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阿三还是那个少年(印度的大国梦)
这段时间被中印边境的事刷屏,很多人担心事态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毕竟几十年没出过这么大事了,阿三至少死了20几个,我方的通报虽未提及人员伤亡,但有人员受伤的可能性比较大(为边疆的战友祈祷),双方民间情绪都很激动,大有不死不休的感觉。
阿三那边甚至出现排华事件,有扔中国手机的,有砸中国电视的。中国网民看了一下,发现身边确实没什么阿三的货好砸,便在网上痛骂。但从双方外交部门表态来看,似乎并不想把事闹大。
我方谴责了阿三的行为,并要求对方严惩肇事责任人(大概率已经挂了),管好自己一线部队,停止一切挑衅行为。
阿三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但总体还是愿意谈,希望局势降温。
从目前官方的通报以及阿三的反应来看,是对方挑衅在先,从相关信息了解到,是我方在实际控制区施工,阿三越界干扰,想重演2017年对峙的戏码。但我边境官兵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吸取了2017年洞朗事件的教训,前所未有地强硬,上去就干,让对方吃了个暗亏。
当然,我方并未往死了打,主要还是阿三的救援水平不行。我方伤员第一时间被直升机送到下面增压医疗舱治疗,阿三却让伤员裸露在外。高原地带,一点小伤都可能致命,所以真的怨不得人。
其实,这些年中印边境虽然摩擦不断,但双方都很克制,毕竟都是核大国,且共同利益在那摆着,阿三希望我们支持他们入常,我们也希望南面保持稳定,所以双方非常默契地仅限于肌肉碰撞,打枪的不要。
有时甚至还搞搞边境交流,组织个联欢,我们请他们喝茶,他们请我们吃咖喱饭。
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这几年阿三明显有些躁动,尤其是最近。15日的摩擦其实只是其中一件事,早在一个多月前阿三就开始频频挑衅,只不过没造成这么大影响。驻那边战友的朋友圈已沉默好久,很多军嫂反映,一个多月没联系上丈夫了。
有人说阿三的躁动是美国人在使坏,又或者美国人故意在中印之间制造事端,目的是挑起战争,好转移国内视线。观云却不完全赞同,这么露骨的阴谋连公园里下棋的老头都瞒不住,你认为阿三会上当吗?
咖喱吃再多也不至于弱智吧。
当然,不排除有美国人扇阴风的可能,但阿三今天的躁动绝对是他自己的选择。
因为几十年了,阿三从未变过,他仍是那个怀揣着大国梦的瘪三,他只是在最近嗅到了那么一丝机会(其实我想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不是阴谋诡计导致的,而是形势推动的)。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梦”,阿三也有,他和我们的复兴梦不同,他是“继承梦”,阿三自己叫“大国梦”。
阿三理解的“大国梦”首先得“大”。
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阿三一直以“干爹”的私生子自居,他觉得自己有权利继承“干爹”离开后在印度洋的势力,即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缅甸、马六甲海峡、亚丁湾、阿拉伯半岛、非洲之角一带的势力,他要像自己的“干爹”那样,把印度洋变成内海,自己做“印度洋之王”,这便是他的大国梦。
我们知道,历史上,阿三曾多次被外来文明征服,近代史上,被英国殖民之后,更是长期沦为一个地理概念。没有明确的主权,边界不清晰,也缺乏统一的文化,甚至连统一的官方语言都没有。以至于到现在,他们也只能用英语来维系凝聚力。
当年西方殖民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整个印度半岛切成了豆腐块,分而治之。
这也造成近代史上一大奇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这片土地后,仅用三千文官就完成对数亿异教徒的治理。
我们现在说一国两制,当时的印度半岛基本上一国百制。作为殖民者,英印总督直接控制的行政领土非常有限,仅相当于如今印度的一半,周边犬牙交错着各种“士邦”,巅峰时期有600多个印度士邦。
橙色:英属印度(注意东北部麦克马洪线) 黄色:印度土邦
这些士邦接受英国的外交指导,同时在军事、经济上受英国人控制,但自身仍享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彼此之间纷争不断,英国人只当裁判员。
这种以印治印的搞法维持了这片土地的安宁(起码没有大的纷争)。
在这个基础之上,英国人在整个印度洋还有更大的话语权,英印总督管理的事物包括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诸国,甚至西藏他们也插手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因国力不济退出该地区,并且提出“蒙巴顿方案”,即在原英属印度殖民地基础上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士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
如果真的按照“蒙巴顿方案”走,阿三顶多是个三流国家,印度半岛将邦国林立。但以尼赫鲁为代表的第一代阿三“精英”显然不甘于此,他们处处以英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他们要像自己“干爹”那样当印度洋之王。
1947年,阿三开启了自己的大国梦。
最开始,他扩张的方式很粗狂,就像流氓娶亲,不在乎能不能得到你心,先要得到你的人。
从独立那天开始,他利用英国退潮、日本战败、中国内战、美苏争霸的有利节点,迅速的将那数百个土邦拿下。
虽然各邦同床异梦,但好歹绑在了一起。
今天我们都在嘲笑阿三的摩托车阅兵队,但就么个愣头少年,在短短的十多年之内,领土扩张了一倍,而且让全世界默认了他的边界事实,不得不佩服阿三打得一手好牌。
来看看阿三的套路。
很多人说,印度一开始不是跟我们关系处得挺好吗?
