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报顾问: 阻止中国继续膨胀的关键, 是挑动欧亚大陆的权力反制 | 文化纵横
CSSCI《文化纵横》365天畅读电子刊优惠上市
《文化纵横》微信:whzh_21bcr
投稿邮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
✪ 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
✪ 吴万伟/译
【导读】近十年来,中国在海外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实现互联互通,与这些国家结成了友好关系。然而,这些举动也遇到了一些担心受制于人的周边国家的抵制,而且目前出现了来自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许多倡议,意图抵制或稀释中国的基础设施战略。本文指出,美国应大力扶持中国周边的小国,“以损害中国为代价增强其邻国的力量可以做很多事”,“亚洲的邻国应该使用中国的战术来对付中国”,从而实现权力制衡,最终使地缘政治稳定化。本文认为,欧亚大陆从来没有被单一霸权统治过,对美国和中国都深感疑虑的国家可能达成共识的更大议题是:确保欧亚大陆权力平衡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不应该关闭丝绸之路,而是应该在几十个欧亚大陆国家建设更多道路,而不仅仅是进出中国的道路。”
本文英文版原发表于Noemamag杂志,由“法意读书”编译中文版并首发。本文作者是全球战略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文章站在西方立场上提出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建议,文中的一些判断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了解美国战略界思想动态之参考,相信读者可以自行辨别。
没必要条条道路通中国
(All Roads Need Not Lead To China)
一切都从道路开始。在1949年中国内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开始了几个世纪之久的西进运动,开始向难以驾驭的争议区域推进。公路和铁路沿着黄河和狭窄的河西走廊开始一点点向西延伸,这是古代北方的丝绸之路,是荒凉的蒙古和西藏高原进入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地区的通道。到了1991年苏联垮台的时候,中国的道路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随时跨越曾经封冻的冷战边界,重新塑造新独立的五六个中亚共和国的贸易关系。中国赢得中亚地区新大博弈的计划就是建设新丝绸之路。信仰佛教的西藏和信仰穆斯林的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两个省区,但它们的文化差异很大,将两者连接起来的唯一东西是道路:西部高速公路219国道(新藏公路),这条公路沿着尼泊尔边界穿越西藏,经过阿克赛钦的崎岖关口,然后向南进入新疆令人望而生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1962年,因为修建这条公路引发了第一次中印战争。2020年,修建公路再次引发两国的冲突,这次是在阿克赛钦。中国声称这是对印度最近打破过去几十年的现状的两大改变做出的反应:首先,印度宣称拉达克成为直接受新德里管辖的联邦属地(拉达克人渴望的结果),其次,印度在争议地区修建公路,这些地区位于从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口到位于拉达克延伸到阿克赛钦和西藏的湛蓝清绿的班公湖的模糊的实际控制线附近。中国和印度在因为边界还是因为公路争夺呢?
对于罗马人、奥斯曼人、俄罗斯人和英国人来说,交通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征服工具。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也没有两样。在大部分边界问题已经解决的世界,中国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方式赢得影响邻国的优势,让道路穿越这些国家进入目的地:石油丰富的海湾地区和欧洲巨大的出口市场。从炼油厂到港口再到因特网光纤线路,中国动用手腕进入它无法支配的区域,获得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即使在中国依靠武力改变边界之地,其目的仍然是开辟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中国是商业大国,不是殖民大国。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人比中国工程队修路修得更快、更便宜。2006年,我花费两个月时间乘坐颠簸的吉普车沿着西部高速完整地走了一遭,其中有好几处海拔高度接近死亡体验的地方。每天,我都能看见辛苦工作的中国公路施工队人员,陆军车队驶过崎岖不平乱石林立的河谷,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光溜打滑的砾石山坡。今天,再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提高心跳速率,虽然在进入海拔1万6千英尺之上的地方,你可能需要戴上氧气面罩。
其实,中国采取这个做法也是没有多少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军事上还很虚弱,但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大约在中国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它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和最大的消费品出口国之一,但它仍然受制于“马六甲陷阱”:中国的大部分贸易都必须通过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这不是它无法控制的。因此,在临近国家建造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成为降低对单一交通枢纽点的依赖的某种防御性措施。当中国2003年无害地宣布其渴望建造“新欧亚大陆桥”的梦想时,很少有人关注。但是,防御措施很快就成了冒犯他人的举动。
