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322)沈阳:抗美援朝坚强后盾(组图)
关注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关注公众号:泼墨梧桐
编者按: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纪念日。本报强力推出系列报道,以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告慰长眠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123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唤起沈阳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的昂扬斗志。
熊德安本报高级记者邱宏
53年前,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1月4日,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作为抗美援朝大后方的沈阳,曾为抗美援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兵入侵朝鲜,武装侵占中国台湾,轰炸中国东北城镇,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全国上下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抗美援朝运动,推行爱国公约,广大群众踊跃参军、支军,拥军优属、防特防谍,增产节约,支援朝鲜战争前线。
朝鲜战争大后方沈阳,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首当其冲,开展了爱国主义竞赛,大力发展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沈阳市档案馆的协助下,记者翻开这段尘封了50多年的辉煌历史。那泛黄的纸页、模糊的照片,立即将记者带回那轰轰烈烈的年代———
爱国公约增产捐献 1950年7月17日,中共沈阳市委开展了“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在3个月里,签名者多达14.5万人,占当时沈阳市区人口的80%。10月11日,市委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时事宣传活动,运用报告会、座谈会、黑板报、图片、幻灯、广播、文艺汇演等宣传形式,使爱国形势教育家喻户晓,迅速掀起了抗美援朝热潮。
1951年4月10日,沈阳成立了抗美援朝总会沈阳分会;6月10日,市委做出“推行爱国公约、增产捐献、改进优抚工作”指示。当时,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居民积极响应,纷纷订立爱国公约。爱国公约成为群众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纪律,互相监督、检查、保证兑现,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
当年,冶炼厂、机器厂等超额完成全年增产节约计划;化学制药厂葡萄糖车间以往产量为6吨,修订公约后增加到15吨。1951年,沈阳工业增产节约相当于360万吨粮食的财富。
推行爱国公约期间,沈阳人民踊跃参加为前线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其中,工人、机关干部积极带头,农民、工商界积极响应,踊跃捐献。中小学生们上街演剧、卖冰果、糊纸口袋,把所得款项全部捐献。截至1952年5月19日,沈阳共捐献战斗机62架、捐款94185828219亿元东北币,超计划24%。此外,还捐献了30多万个慰问袋、12万册书刊、17500多公斤肥猪、20万公斤炒面、22255公斤熟肉、各种零散慰问品180万件,并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为赴朝作战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出人出物支援前线
踊跃参军1950年10月底,沈阳市开展了扩兵工作,由市委、市政府、及工、农、青、妇各有关部门13名领导,组成动员新兵委员会。当年,沈阳首批动员新兵任务为1850名。经过动员后,群众积极报名参军,结果市郊1419名、工会213名、市区258名,总计1890名,超额完成征兵任务。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沈阳共有3872名青年参加了志愿军,为抗美援朝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出动民工1950年,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需要,沈阳承担了负责修建于洪、北陵、东塔3个军用机场的重任。市委成立了修建委员会,每天调动两万多民工、各种车辆千余台,抢建3个机场。在修建3个机场过程中,除动员机关干部、工矿职工、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外,总共动员民工78.3万人、汽车5000多台、大马车8.9万多辆。 技术人员参战1950年年底至1951年,为保证朝鲜战场战备供应、技术人员需要,沈阳动员、组织了汽车司机1089名、汽车修理工330名、翻译132名、厨师103名、防空通讯员905名,以及医护人员、桥梁工人、火车司机等,共3539人奔赴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后方车辆装修1950年,沈阳工商业者组成了一支军车装配、维修技工队伍,每天出动100多名技术工人,日夜赶修、装配军用担架车,抢修军用汽车、推货车等,共3000余台。
