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刷屏爆火,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作者|  甜茶

来源|  影探

Giao哥发达了。  

先说Giao哥是谁。

知名快手主播,土味视频大触之一。

凭借  “一给我里giaogiao”  
 从快手火至微博,又席卷整个B站。

500

从去年结婚,到买别墅,再到买奔驰。

Giao哥步步跃进,实现阶层跨越。

就在前段时间,一次直播。

有网友评“不要给他刷礼物”,Giao哥怒极变脸,斥道:

“不给我刷礼物,我饿死了怎么办?”  

“不给我刷礼物,我的小孩奶粉怎么办?”  

“不给我刷礼物,我的奔驰谁来加油?”  
 
   

500

Giao哥年收入百万或千万未知。

但有统计,他的直播打赏收入曾一周高达6万。

他当然卖丑。

鸡蛋砸头,面粉糊脸,下跪,爬行......

有人评“看他就像看马戏团耍猴。”

他心里也门清儿。

500

结婚当天,照旧直播。

刷礼物与刷“节哀顺变”充斥屏幕。

骂得越狠,礼物越多。

500

Giao哥的火才是养成系。

像一场畸形的网络共谋。

共谋者包括围观群众,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你我。

500

图源:虎扑调侃贴

而这场共谋最终会膨胀到何种地步?

以一部微电影作答——

《病人》  

2020.7.1

500

>>>>病人
 
 

《病人》火了,远超预期。

超300万播放量,B站日排行榜第二。

无金牌编剧,无大牌演员,出自编导专业学生之手。

片长仅9分半钟,却值得分解细谈。

男主人公K,毕业后决意当一名老师。  

父母反对,理由粗暴:

“当老师能挣多少钱?能有多少粉丝?”  
 。

并将儿子交给医生劝导。

500

K不断向医生申明自己没病。

医生则建议他去趟“娱乐镇”。

K被传送到“娱乐镇”,地标性建筑显示  “娱乐镇实时流量”  
 七字。

硕大的屏幕播报:

“网红生态已成为全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的沟通和分享将变为生产力。”  

网络红人远超其他各职业,荣登年收入榜首。  

500

500

设定略有夸张,但不出格。


有现实证据:

且不说Giao哥的奔驰,药水哥的玛莎拉蒂。

一份去年抖音网红报价单显示,单支广告视频报价已逾百万。  

500

更有成功案例:

和K一样从事教书的快手网红  @阿柴哥  
 ,原是一名婚庆司仪,现通过快手短视频教授数学。

仅9个月就变现117万。  

500

图源:@阿柴哥数学课堂

另一份估算报告中:

2019年全国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2020年或将超3400亿元。  

500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所

对应到片中K父母的责问。

是无理取闹吗?

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眼热。

娱乐镇在哪?

娱乐镇或许就在你我身处的此时此地。  

而娱乐镇发生的一切正与现实一一对应。  

>>>>初入
 

K在路上遇到的一个小女孩。

她想用树叶换K的手机。

还未等反应过来,小女孩抢了手机便走。

500

K去夺,几名男人冲出来“见义勇为”:

“你真不是男人,小女孩手机你都抢。”  

K辩解无用。

原来小女孩和几人是一伙的,正进行网络直播。

正能量早刷满屏幕,不知全貌的观众已含泪打赏。  

500

500

眼熟吗?

正是步步紧逼的现实。

为人性设障,进行道德拷问。

隐匿在某处的摄像头,随时对你进行人格评估。

#目睹快递员被刁难你怎么做#

#目睹环卫工人被刁难你会袖手旁观吗#    
     
       


     ......    
 

500

以前的测评视频是测“物”,现在是测“人”。  

不知实情的路人或善意或无意的举动,被放置在抖音快手观看。

细微之处放大,传播加速。

成为平民英雄与背负万千骂名,就在瞬息之间。

500

抖音#你会怎么做#话题

专门拍摄路人反应视频

看哭或看怒,网友追求情绪快感。

却忘了警惕呈现效果与真实情景的偏差。  

就在2016年。

快手两名主播安排凉山某村村民站成两排,直播给村民发钱,获取打赏无数。

直播结束后,又将分发的钱收回。

最终被查处封禁。

500

摆拍之中,真实消融。

消费之下,信任崩塌。

我们反对的不是善良,而是将善良变为消费。  

当感性消费无限膨胀,留给理智判断的余地只会越来越小。  

若成年人尚被哄骗,那孩子有是何种处境?

