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黑”是如何产生的?

我关于《泛清真化:从“清真”的两种标识说起》的文字发布后,有很多的转发和留言,显然,大部分的留言都是客观理性的——我这句话你也可以这样理解:还有一部分留言是不客观和理性的,直白的说,就是咒骂穆斯林的。

咒骂,其实是最没有意义的,也是最没有力量的一种表现。

我曾经在网上见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回族年轻人,在文章中大肆诋毁、咒骂汉族人,比如说汉族人无耻、懦弱,吃的都是粪一样的东西,没有信仰,都应该下火狱(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异教徒死后要下火狱);汉族女人下贱,自己玩弄了多少多少汉族女孩之类等等。

这篇文章貌似在网络上很是热闹了一阵。对于那篇文章,我看后一笑了之而已,要是去和他这样的人对骂是容易的一件事儿,而且我还可以比他恶毒千百倍,但是,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我那篇关于泛清真化的文字后面,那些仇视穆斯林的留言,比较激愤的言辞,我便没有放上墙,因为咒骂除了能够增加隔阂和仇视之外再无用处——而对于这类咒骂穆斯林的人,当下倒是有个很流行的称呼:“穆黑”。

500

(网络上恶搞的穆斯林表情包)

以我的经验,但凡有一类人一旦拥有了某个标签,就说明这一类人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现象,比如什么“杀马特”“小清新”“链接党”“恨国党”之类等等。“穆黑”,大约也是如此。

简单的说,所谓“穆黑”就是对穆斯林否定、厌恶和批判的人,因此被认为是在对穆斯林抹黑,因此而得名。而“穆黑”的大量出现,应该也就是前几年的事儿,也就是说以前根本没有什么“穆黑”。而且“穆黑”群体的人数骤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时间节点,即2014年的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可以说,昆明火车站事件后,所谓“穆黑”的数量明显增多,直到今天都依然是呈现增多的趋势。

还有一点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活跃于网络媒体之上,被冠以“穆黑”的人,反而很少见到土生土长的新疆本地人,而往往都是内地人,这些人大多没有来过新疆,对新疆的了解仅限于口口相传和社交网络。

——在这里我觉得必须还得申明一下:时至今日,很多内地人还是将新疆人的概念等同于维吾尔族人,事实上新疆人的概念是包括新疆的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蒙、满、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有800万之多。将新疆人等同于维吾尔人的概念不是愚蠢、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因此,当你对新疆人这个概念有了正确认知之后,就会奇怪,为什么新疆这样似乎最容易出现“穆黑”的地方反而见不到多少“穆黑”呢?

可以说,昆明火车站事件对普通中国人的震撼,要比此前发生在新疆的事情震撼的多,虽然新疆此前发生的事情可能更大、更严重,比如“7·5”事件。但对内地人,尤其是内地的普通群众来说,昆明火车站事件才是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恐惧和威胁的一个转折点。

而近几年,甘肃、陕西、青海、云南等地泛伊斯兰化、泛宗教化的情形日趋高涨,清真泛化严重,更加剧了非穆斯林的反弹,你也可以认为:进一步增加了“穆黑”。

比如之前发生的美团清真通道和两个箱子事件,其实正是这一情绪的反映,“美团清真事件”再一次证明了当下非穆斯林群体对穆斯林的不信任和抵触,而且这种对立在民间已经到了比较尖锐的地步,需要引起重视。

500

500

关于“穆黑”的具体定义,我也在网络上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

比如在一个据说是国内逼格最高的网站上,我就看到所谓“穆黑”的定义。

在那个网站上,有人将“穆黑”从高到低,从入门到精通划分了三档。简而言之,要成为一个高级穆黑,必须要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及相关民族、文化、历史等诸多范畴。更有列了一大堆书单的:通读《古兰经》那只是入门,通读“六大圣训”,也是必备,反正光看那些书单就能把一般人吓出一身病来,列出来的书摞在一起都足够把人火化好几遍。

500

而且你还不能只看汉文的,必须要懂一些阿拉伯文才算真正的有逼格——这个原因也有出处,因为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古兰经》是不准翻译的,因为一旦要翻译,多多少少就会走样,就会有歧义,因此,要读《古兰经》,就必须要读阿拉伯原文的。

500

对于这样的一个“穆黑”标准,我除了承认这些文章的作者果然能装逼之外,也实在是再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评价了。

而对于低级“穆黑”,一般的定义则是人云亦云,一知半解,主要是停留在谩骂这个层次之上。这倒也没错,但是我觉得不完全,或者说还没有说中问题的本质。

对于“穆黑”的产生,网络上列出来的原因也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三观不正说”,也就是政治上不正确,“三观”扭曲。

二是“大汉族主义说”。是说汉族中心论在作怪。

三是“片面说”或者“恐惧症说”,对伊斯兰教有误解和抵触,有伊斯兰恐惧症。觉得穆斯林世界都是恐怖分子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说法,但是叫我看来基本上都言不及义,或者是把现象当做原因,比如有一种说法是“穆黑”之所以产生是网络自由造成的。这条理由实在是奇葩了点,就像是说之所以有人生病,是因为有了医院一样。不知道这个逻辑是不是认为:只要不让人自由说话了,就不会有“穆黑”了?

