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斗机上天打架带多少导弹才够用?中国好像又被美国带歪了?
日前,美国空军以11.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首批8架F-15EX战斗机,并计划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完成总计76架的采购方案,合同价值约为113亿美元。
我滴乖乖,这型F-15的单价接近1.5亿美元,比F-35A还贵出70%,而且按照美军的构想,它将替换部分老旧的C/D型,并与肥电形成“信息传感—火力投射”的组合,后续可能会将采购数量提升至200架。
▲ 波音展示了首架正在组装的F-15EX
那么问题来了,比F-35还贵的四代机,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波音F-15EX项目经理洛里·施耐德(Lori Schneider)表示:“EX使用了最新的开源系统架构,可随时兼容后续升级的软件,拥有极高的数字化作战能力。”
▲ 波音公司制作的对比数据,意在强调F-15EX拥有
使用费用、最大速度、载荷、滞空时间等优势
硬件部分,F-15EX与先前的“顶配鹰皇”——卡塔尔定制版F-15QA相同,集成了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普惠F110-GE-129发动机、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LiteHUD衍射平显等先进设备。
除此以外,F-15EX保留了自F-15SA就开始使用的“先进导弹和炸弹挂架”(AMBER),这种双联复合式挂架能够提供最多22枚空空导弹的挂载能力,其中AIM-120D中距弹最多可达16枚!
▲ F-15SA率先使用了AMBER挂架
提高了AIM-120的挂载数量
这个带弹量不仅是C/D型的1.4倍(8xAIM-120D+8xAIM-9X),也是所有战斗机中的佼佼者。
Emmmm……小兵兵好像发现点什么猫腻儿。
如果你仔细观察美国空军主力战机的换代过程就能发现,战斗机的带弹量始终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提高,这一规律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国家的战机。
在此前的文章中,小兵兵给大家介绍过F-35为了多挂弹,不惜牺牲隐身性能开启“野兽模式”的范例。那么在现代空战中,战斗机带多少导弹就够用?真的越多越好吗?
▲ 在“野兽模式”下,F-35可挂载14枚AIM-120D
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空空导弹的发展历史中寻找答案。
上世纪5、60年代,美国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空空导弹,代表型号有AIM-4“猎鹰”、AIM-7“麻雀”、AIM-9“响尾蛇”,三者均装备给F3H、F-104、F-106、F-4等一、二代战机,并参加了越战。
▲美国空军的女地勤正从箱子里抬出一枚AIM-4导弹
受限于半主动雷达制导和红外识别的局限性,早期空空导弹往往需要好几秒才能锁定目标,再加上命中率不高,其整体杀伤效能非常差劲,单位毁伤率没比机炮高多少,反而贵得吓人。
射程短、锁定慢、探测迟钝,诸多问题让空空导弹难堪大任,因此在当时的空战中,咬尾狗斗(这不是民间俗语,而是确有其名—Dog Fight)仍然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机炮也仍是主要武器。
▲喷气时代的到来并未彻底淘汰机炮
图为F-86在朝鲜上空击落米格-15的珍贵影像
有意思的是,美军恰恰是在从那个大家都不怎么看好导弹的年代,走上了导弹万能论的“邪路”,开始猛增挂载量,甚至不惜舍弃机炮。
▲挂载4枚响尾蛇和4枚麻雀的F-4C,这型战机没有机炮
因为当时美军的决策层已经看到,导弹势必会完全重塑空战的样貌,它成为主要武器的趋势已无法阻挡。
于是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战机的导弹配置都围绕麻雀+响尾蛇的组合展开,甚至早期的F-15也沿用这一组合。
▲早期的F-15C同样沿用了4+4这一经典配置
导弹技术的探索阶段正值二代机当道,西方的F-4、东方的米格-21都采用三角翼布局,在那个没有复合式挂架的年代,导弹的挂载数量一度被翼型所限制,但这并不妨碍红外引导技术的发展,导弹的命中率和使用条件已经有显著提升。
▲挂载4枚K-13(响尾蛇仿制版)导弹的米格-21
到了80年代,美军开始研发“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其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AIM-120。
它取代了AIM-7原本的位置,并形成了今天中距弹+格斗弹的组合模式。
完全进入超视距时代后,导弹射程和数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这样的黑科技又进一步拉大了各国的技术差距,且各项前瞻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集中转入中距弹领域。
▲F-35发射AIM-120,打完就能走
在这一阶段,各型中距弹不停刷新着最大射程,AIM-120D能打160公里,而我兔采用双脉冲发动机的PL-15甚至能打到200公里,这种程度的射程不仅远远超出了肉眼的可见范围,甚至开始挑战雷达的探测极限。
再加上大过载机动、主动跟踪、离轴发射等技术的相继出现,让空空导弹在空战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无法撼动。
▲歼-15发射导弹
所以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导弹还真是越多越好,谁能在视距外摧毁更多敌机,谁就能保存自己、掌握制空权。
然而,这种看似根本停不下来的趋势,却被战斗机自身的进化阻断了。
五代机的出现,再一次颠覆了现有的空战体系,仅隐身能力这一项,就把架构在超视距作战上的空战格局搞得一团乱,多年来的拟真对抗、局部摩擦都证明“千里眼”在“隐形斗篷”面前就是个弟弟。
▲“这个艾弗娘娘是个啥玩意儿?”