确实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印度以大哥的姿态出现(区别“老大哥”),他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多次违背美国的意愿替中国发声,甚至主动邀请中国领导人访印。
1955年的万隆会议更是把C位留给了中国。
很多人被阿三的举动圈粉。
可他们不清楚,这实际上是阿三玩的诡计。
一是阿三要掩盖自己扩张的意图,这期间,他武力占领克什米尔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谈判收回法属印度526平方公里土地,接下来,他还准备对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8249万平方公里土地下手(后全部被他拿下),对锡金、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下手(锡金目前落入阿三手中,孟加拉、不丹、尼泊尔正遭受阿三骚扰,巴基斯坦也深受其扰),甚至对中国下手。他要稳住中国这个巨人般的邻居。
二是阿三想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国际势力。阿三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一直以亚非大哥身份自居,那时候,拉拢中国,绝对有利于增强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看到这如果你还觉得阿三只是老美的马仔,或者只会摆摩托车造型,那说明你看观云的文章还太少,赶紧回顾一下。
阿三绝不止会吃咖喱,他绝对是个面憨心黑的瘪三。在美苏之间玩平衡,在东西方玩平衡,吃了原告吃被告,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领吃领喝,阿三把瑜伽那套用到了国际关系上。中国人理解的不结盟运动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却搞成了另一个为自己增加话语权的联盟。时至今日,我们也只是个观察员,阿三却在里面扛大旗。
更何况,当年的中国绝对是个好说话的邻居,对于阿三的扩张行为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南亚这个地方,如果中国都不表态,阿三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在尼赫鲁和我们称兄道弟的那段时间里,阿三快速扩张。
他南征北战,几乎没遇到对手。
结果,阿三膨胀了。
他认为自己不只是印度洋之王,简直是亚洲之王。
1961年12月份,阿三发起名为“胜利行动”的战斗,轻松的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果阿地区3983平方公里。那场战役阿三陆海空齐上,36小时拿下战斗,只死了22名士兵,国内一片欢呼。这让阿三“亚洲之王”的感觉更强烈了。以尼赫鲁为代表的一群精英见印度已经能轻松战胜昔日的殖民国,更不把亚洲各国放在眼里。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中国的警告,逐步进犯我国领土。
1962年4月起,阿三在中印边界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当时侵占我国领土和部署对华战争的规模和程度,都超过了过去的英国。阿三甚至在国内宣扬: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全线向前推进,欢呼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面对中国政府的好言相劝,尼赫鲁说:"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
一个小流氓参加过几次黑社会打斗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打架技巧了,直到他看了中国军人在边境上和异族的战斗。
一支从未真正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队在打赢几场小规模战斗后,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无敌秘诀了,直到他遇上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2年那场战争结果大家都清楚,但有几点观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
其一,阿三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其实与国力无关。当时的中国很虚弱,3年自然灾害,苏联切断援助,美国也没准备拉拢中国,反而承诺援助阿三10亿美元。任何人换到阿三的位置都会觉得这是天赐良机。战机选择上,没有任何问题,但他错估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阿三独立的过程几乎没经历过战火。
有人说印度独立是靠甘地绝食换来的。
有些夸张,但离事实不远。
而他的对手却是从烈火中走出来的王者之师,14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3年抗美援朝,早把这支军队打造成陆战之王。
这样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战斗素养,战术体系,到战士血性,云泥之别。
有人形容阿三挑战解放军,就像小孩挑战大人,其实并不准确,应该是业余拳击手挑战职业杀手。
根本不在一个段位,纯粹找死。
其二,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当年解放军会主动撤回,放弃对争议地带的控制,甚至无偿释放俘虏,还搭上那么多缴获物资?还有人常年用此攻击GCD,一直抹黑,从不放弃。这些人完全不读历史,也不去了解当时的情况,只知道喷。
说实话,以毛主席的硬气,会甘心吃亏吗?
中印边境地形特殊,所有军事学院出来的人,必研究“通道作战”,背景就是这一带。
在无数次推演中,观云深有体会,即便到今天,这一带要完成物资保障都很难。
而60年前,所有后勤供应都得靠牦牛拉,牧民扛。
打战就是打后勤。
当年要打阿三,上层在西藏动员了大量的藏民保障,也只能勉强支撑一场战役。你要长期驻守,谈何容易。
而且1962年国民经济虚弱程度是现在难以想象的,拿什么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更何况,新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环境非常恶劣,可谓岌岌可危:苏联撤走,并在北面虎视眈眈,老美心怀不轨,台湾老蒋已全面动员反攻大陆。
你认为新中国有能力多面开战吗?
所以当时毛主席一开始就确定打阿三的战略意图:“打一场军事政治战,或者叫政治军事战。”
中期目标是“打一战保中印边境十年的稳定”。
事实上,这一战又何止保了十年的稳定?
所以,观云一直认为,在解读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回到今天,阿三并无多大改变,他仍是当初那个怀揣“大国梦”的小瘪三。西方一个劲的猛吹,早把阿三捧成了亚洲之星。莫迪也完美继承了尼赫鲁的膨胀野心,靠煽动民族主义来推动一切。最近,他们又嗅到了一丝丝机会,便开始躁动不安,想占点便宜。
骚扰巴基斯坦,骚扰尼泊尔,5月份开始盯上中国。
不过,这次他又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前两天,阿三冲突幸存者接受了媒体采访,描述了当时情景。
当然,语气怨恨,甚至充满指责,但看到内容,国内网民普遍感到极度舒适。
阿三,你还是当初那个少年,还好,我们的子弟兵也不曾有一丝丝改变。
你若敢来,还会揍得你满地找牙。
更多讨论,尽在“观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