网络上虽然有不少对“穆黑”的批判,但反驳的声音同样也不少。

比如针对“穆黑”的“三观不正说”,反驳者认为,“穆黑”的产生其实正是穆斯林群体本身造成的,为什么以前没有“穆黑”而现在“穆黑”却大量增长?实际上“穆黑”的增长和近年来宗教狂热、清真泛化发展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这说明恰恰是一些极端穆斯林在割裂这个国家,在制造“穆黑”。

针对大汉族主义说。反驳者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大汉族主义,事实上现状是汉族才是被歧视的群体,能把自己的身份改成少数民族就绝不会保留汉族身份,因为在政策上,少数民族可以享受多重优惠政策。比如少数民族考试加分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丧葬政策等等。就拿丧葬政策来说:我们目前的丧葬对少数民族是实行土葬,理由是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对汉族人则要求火葬,因而被一些极端分子称为下火狱。但荒谬的是:难道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丧葬习俗不是土葬吗?等等。

针对片面说,或者说伊斯兰恐惧说,反驳者认为:伊斯兰教的历史就是一直伴随着残酷的“圣战”而扩张的,而放眼整个世界,暴恐活动的制造者基本上都是穆斯林。甚至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极端穆斯林和温和穆斯林,只要是按照教义,穆斯林最终的诉求都是一样的。等等。

500

网络上,社交软件中,如今关于“穆黑”和反“穆黑”的争论随处可见,而且你打开关于“穆黑”正反双方争辩的文章,没有一定功力的话,基本上就是等于狗看星星,比如你如果不具备相当程度的历史知识,你就无法判断辩论双方所讲的“十字军东征”、“印巴分治”乃至“陕甘回乱”等等历史事件的孰是孰非。至于辩论中的各种概念,更是能把人绕晕,比如“吉哈德”、“侯代比亚”、“希吉拉”、“瓦哈比”、“塔基亚”、“塔卡菲尔”以及《古兰经》的作废原则等等。

简单举其中的两个例子。

比如“塔基亚”原则。穆斯林的解释是“恐惧”和“掩饰”,即穆斯林在感到威胁时,可以隐讳自己的宗教信仰,进行自保,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而“穆黑”认为,所谓“塔基亚”原则就是欺骗,可以暂时屈服,隐藏真实想法,进行伪装,因而一些穆斯林很难真正放弃极端思想,由此而延伸,所谓的“发声亮剑”,只不过是“塔基亚”原则的再一次运用罢了,不可信。

再如“塔卡菲尔”的概念,我们知道“卡菲尔”(也被译为“卡菲勒”、“克菲勒”等等),是指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异教徒,而“塔卡菲尔”,简单的说就是穆斯林中的叛教者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教义言行的人,或者说世俗化的穆斯林。比如本·拉登就将不赞成基地组织世界观的、不执行伊斯兰教法的、支持反恐的和对圣战质疑的穆斯林划为“塔卡菲尔”。当然还有一些更极端的组织所划的“塔卡菲尔”的范围更广,认为“塔卡菲尔”更为可恨等等。

500

至于其他的概念,就不一一说了,有兴趣的自行百度。

显然,如果我们了解了关于“塔基亚”、“塔卡菲尔”这些概念的争论,就应该能明白,“穆黑”和反“穆黑”的争论基本上是争不出什么结果的。

同时,网络上还有一些很流行的观点,比如有观点认为:伊斯兰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完全是个闭环,这就意味着基本无法改革。因此每当伊斯兰世界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向前看,不是去变革和修正,而是往回看,而是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按照最初的教义而造成的,所以就会后退,就会保守、极端、原教旨。而这一点恰恰和其他宗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基督教和佛教,事实上从诞生至今,一直都在变革,以适应发展,进行修正。

也有观点认为:伊斯兰世界之所以出现当前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因为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总体上是不成功的,所以才会向后看。

500

这些观点正确与否自然还有待讨论,但整个穆斯林世界的保守化趋势倒的确很明显,就连公认世俗化最为成功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目前来看都是在向保守化后退。

另一方面,当前对于“穆黑”的定义也有扩大化的问题,受了这么多年狼奶教育的国人在辩论中,最顺手的武器还是给对方扣帽子,一言不合,你就是五毛或者美狗之类的帽子满天飞。“穆黑”现在也是一顶帽子,可以用来给对方扣。

对于张口就对穆斯林进行谩骂的,自然可以算作“穆黑”,但理性探讨的,则无论如何也不能划归到“穆黑”的范围里去。但不管是低级的谩骂还是高级的探讨,有一点倒是一样,即大多数人都是对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有着深深的疑虑和恐惧。

那么这种疑虑和恐惧是怎么造成的?