就连原本无法隐身的战机,也开始在后续型号中加入隐身元素,比如胖兵之前向大家介绍过的F/A-18E/F Block III“沉默蜂”,大家都不甘在这波隐形大潮中落后。
然而——隐身也是有代价滴。
为了实现隐身,五代机必须使用内藏式弹舱,这自然限制了无脑堆挂架的野蛮玩法。
▲“傻了吧?爷能内藏!”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主力五代机只能采用6+2和4+2的常规挂载配置,也就是F-35这种多用途战机能够舍掉部分隐身效果,喂上两袋金坷垃开启“野兽模式”疯狂挂弹。
诚然,五代机只是少数高配机,真正承担绝大部分作战任务的还是四代机,猛堆导弹数量的玩法,依然适用于大量的作战场景和任务需求,F-15EX就是现成的例子。
▲F-15EX概念图
但是请注意,四代机的挂载潜能很可能已经达到极限,因为载荷、气动都是有天花板的。
挂弹太多,不光油耗会加速,额外的重量和继生阻力还会破坏气动与操纵,到那时你想做滚转都不能带杆太猛,万一把挂架掰断了怎么办?
这可不是胖兵危言耸听,如何操纵不同载荷状态下的飞机是每个飞行员的必修课,如苏-34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员,就有载弹量与带杆量对照记忆和心算的课程,就是防止飞行员几个动作下来把挂架和弹药甩断、甩飞。
▲挂上这么多弹药后,飞机的机动性会有明显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满载的F-15EX可能更适合躲在肥电后面,对着数据链发来的目标信息猛按电钮,躺赚人头,而不是和它的前辈一样去前线空战。
战斗机能挂多少导弹,仍然取决于飞机的基本盘和功能侧重,其次是结合任务类型灵活调整挂载。
一般来说,厂家会预制几种挂载方式,对空还是对地,地勤只要按照预载方案作业即可,而且还可调。
▲F-35因为特殊的定位,也可以外挂弹药
像F-15EX这样一次性挂16枚中距弹的机型毕竟是少数,而且也未必每次任务都会满载,具体的使用方法要看任务需求。
然而你们以为,人类追求更多空空导弹挂载量的目标,会因为战斗机的载荷限制而停止吗?当然不会!
战斗机挂不上的……轰炸机能挂
以改装为种族天赋的美国人,就构想出了一种“武库机”方案。
那就是对空军的B-1B轰炸机进行魔改,使其能够在外部挂载数十枚各型导弹,成为一架火力凶悍的空中导弹发射平台。
▲B-1R想象图
这型B-1被称作B-1R,意为“区域战术”。这个概念计划给B-1R安装普惠F-119涡扇发动机(娘娘:???)、有源相控阵雷达、配套的射控系统和Link-16数据链,使其拥有独立或与战斗编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尽管这种改装会缩短20%的航程,但它的载弹量相当于20架F-22,就问你香不香?
跟在集群后方作为巨型的空中投射单位,真着了急也能以超过2马赫的速度脱离战场。
除了B-1B,五角大楼还想过使用B-52轰炸机携带各型导弹,以武库机的角色和前方的五代机协同作战,一个负责探测和指示目标,另一个负责输出DPS,玩法大体上是相同的。
▲B-52进行巡航导弹的投放测试
这种改装概念可能是历史首创,用轰炸机的身板去延申战斗机做不到的事,可见美国人对挂载更多导弹的需求还是很强烈,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顶配的F-15SA/QA/EX都保有22枚导弹的挂载能力,都快成刚需了。
在未来越发重视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现代战争中,这种先进传感机型+超级火力投射机型的组合,说不准还真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为B-1B护航的战斗机
也许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进攻组合
如此说来,我兔的轰-6K/N不就是挂着巡航导弹吗?
爆改一下挂PL-15也不是不可能——吧?
跟歼-20搭伴,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所以说,甭管你几代机、什么机,弹药这东西到底还是多多益善,永远是怕少不嫌多。
尤其是火力不足恐惧症晚期的我兔,更不会嫌多。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美军购买首批8架波音F-15EX 总额近12亿美元
TheDrive:F-15SA Bristles With A Dozen AIM-120 Missiles During Star Wars Canyon Run
Here Is Our First Look At One Of Boeing's New F-15EX Eagle Fighter Jets For The Air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