>>>>同化
 

当K终于如愿在娱乐镇成为一名老师。


他问到孩子们的梦想。

答案出奇的一致:  网红  
 。

500

当K开始讲课,一位学生质疑道:

“我要学怎么赚钱,学怎么谈恋爱,学怎么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人生真正应该学的。”  

众学生鼓掌叫好。

功利化的成人世界,反向同化儿童。  

实用主义之下,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500

而学生反抗权威的方式,也更为简单快捷。

发帖投诉,视频恶搞......

当K发现自己被学生恶搞的视频传至网络。

他为自己争一句:

“别人这么恶搞你,你会怎么想?”  

立刻被怼:

“学校乱收费和违规补课你不管。”

“学生做个娱乐视频你指手画脚。”  

500

今天我们对立场对立更为敏感。  

鸡蛋与石头相碰,必定站在鸡蛋这边。  

就在不久前。

微博用户  @小岛里的大海  
 举报称,自己的女儿被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教师体罚至吐血。

全网轰动。

博文被顶上热搜,教师信息被人肉。

最后经警方查证,博主是故意造谣。

而她的目的中,除却对老师泄私愤。

还包括向女儿的抖音账号引流。

500

当初我们多迫切于扛起正义大旗,如今就有多被正义大旗所累。  

还有吗?

太多太多。

比如苟晶高考被冒名事件,今日仍争论不休。

人的真诚性无法被揣测,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逼近真相?  

很难。  

你说“让子弹飞一会”,别人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说“等一个后续调查”,别人说“你净会说风凉话”。

当愚昧起哄成为主流,清醒发言或许就是犯罪。  

>>>>逃离
 

后来,K决心离开娱乐镇。

或许是因为他的学生对网红如数家珍,对网红出圈之语张口就来。

或许是因为目之所及之处全是网红,统一口径喊着“老铁,没毛病”。

他无力改变。

500

网红生态再次证明“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众多喧嚣同化为一种声音,一些词汇被消灭。

一些词汇的权威被迅速建立。  

网红语言成为一种单薄却直白的力量。  

之前的“oh my god,买它”刺激购买欲,最近“不会吧,不会吧”营造阴阳怪气的效果。

“雷霆噶吧”“奥利给”“一给我里giaogiao”,也成为迅速寻找同类、达成品味共识的暗语。

它们代替表达的过程,直达情绪目的。

500

这些词汇很快被时代的大步甩开、垮塌、消失。

我们又积极迎接新词汇的到来。

语言的失落重要吗?

来不及思考。

我们时刻被娱乐着,不再有机会觉得失落单调。

抖音快手微博,使得快乐、愤怒、感动、痛苦等情绪更容易得到。

碎片化知识也被搅烂成流体灌进胃里,无需咀嚼。  

500

正如陈冲对话许知远所说:

“创造力必须要单调,就是它是在独自单调,特别闷的情况下,它必须用想象力去弥补。”  

“但现在这种手机生涯,不利于我们去深思。”  


500

手机给我们短暂的小小刺激。

每分每秒被娱乐的我们,唯独失去对自我探索的激情。

>>>>认命
 

K想离开娱乐镇。

却被告知:  “你本来就是这里的人。”  

这是一种无法挣脱的时代绑缚。

《病人》中提到一个异常残酷的概念——

奶头乐战略。  

世界上20%的人搭乘全球化快车一路驰骋,80%的人会被边缘化。这80%的人口与20%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解决“二八现象”的方法只有一个,即在80%的人嘴中塞一个奶嘴。          
       
     

500

这个奶嘴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另一种是满足性娱乐。    
 

前者包括色情产业、网络口水战、网络游戏;

后者包括报导
 (可爱动物、明星丑闻)
 、视听
 (偶像剧、动画、好莱坞)
 、购买
 (商品折扣、廉价山寨)
 ......

而网红产业几乎是对所有类别的囊括。

色情、骂战、游戏、动物等皆可打造网红。

我们正乐此不疲地嘬着不同型号的奶嘴。  

500

正如比起奥威尔在《1984》里认为的,
 大众文化被禁锢被审查。

赫胥黎则认为:

当文化被定义为娱乐周而复始,大众就退化为被动受众,会自我禁锢审查。  

所以影片开头,K向医生申诉自己  没病  
 。

影片最后,他向医生申明自己  有病  
 。

500

这是K在娱乐镇的一日历险记。

却是每个人在网上冲浪的真实境遇。

我们受困于网络生态。  

被刺激、被煽动、被哄骗、被考验。  

同情与憎恶来得同样迅猛,辱骂与艳羡来得同样轻易。  

眼泪与笑声同样廉价,点赞与评论却更值钱。  

正如《娱乐至死》中所预言:

一切的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人文精神。        
     

我们的政治、体育、宗教、新闻、教育、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        
     

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浪潮之下,是随波逐流,还是警惕慎行。

这是K的课题。

而你我皆是K。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