从外部环境看,是受到了整个穆斯林世界的保守化趋势影响。

而更大的原因,则是我们以往民族政策造成的(而让人欣慰的是,这种政策在逐渐得到修正。比方说:新疆、甘肃的高考加分政策就进行了很好的改革,得到了很多网民的拥护,这其中不少还是少数民族同胞)。

事实上,在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很多国家反而是宗教氛围非常淡薄,比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等,即使是在伊朗这样伊斯兰核心地区,我们也能看到对宗教极端化的抵触,比如我们看《我在伊朗长大》这本书或者电影,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宗教警察强迫女性戴上头巾,而主人公和她的小伙伴们则一有机会就取下头巾。反观我们,刚好反过来了,有些还死活要主动戴上头巾,不愿意摘下来,或者人前摘下来,人后再戴上。

500

500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说,曾经有个阿拉伯代表团到咱们的西部某地访问,咱们迎接人家的回族妇女一律都带着头巾,而人家阿拉伯代表团的女性却并没有都戴头巾。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比人家还要更宗教化。

而更离谱的是有些地方竟然还要用阿拉伯语报站名,提倡使用阿拉伯语,完全是去中国化的节奏啊,具体是那些地方大家可以脑补。

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最主要就是强调所谓民族的属性,而淡化了国家公民的属性。我曾经说过:我们承认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别和多样性,但这种差别和多元是文化上的,绝不是政治权利上的,而宗教也绝不能超越国家和法律。

前几年“五·一”我听说有个地方的一些人在升国旗时拒绝摘去白帽。显然,对这些拒绝脱帽的人来说,白帽象征着实自己的宗教。但是我们知道,国旗象征的是国家。换句话说,这不恰恰就是认为宗教高于国家的一种心态反映吗?

而这些不脱帽的人中,还有人质问:为什么警察、军人这样的不脱帽?

说出这样质问的人或许是真的不懂,也或许是胡搅蛮缠,着制服不脱帽,是因为制服的帽子上本身就有国徽,你白帽子上有国徽吗?退一步来说,就算你白帽子上有国徽也和制服不是一码事儿,制服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着制服而在升旗时不脱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里本身就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这样的质问,我觉得没关系,不知道可以学。这个地方的书记应该组织这些不脱帽的人们认真学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到学明白了为止。

500

更为典型的例子,则是一些地区屡屡出现的砸饭馆事件,模式也大都一样:即先是有人称某饭馆有非清真的食品,然后穆斯林聚集,最终打砸饭馆。用暴力手段代替国家法律,打砸者在打砸过程中根本不用考虑法律的存在,还往往义正言辞。

这些,正是造成普通民众对穆斯林疑虑和恐惧的重要原因之一。没错,暴恐事件可能更能令人震撼,但那是一时的。而砸饭馆这一类事件却是一直存在的,离普通人更近,而且还是时不时的跳出来提醒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所有这些,造成了很多非穆斯林对穆斯林的恐惧。正是因为恐惧,才产生了大量的“穆黑”。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穆黑”根本不是那些装逼文章所说的那样,需对伊斯兰教有着多么高深的研究——那样的人也有,但绝大多数的所谓“穆黑”其实还是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对身边的变化,感受是最为敏感的、直接的,哪有什么功夫和心情去把那么一大堆书去看一遍?

所以归根结底,这些普通人成为“穆黑”。就是因为感到了威胁、不公和恐惧。只不过表现程度不同罢了。

不管怎么说,面对当前存在的这种对立,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公正的问题,宗教也绝不能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其实也就是不能阻碍世俗化的进程,这一点毫无疑义。只有当这一点解决好了,绝大多数的所谓“穆黑”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而对于那些将理性探讨的声音也划归于“穆黑”,乱扣帽子,或者别有用心,将某个民族与某种宗教捆绑、划等号,刻意拉大民族差别、强调宗教属性,曲解伊斯兰教的一些含义,从而进行误导和诋毁等现象,才是我们真正要警惕的。

作者:一刀;

系微信:yt115301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投稿邮箱:laodaojun@163.com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