美国分析家们早就借用冷战范式关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以此来评估其地缘政治权力。直到最近之前,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对西太平洋只有有限的威胁,若超出其沿海区域之外,则根本就构不成任何威胁。因此,中国并不被视为同一重量级的竞争者。但是,在众多根本的方面,中国不同于苏联。苏联没有融入全球经济,但中国已经是超过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现在也是最大的国际债权人。中国在追求其宏大战略时的主要工具一直是互联互通工程而不是军事上的突然入侵。
作为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工程的直接回应,已经出现了众多倡议来破坏或稀释中国的基础设施战略。美国的国际金融开展公司(IFDC)和欧盟的“亚洲互联互通倡议”(ACI)、欧盟日本的“可持续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计划”(PSCQI)、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蓝点网络”(BDN)、印度日本“互联互通走廊”和众多其它联盟。在三年之前,这些机构都还没有存在。道路过去一直是征服之路;现在,它们成了竞争性互联互通的战场。在2017年之前,当中国召集将近100个国家参加一带一路论坛时,并没有人将其视为单纯的华丽宏大演练。印度抵制了这次首脑峰会以及2019年峰会,理由是中国的道路工程如喀喇昆仑公路横穿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称整个克什米尔都是其领土。与此同时,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也加快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竞赛步伐,不仅在东边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和印度2017年曾经因为中国的公路修建活动发生摩擦)而且在西边的拉达克地区修路。2019年,印度完成了从拉达克首府列城到道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世界最高的碎石跑道简易机场,这里距中国边境不足五英里。
中国花费了仅仅3年时间就走过从经济优势和战略包围到广泛怨恨和公然拒绝的整个帝国生命的循环。虽然欧洲殖民帝国多个世纪以来一直采取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 冷战时代的操纵手腕也持续了几十年,但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权和透明来定义的。政府若签署了包含不利条款的契约很可能引发民众的攻击,哪怕只是有轻微的谣言说国家签署商业投降书就可能导致政府的垮台。经过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和冷战之后,有太多的领导人见证了这两个阶段——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再次成为他人的傀儡。
中国领导人应该是在进行一场长远的博弈,预先思考了接下来要走的很多步棋。但是,在我十多次访问北京的经历中,我发现很多对话者没有能把握这个基本的心理事实。虽然很多社会羡慕中国的成功,感谢中国在他们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但没有人愿意成为它的附庸。随着美国的仁慈国家的建构经验,可以预料中国让邻国勉强接受损害自身利益的政策会引发反弹。
就在不久之前,在全球战略博弈中,中国曾经是基本上被忽略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集中在商业合作和不干涉政治的关注焦点获得了丰厚的红利。它成功地同时与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它甚至为美国定义的“流氓国家”如古巴、苏丹、叙利亚和北朝鲜隐蔽性地提供援助和其它生命线。让对手陷入困境同时稳步推进自己的目标一直是几代中国外交官的思想指南。
冷战若再次上演,当然不会让美国拥有上次那样有利的条件。美国在政治上陷入两极化的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最近的一些主要战争都变成了灾难,美军需要时间重建和适应调整来应对新对手和新战略。美国很多从前的盟友从欧洲到亚洲在中国的投资利益可能要远远大于在美国的利益,他们并不信任美国能领导一个基于共识的全球联盟。而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几乎是苏联顶峰时期的五倍之多),事实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技术上相当了不起的大国。最后,与欧洲的冷战不同,中国有在亚洲的主场优势。
美国和欧洲的确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它们在领土问题上是安全的,而中国不是。中国有14个邻国,很多人(尤其是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的时候,都对中国的动作怀有深刻的疑虑。小国和弱国总是欢迎美国的战略存在:以色列、科威特、卡塔尔、库尔德斯坦、波罗的海国家等。蒙古和其它地理上的囚徒倾向于欢迎更多的美国因素而不是更少。不过,美国战略分析师更多关心中国在非洲和南美的存在,而不是提出全面的战略来向中国的邻国作出保证支持其抗衡中国的努力。这么做可能比其它任何措施都更能决定性地塑造中国在未来十年的演变轨迹。
美国最近的措施清楚表明它坚定地站在将中国压制在其领域内的立场。美国已经取消了香港的特殊地位,向台湾出售更多武器,加大力度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活动,制裁涉及新疆的中国官员,禁止美国养老金基金投资中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强迫中国公司从美国股票交易所退市,寻求关键工业企业近岸生产移出中国。
但是,美国需要类似的配套措施以便让中国的很多小国和弱国邻居变得强大。虽然中国利用其巨大的经济杠杆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围绕在其边缘,但拥有这么多邻居的复杂性使得中国受到了很多限制,虽然其军事力量在不断增强。如果你要和自己的邻国进行14场战争,要维持全球影响力将困难很多。
沿着其庞大的边缘地带,中国必须认识到在一个前线“胜利”意味着在其它战线会遭遇强烈的抵制。当斯里兰卡2017年基于99年租期割让其港口建设给中国的时候,从肯尼亚到巴基斯坦到缅甸等国家都采取动作放慢租借港口给中国的活动以避免类似命运,这绝非巧合。这些同时出现的觉醒并不是协调一致地采取抵抗战略,但它们都是同一个重要支柱。