设立供应站沈阳是全国交通运输枢纽,赴朝作战过往部队、战勤人员等,无不经过沈阳,中途就餐、军马草料供应等,就成了关键问题。于是,沈阳市委、市政府在苏家屯?⒘司韫┯φ荆饩霾慷印⒄角谌嗽毙菹ⅰ⒏任侍狻=?1951年统计,沈阳军需供应站接待过往部队、战勤人员129.64万人,供应马草5.245万公斤,马料1.1万公斤。
加工军服1950年年底,沈阳成立了服装加工委员会,各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吸收工人代表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沈阳各个被服厂克服了生产能力低、条件差、人手少等困难,全力投入军服生产加工。同时,还动员了10万多名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军服生产,先后生产加工了棉衣、棉被、棉帽、袜子、手套等55万套,及时送往前线,保证了前线将士的需求。
救护献血从1950年10月起,沈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建立了9处医院、89处救护所、111个街道救护班、18处家属救护站,安排了1782名专职医护人员,配备了1548付担架,组织担架队员9288人,调进各种救护车30辆,汽车司机90名,以配合抗美援朝战场抢救伤病员需要。
抢救抗美援朝战场伤病员急需血浆,沈阳市委、市政府便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义务献血。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务人员等,自发组成献血队,保证了抢救伤病员用血。1950年,沈阳市数千人报名参加输血队。1953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沈阳建立规模巨大的中心血库;沈阳立即组成献血动员委员会,沈阳干部、群众积极为血库献血87.875万毫升。
煮肉炒面毫不含糊
在众多的档案中,记者看到了一份沈阳市委给东北局的报告,时间是1950年12月10日。报告中说道,沈阳市为抗美援朝将士的煮肉任务是熟肉2.1万公斤,在7天内超额完成了任务,共交牛猪熟肉2.2255万公斤,装箱1113个。炒面第一批任务12万公斤,第二批8万公斤,共计20万公斤;现已完成18万余公斤,其余一两天内完成并能超过任务。
报告说,各单位接到任务后,情绪甚高,不眠不休数十天如一日,有秩序而负责地工作,均视为政治任务。各单位首长均能亲自动手检查,从未懈怠。此次任务中发挥了党团员的作用。炒面不仅能保证规格,并能多加芝麻。规定50公斤面加500克芝麻,实际却加了1000克到1500克芝麻。
很多单位用酱油煮肉,原来规定每1公斤生肉交回0.5公斤熟肉,实际不用1公斤生肉即可煮出0.5公斤熟肉,所余肉均能多煮交前方。有的单位、机关发奖,而受奖人又将奖品慰劳前方将士。北关区委煮肉中曾死一狗,当夜将死狗并已送至南站之120箱肉,各取出一块,连夜进行科学化验,证明系病狗而非中毒。
报告中对一些单位进行了批评:有的单位如土产公司、市立屠宰场,对此任务不够重视,还存在着营利观点,从北满买来的猪,因为猪多,有的压死,有的咬烂。他们把这些猪也经屠宰场宰杀后,发给区上完成支前任务。各区都认真检查,铁西、大东两区,把检查出来的咬烂了还带臭味的猪肉、死猪肉退回不收。土产公司、屠宰场还说不是病猪,可以吃,不给换。市委、市政府检查工作的同志提出,对土产公司、屠宰场由党政双方对他们进行批评纠正,并通报其错误。有个别单位将炒面包予私人,监视不严,为此已退回,炒面不得送前方,并已在全市通报其错误。
该报告在“几点体会与意见”中建议:城市完全有条件集中煮肉,并经过一定准备也可集中炒面,省工而保险。前方需要干粮是长期的,而长期吃炒面甚不宜。可把熟大米饭冻起,高粱米饭也可,然后焙干,携带便利,也好吃。在炒面中不能百分之百的炒熟,如有的以同样的七印锅,他一下炒8公斤,他一下炒15公斤,均用40分钟炒熟,其中15公斤的定会夹生。也有的同样斤数,他炒20分钟,他炒40分钟,他炒一小时,如果一小时的不焦,20分钟的则定成问题。有的机关证明生熟以色作标准,叫“比比色看”;还有的是“尝尝看”,恐怕很不科学。
妇女主任护理伤员 于洪区北陵乡八家子村郑点顺大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丈夫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时,她才28岁。她是千千万万支前妇女中的一员。1951年初春,许多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伤病员,被运送回国治疗,一些伤员就安排到郑点顺的村子里,由志愿军医护人员负责治疗。
当时,担任妇女会主任的共产党员郑点顺大娘,便组织几名党员帮助护理伤病员。他们顶水、烧饭,还给伤员清洗伤口。当时缺少药品,他们只好用盐水清洗伤口。医用棉花用完了,她就把身上的破棉袄撕开,拿出里面的棉絮给伤员擦洗伤口。没多久,大娘的棉袄就成了单衣了,春寒料峭,冻得大娘瑟瑟发抖。就这样,他们安全护理、送走了一批批伤病员。
一天晚上,一名通讯员跑来通知说,一股反革命土匪向这边打来,必须迅速转移伤病员。郑点顺大娘和几名妇女,把村子里安排的3名伤病员,用担架转移到了村外的山上,找个背风山沟隐蔽起来。反革命土匪来了,郑点顺大娘白天不能上山。天黑后,她化装成乞丐,带上玉米面野菜馍馍、水罐,冒着生命危险,上山给伤病员送吃的。她一连照顾了3名伤病员五六天,直到解放军打跑了反革命土匪,才把伤病员们安全转移。这期间,邻村的一位妇女干部给伤病员送饭时,遭到了反革命土匪的残忍?焙Α?
抗美援朝期间,郑点顺大娘护理志愿军伤病员两个多月,她究竟照顾了多少志愿军伤病员,实在无法说清楚。
50多年前的那场朝鲜战争,考验、磨练了沈阳人民,证明了沈阳人民是坚强勇敢、无私无畏、团结奋进的;在建设小康社会、富强沈阳的今天,沈阳人民定能发扬抗美援朝支前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感谢沈阳市档案馆提供资料)照片说明:
①沈阳市各界组织的宣传队,走上中街街头,号召市民增产捐献。
②支前马队在运输线上,为朝鲜前线运送物资。
③担架队队员在救护志愿军伤病员。
④列车呼啸,为朝鲜前线运送军火、物资。
⑤工作人员在为细菌弹污染区域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