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还旧、挪用资产,信托圈这一周连环爆雷!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用来形容2020年的信托圈,相当贴切。
不到一周时间,就有3家信托公司,因为被维权或罚单上头条。
昨天被投资者找上门的,云南信托
昨天,又一个信托维权视频流出。
这回的主角,是云南信托。根据自媒体固收预警,有大约20名投资人,聚集于云南信托上海总部,紫竹国际大厦。
参与维权的投资人,都购买了云南信托发行的云涌系列产品,融资方是大名鼎鼎的广东承兴——罗静,规模数十亿。
去年7月,美女董事长罗静被抓引爆了一串连环雷,云南信托、诺亚财富、湘财证券等多家公司,都涉足其中。
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云南信托发行的6款“云涌系列”信托计划踩雷,金额超过11亿元。若想了解具体情况,可以看看小编去年写的,《各方纷纷报警!美女董事长引发连环爆雷 京东苏宁诺亚均涉其中》。
刷爆朋友圈的,四川信托
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35名的四川信托,大概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暴雷”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据媒体报道,四川信托旗下“申富129号”、“申鑫74号”等多个信托产品,未能在6月11日如期兑付。
6月12日、6月15日,投资者轮番到四川信托的总部,川信大厦讨要说法。直到昨天上午,川信大厦的门口都还停着一排的警车。
十多位投资者代表,和四川信托、地方金融局、银保监局,进行了本周第二轮协商沟通会。
四川信托董事长牟跃,给出了处置方案的时间进度表,表示会在3个月内,通过变卖川信大楼、变卖核心资产宏信证券,及引入战投等方式度过危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会议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双方就处置方案的时间期限未达成协议。
关于引爆这颗大雷的导火索,川信TOT产品被暂停一事,四川银保监局副处长周杉回应称,川信的TOT底层资产大多为风险资产,如继续发行,则是依靠后续投资者认购的资金兑付前面的投资者,却并未向投资者真实披露底层风险,这是不符合相关的监管规定的。
实际上,四川信托的产品,期限一般为一年或两年,收益率在8.3%-9.5%左右,远高于市场水平。并且,近年来,四川信托有多个融资方财务状况不太好,例如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无锡惠山太平洋商业房地产公司等,同期其他信托公司的统一融资方的相关产品都有出现暴雷,但四川信托对应的信托计划却没有发生延期或违约。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前外界已有质疑,四川信托是否装入较多风险资产,并且用借新还旧的方式,或以资金池业务产品承接了这些底层。
而四川银保监局,则是从2018年4月开始便关注到川信的风险问题,并于今年加强对其现场的管控。
目前,四川信托旗下TOT产品系列达十几个,规模达252.57亿元。据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介绍,到2020年底,这期间涉及到期产品规模为129.9亿元,有大部分可能会延期;2021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03.45亿元;2022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9.22亿元。
违规挪用信托资产的,安信信托6月15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开了安信信托的千万罚单明细。
具体来看,安信信托有8个产品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17个违规挪用信托财产、2个未充分揭示风险、2个非标理财资金池具有影子银行特征、2个未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
公告一出,瞬间引爆。
居然有17个产品被挪用了资产?这可是信托业的大忌,以后还有谁敢买?
实际上,安信信托,今年的日子都不太平,坏消息一个接一个,1700万巨额罚单、掌门人高天国被刑拘……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信托跟安信信托,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高天国本就是四川人,跟四川信托的掌舵者刘沧龙是老乡;四川信托间接持有安信信托控股股东上海国之杰22.48%股权,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安信信托曾为四川信托大股东宏达股份的十大股东之一,2019年安信信托陷入兑付危机后才从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这回,四川信托资金池的延期和安信的爆雷也有些关联,自从安信被证监会引爆后,银保监加大了对信托公司的检查力度,并用“交叉检查”的方式防止地方保护,而四川信托资金池的问题,正是在交叉检查中,被陕西银保监发现并上报的。
风起云涌的信托圈
今年以来,整个信托圈都风起云涌。
首先,半年时间,监管已经对安信信托、中航信托、中铁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开出7张罚单,合计金额高达1600多万元。
其次,目前已有10多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人员变动。其中,上海爱建信托和广东粤财信托,迎来新的董事长,苏州信托、长安国际信托和大业信托,迎来新的总裁或总经理。
此外,根据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1.28%。这是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信托业务规模连续下降的第9个季度,也是行业不良率连续上升的第9个季度。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首次突破3%;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环比增11.45%,同比增127.20%。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监管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资金池方面。这两年,信托圈频频暴雷,是因为有些信托的资金池业务,就是用来补窟窿的,都是后盖盖前坑的操作,最后后盖跟不上了就爆了,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后盖更难找,坑就一个接一个露出来了。
看来,“排雷”、“控制风险”,依然是今年金融圈的头等大事,个别信托公司,恐怕要迎来一场大考了。
•END•
作者 | 小熊猫t
资料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固收预警、大摩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