以损害中国为代价增强其邻国的力量可以做很多事。更多公司应该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和中亚,让在中国生产的东西只在中国销售。当中国解除合资企业和其他领域的外国资本所有权限制后,资本继续流入中国;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其他地方理应得到同样的待遇,将资产私有化,放开资本账户和建造新的国家冠军企业。亚马逊、脸书、谷歌在印度的电子商务、移动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庞大投资说明了这方面的巨大潜力。
而且,美国必须重新承诺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这将促进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同时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政府合作严格防止中国企业利用它们将运往美国的产品重新贴上标签而已。欧洲与中国和亚洲的贸易比美国多,应该根据与新加坡和越南的现有自由贸易协定模式,更加快捷地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通过上文提到的倡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这将通过亚洲发展银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双边部署和拨付贷款和信用来消除对中国的债务。如果中国不提供金融支持,就没有办法在债务国违约时狮子大开口地提出各种要求。
这样的动作之所以比从前更加重要,恰恰是因为美国和欧盟已经对中国投资施加了严格限制,中国已经重新调整了其境外资本组合,更多地朝向毗连的亚洲邻国。在新冠病毒COVID-19危机初期,曾经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面临资本外流和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全球市场需求减弱问题。西方或许将中国挤出某些市场,但中国气球在整个亚洲依然在充气膨胀,因为它降低了所有一带一路贸易伙伴的关税。美国和英国谋划将濒临死亡的七国集团(G-7)转变成“民主十国”(D-10),将亚洲国家印度、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纳入进来,这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的及时步骤。在从5G和物联网到医药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在区域成员国中建立强大的创新和商业纽带的焦点也将让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等国家受益,它们不愿意将公司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中国,却能以此为欣欣向荣的生物技术和制造业活动做贡献。
中国的最弱小邻居也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十年前,西方外交在推动缅甸朝着民主方向前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从经济上说,中国仍然是执牛耳的一方,因为西方国家政府不能增援支持有风险的投资。亚洲两个最贫困的国家老挝和柬埔寨已经成为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加大技术援助和外交帮助,这些国家就能要求中国投资者增加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
亚洲的邻国应该使用中国的战术来对付中国。在过去40年,中国的崛起依靠的就是外国投资,同时结合强制性的合资企业、技术转让和自己的工业支持。现在到了南亚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亚洲新一波发展潮流的时候——他们有25亿人,在人口学上都比中国年轻,可以对中国做中国之前对西方所做的事:吸收、学习、复制、创新、抵抗。毕竟,做了这些,中国仍然是中国,但它将变得更多依靠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而不是让这些邻国只能求助于中国的善意。
中国被视为仁慈的超级大国,这总是一场艰巨的战斗。中国是古老和丰富的文明,拥有平等的值得尊重的光荣耀,与其他亚洲文明和平共处。正如日本在20世纪付出巨大代价学到的教训,谁也不向他人鞠躬低头。中国每获得一寸领土,它就会丧失一尺的可信度。地缘政治稳定的本质是平衡,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就是互惠逻辑。
中国发出的信号既不是不可避免的新冷战也不是新的单极霸权。相反,它是亚洲集体故事的一个阶段,是朝向多极化的全球转移。
对于美国来说也有一个教训。左派和右派都已经步调一致地同意这个观点:中国的崛起代表了世界将面临以美国领导的和以中国领导的两大阵营的艰难选择或两者之间的新冷战。但这显然不是世界其他地方愿意要的结果。对美国和中国都深感疑虑的国家,可能达成共识的更大议题是确保欧亚大陆权力平衡的极端重要性。欧亚大陆从来没有被单一霸权统治过。700年前蒙古人最接近这个目标,但是17世纪的黑死病打破了迥然不同的可汗迷梦,丝绸之路陷入荒芜的境地。我们不应该关闭丝绸之路,而是应该在几十个欧亚大陆国家建设更多道路,而不仅仅是进出中国的道路。
— 2020年6月新刊目录 —
▍特稿
01.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潘 岳
▍封面选题:病毒的全球时刻
02.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探索新冠病毒危机后的世界
朱云汉
03.疫情加速第四波全球化
张蕴岭
04.疫情危机与世界秩序重构
冯绍雷
05.全球化迭代演进:走向多样化世界
王湘穗
06.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赵汀阳
▍专题:摆脱贫困
07.脱贫攻坚:后革命时代的另类革命实践
李小云、杨程雪
08.精准扶贫如何改变乡村治理结构
王晓毅
09.中国减贫:从地方性实践到全球性意义
徐 进、李琳一
▍中国发展模式再讨论
10.竞合模式:高铁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马 莹、甄志宏
▍历史观
11.革命者人格与胜利的哲学——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汪 晖
本文原标题为“All Roads Need Not Lead To China”,发表于https://www.noemamag.com/all-roads-need-not-lead-to-china/?utm_source=sendinblue&utm_campaign=Motherload__PKcom___Noema&utm_medium=email,由“法意读书”编译中文版并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