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骂、下跪、失业!日本高质量服务背后,从业人员究竟有多惨?
作者| nanami
来源| 东京新青年
游客们来到日本后,有几个印象非常突出:干净、有秩序,服务业顶呱呱。
青年君记得自己某次在百货商场闭店时出门的时候,发现商场的服务人员都在门口整整齐齐地鞠躬送客人出店,虽然这段记忆的时间有点久了,但让青年君至今难以忘记。
接触多了之后,青年君有时也会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服务业能拥有如此高的质量。青年君一直认为,规则背后一定伴随着对人的高度制约,这种关系一定是双向的。从这个思路推想,日本服务业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
知乎上有关日本服务业的回答@她不爱我与我无关
有人可能会想,日本的服务业如此彬彬有礼、面面俱到,那么顾客的投诉率一定很低吧,然而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日本的顾客近年来出现的一大特征就是顾客的Monster化(怪兽化),即将“顾客为上帝”的宗旨奉为唯一信条,在情况无法得到满足时,即会变身恶鬼大声吼叫,强迫店家一定要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种情况在新冠肺炎期间愈演愈烈,在日本口罩断货的那段期间,不少药妆店都实行了限购政策,然而有人就会无视这些政策,对店员施压,逼问“这里不是有口罩吗,为什么你们不卖给我?”
而这种蛮横不讲理骚扰店员的行为在日本被统称作カスタマーハラスメント(Customer Harassment),简称カスハラ。日本店家对于蛮横的顾客有什么办法呢?答案是除了道歉毫无办法。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这种现象如果愈演愈烈,日本服务业的离职率将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弥补服务业的巨大缺口,必然是引进大量廉价的外国劳动力作为补充。
顾客就一定是上帝吗?顾客的行为一定要无条件服从吗?这条被服务业奉为圭臬的信条,目前正遭受着难以预想的冲击。
这是Twitter上一则店员向顾客以“土下座”形式下跪的视频。一边是顾客大声嚷着“给我跪下,给我道歉”,一面是店员小声说着“实在太抱歉了”,视频里的顾客最后还不满意,不停要求店员把头低下去,再低下去,“给我好好贴着地啊,贴紧一点”。
土下座(どげざ)即五体投地谢罪。在现代日本,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场合,是看不到这种道歉形式的,毋庸置疑,这个顾客的投诉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道歉范畴。
月曜曾经出过几期商家吐槽客人的企划
不过真实情况大概还是有怒不敢言吧
言语上的暴力只是顾客骚扰行为的冰山一角,连拳打脚踢也是常有的事。日本某位司机就表示,曾经被乘客在要发车的时候被人用伞狂打,日本的公交车一般只有司机一个人,没有售票员,更没有国内的协管员,司机要开车,要注意乘客上下车的动向,如果还要被人打那真的实惨了。
害怕到无法进行乘务工作的司机
更有出租车司机,因为乘客上车后不肯说目的地(日本出租车的原则上是只要乘客上车必须送到目的地),万般无奈将乘客“请”下了车,结果回头就是社交媒体上的一通曝光(服务态度差、胡乱开车),投稿明确提醒“不要再坐这辆出租车”,这位司机最后因为接不到工作不得已从公司辞职,因为曝光的事情,之后再也没有公司敢雇佣他,就这么失去了生计来源。
最严重的要数护理业,一位护理业人员就直接在节目组投稿中疾呼:护理业已经没有未来!来自顾客骚扰事件接连不断,严重时甚至还能把从业者的门牙打断。无理的理由越来越多,从业者也越来越寒心。
受采访的服务从业者最后万般无奈地说,现在就是专门欺负弱者,也只有退缩这一条路。事情只有越来越向负面化发展。
日本服务的高素质,培训水平有之,素质有之,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是一个容错率极低的国家,对顾客毕恭毕敬既是服务业秉承的待客之道,更是一种业者为保护自己而不得已为之的行为。另外日本市场的高度竞争导致了“过剩服务”,迫使各家公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留住顾客。
企业过度看重消费者,顾客更看重性价比(即付钱就必须享受高质量服务的意识),这都是造成顾客骚扰的直接原因。
另外,高龄男性这支投诉的主力军,因为退休后还残余着权威感,心中的空白得不到填补,所以会选择不断投诉来加强自己的存在感。
顾客对服务进行评价,原本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可现在这句话反倒成了理直气壮进行顾客骚扰的一块遮羞布。
日本媒体曾对这种顾客严重骚扰的行为进行过多次报道,就目前的效果来看收效甚微,一方面顾客骚扰的原因基本是出于自身,骚扰只是一个发泄出口,另一方面,只要竞争还在,业界没能形成一种共识,那么消费者依旧可以换别家消费,对消费者自身没有影响,也没有约束。
“当自己的投诉被认可的时候会养成一种癖性,也许是满足了日常那些没能满足的愿望吧。”一位经常投诉的从业者在反思的时候这样说道。
顾客骚扰没法解决,企业就只能忍气吞声吗?也不是,至少有部分企业起了带头作用,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在慢慢觉醒,这是一个好势头。
日本的企业,目前针对“顾客骚扰”推出了自己的对策,在某家出租车公司的新人培训会上,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遇到了顾客态度过于恶劣的情况,可以单方面终止对乘客的搭载。
新的条例推出后,女性司机被乘客辱骂、性骚扰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家公司的举措让关东地区的400家出租车公司纷纷效仿,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在遇到顾客骚扰时
可以通过报警、结束合同、拒绝服务等方式解决问题。
目前网络上能查到的文章对顾客骚扰都停留在建议的状态,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措施保证企业权益。另外,建议都单方面约束了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时应该如何做,却没有人站出来告诉消费者,他们应该以一种如何的态度来面对消费场景。
顾客是上帝吗?在某种角度上是的,消费者是店家的利润来源,是衣食父母。
但上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将自己的私人情绪毫不负责地发泄到别人身上?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凌驾于别人之上?我想从没有人这样说过,哪怕是真的上帝,《圣经》里也没有哪条写着可以这样践踏别人吧?
推特上一张很久以前的图,也许能够说明服务业者的心声:顾客不是上帝,服务生也不是您的奴隶。还是那句话:生活不易,将心比心。
不过青年君确实想在生活中看到这一种“上帝”:那就是在面对这种顾客骚扰的局面时,后面的某位顾客能说一句“刚才他说的太过火了,你别在意啊”,这种微不足道的话语,有时能成为拯救人心的良药。
这样的上帝,青年君才觉得最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