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湾湾重型坦克噩梦——桥!桥!桥!
日本有军事媒体,用海军战斗力估算的重要法则“兰卡斯特公式”评估,认为目前情况下,湾湾起码要购买450-550辆M1A2才能尝试阻止登陆。
但是,日本这个军事媒体的评估有一个重大缺陷——湾湾的桥梁扛不住60吨的M1A2坦克!
为何欧美各国的三代坦克普遍重量都超过55吨,甚至达到英国“挑战者2”那样骇人的72吨!这是因为冷战时期北约计划在中欧打的是一场防御战,因此,尤其是西德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投资提高桥梁承载力,确保欧美各国动辄60吨以上的“大家伙”能够顺利过桥,在苏军的几个突破点之间进行横向战场机动,努力集中兵力,选择苏军箭头的薄弱点进行侧面打击。
湾湾就没能进行这样的战场建设,为何湾湾长期装备“勇虎”、M60A3这样略轻一些的上一代坦克,这其中就有西部地区桥梁承载力不足的因素。
顺便说一句,印度的“阿尔琼”坦克之所以被陆军拒收,也有印度的桥梁、铁路无法承载其重量的因素。
坦克是防护、火力、机动的有机结合,不能有效进行横向战场机动、集中兵力的坦克,是无法发挥战斗力。
说白了,就湾湾目前西部地区的桥梁道路情况,它只能“赌”,赌对方会在哪一片海滩上岸,然后让M1A2坦克慢慢集中到这片海滩的纵深地带,准备反登陆。
一旦湾湾赌输了,对方选择另外一片海滩,甚至东部海岸线、北部某个港口附近上岸,湾湾的60多吨M1A2是没法撤出预定海滩,快速集中的新的登陆点的。
光是“赌”还不能形容它的困境,就算一开始下注正确,对方还是可以在航渡的过程中突然转向,避开湾湾重兵防守的海滩登陆。
这就等于是用登陆群的海上机动代替坦克自身的机动,从海上绕过湾湾守卫重点,欺负它缺乏重载桥梁、公路这一点,欺负湾湾的重型坦克难以在西岸纵深地区进行横向机动。
诺曼底登陆之前,德军就面临类似困境,德军坦克也比较重,然后法国西部地区的道路、桥梁虽然发达,但在登陆前后肯定会被盟军炸得肝肠寸断。
隆美尔在北非领教过盟军的空中优势、空中遮断。
隆美尔因此强烈反对将装甲集群靠后集结的做法,坚决要求“赌一把”,将坦克靠海滩配置,一旦赌赢了,坦克无需横向机动,可以直接参战,把盟军赶下海滩,如果赌输了,就任命!
隆美尔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不能说是完全正确,他一开始认为加莱是盟军登陆点,但是他的战术建议无遗是正确的。
(诺曼底登陆前德国一方的“猜谜游戏”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大体猜中盟军正确登陆点的是1944年初的希特勒,他一贯喜欢“出奇兵”,因此高度怀疑盟军会声东击西。
到了1944年5月隆美尔也觉得情况不妙,他凭借战场经验、海峡附近盟军轰炸侦查行动、法国游击队行动的蛛丝马迹改变了判断,也开始重视对诺曼底一带的防御,并要求调动装甲部队靠近诺曼底。)
在现实中,登陆开始后,德军立刻发现隆美尔的战术判断是正确的——法国西部公路、桥梁大部被炸毁,德军装甲兵根本无法在法国西海岸横向调动装甲部队。
德军装甲部队只能在盟军的空中威胁下,缓慢、分散地利用残存桥梁、架桥装备绕道向诺曼底战场集中,难以快速形成强大装甲兵团,最终输掉了这场战役。
(本帖图片均转自网络)
在苏德战争中,决定“巴巴罗萨”行动成败的,不是别的因素,而是德军的后勤,是铁路!
同样,机动能力是坦克战斗力的主要源泉,而机动能力如何,不完全由坦克自身决定,还要结合战场的交通设施因素。
一般人研究坦克战,只会盯着坦克数量、性能、训练、合成协同能力,他们绝对想不到:
桥梁才是坦克的命根,没有发达的重载桥梁,就没有坦克的战斗力!
如果实在没有可用的桥梁,那准备好数量、质量满足要求的架桥装备、舟桥装备,也可以成为装甲部队的半条命!
有人会问,湾湾是否可以加速建设西海岸附近的道路、桥梁,提升其承载力呢?
说实话,用处有限,答案就在上面说的诺曼底战役中,优势的对方可以炸断登陆点附近的所有桥梁,瘫痪台军坦克部队,让其被困在一个一个“交通孤岛”中,最大限度降低其横向机动、集结的速度,让其只能缓慢、撒胡椒面一样投入真正发生登陆的战场,无法尽快在登陆点集中优势兵力,
就像诺曼底战役中德军坦克一样!
——
——
请关注微信公号
小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