天中国枪弹的这种窘境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有的是内部的体制问题,例如重视新型号研发轻视老型号改进,尤其是步兵武器一旦定型后,基本上就不会对其进行大的改进,而改进需要走的定型流程和新研发武器是一样的,客观的说,确实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再例如为了创新而创新,非要在DBP10式通用弹的装药中加东西,结果一个很好的步机枪弹因为挂铜问题招来一片骂声,研发96-1式自动步枪时过多考虑了某兵种的意见,全然不顾它的规模和作战能力完全无法与陆军相提并论等。

有些问题则是武器装备之外的,例如步兵分队独立作战能力弱、不重视步兵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训练和演习与实战脱节等等。

区区一个塑料弹壳实际上是解决不了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相反技术的不成熟有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既然已经有了通用化程度很高的DBP10式通用弹,那么在它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可靠性,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步兵分队对于步机枪的需求。

至于说,步兵分队碰到的其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枪弹所能解决的了。所以说,讨论新的塑料弹壳是不是好用,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作为技术攻关和储备是应该的,但是作为军用枪弹,却有些画蛇添足。

美国之所以搞复合材料枪弹,究其原因是为了寻求一型可以同时替代M249、M240和M2HB三种机枪的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而不是简单的只是想把弹壳换成塑料或是复合材料的。

(观察者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