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30口径机枪(上)

500

简介

在二战中服役的任何一种武器都可以被称为标志性武器。这些著名的武器从手枪、步枪到机枪不等。很少有人会说,各种勃朗宁.30口径机枪不应该被列入其中。.30口径机枪作为勃朗宁.50口径机枪的前身和小兄弟,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服役记录。.30口径机枪最初于1917年被采用,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在战时期间出现了新的型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在美军中经常使用。

勃朗宁 "三十 "有三个基本版本:M1917重型水冷式、M1919轻型风冷式和AN-M2机载机枪。(必须指出的是,AN-M2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M1919的改型)。它是一种单独研制的武器,可互换的零件很少)。"三十 "已经被应用于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机枪作用---杀伤人员、防空、机载防御和进攻性武器、车辆(装甲和软皮)上的防御和进攻性武器、水面舰艇上的防御和进攻性武器以及作为训练武器。研制了大量的 "勃朗宁 "改型,其中包括国外的特许生产型。

500

对士兵们来说,各种勃朗宁被称为 "1917年水冷式 "或 "重机枪 "和 "1919年风冷式 "或 "轻机枪"。"坦克枪 "一词是指装在装甲车辆上的固定支架上的坦克机枪。这些机枪通常是 "同轴枪",即固定安装在主炮的旁边。这类机枪可以用主炮的光学瞄准器瞄准。固定式机枪这一术语也适用于飞机上的机枪。这些机枪安装在飞机机翼、发动机罩或炮塔上。当然,炮塔是升降式的,也可以固定在训练支架上。"活动式 "是安装飞机尾部、驾驶舱、投弹舱、腰部位置等处。活动式也被安装在某些类型的登陆艇和其他小型舰艇上,在装甲车辆上也有安装在侧面、车首位置、乘员舱的侧面或座舱支架上,以及坦克的顶部。

虽然M19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一定的使用,但M1917A1、M1919系列和AN-M2机枪在二战期间装备得更多,并在二战期间甚至在二战后继续发展。.30口径勃朗宁枪的鼎盛时期是二战和朝鲜战争。它们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被取代,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在服役,并在一些国家仍在使用。正如本书的标题所示,这些枪支大多为.30口径,通常被称为.30-06,也就是美国装备的各种步枪和BAR所使用的子弹。20世纪60年代,北约的7.62毫米口径的枪支被有限地使用,有几个国家使用了这种口径的枪支,有的是改装的,有的是新生产的,有的是在许可证下生产的。英联邦国家广泛使用了.303英寸口径的机载型号。比利时许可证生产的勃朗宁机枪以各种口径的步枪销往世界各国。一些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了有许可证生产的或美国制造的柯尔特出口机枪。

这里所讨论的各种步枪口径的勃朗宁机枪,是有史以来生产和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此类武器之一。从1901年的原型机开始,考虑到其后代仍在使用中,这些勃朗宁机枪已经服役了一个多世纪。

500

一名机枪手乘坐人员登陆艇(LCVP)在搜索空中的敌机。他操作的是一挺M1919A4,加装了3/8英寸厚的防护板。LCVP和其他小型突击登陆艇通常安装两挺M1919A4用于防空。它们很少被用于对岸上进行压制性火力打击。

勃朗宁的多才多艺的 "三十"

源头--1917年以前

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军队一样,美国陆军在接受19世纪90年代出现在军事舞台上的新式机枪时进展缓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采用了几种机枪型号,其中第一种是由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895型机枪,也就是臭名昭著的 "挖土豆机"。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比陆军使用得更广泛。它的绰号来自于枪管下的铰接式操作杆的运动:当从低矮的枪托上发射时,导气式枪机的肘节操作杆会将地面挖开。在1898年西班牙-美洲战争期间,一些应征入伍的州民兵部队装备了这种柯尔特机枪,而正规军中没有机枪。陆军实际上实施了一项规定,规定民兵部队(1903年起被指定为国民警卫队)不能组建正规军中不存在的部队。当时人们对机枪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认识到。

陆军的第一挺 "官方 "机枪是马克西姆M1904,由美国的柯尔特和英国的维克斯公司生产,但数量有限。其次是法国设计的、美国制造的(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和柯尔特)M1909贝内特-梅尔西埃自动机枪,这是一种简陋的轻机枪,其目的是为了比更重的三脚架式武器更容易操作。是Hotchkiss公司的产品,复杂的Benét-Mercié配备了双脚架,但也有带枪手座的三脚架。科尔特 "挖土豆机 "的升级版被开发出来,取消了农用耕作功能,并改进了冷却方式,被定型为M1914。

这一时期,手摇式、旋转式加特林机枪仍然可以使用,后来的型号甚至还有.30-40和.30-06的枪膛,直到1914年,加特林机枪才被宣布过时。陆军知道自己需要机枪,便采用了英国维克斯Mk I型.30-06型机枪,定型为M1915型,由柯尔特公司制造。直到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供应,共生产了12125支。1916年开始购买刘易斯轻机枪,但英国人用的是.303口径的。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1917年初,美国拥有670挺M1909型贝内特-梅尔西式机枪、353挺M1917型刘易斯式机枪、282挺M1904型马克西姆式机枪、148挺M1914型柯尔特式机枪和125挺M1915型维克斯式机枪。除了刘易斯和维克斯外,其他的都已经过时了,只有维克斯和马克西姆是水冷式的,因为这是远距离持续射击的需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坚固可靠的武器,可以以合理的成本大规模生产。柯尔特制造的维克斯M1915是一把好枪,但很复杂,制造速度慢,成本高。当然,大家都喜欢美国人的设计。如果希拉姆-马克西姆爵士(1840-1916年)--马克西姆和维克斯枪的发明者,1900年获得英国国籍--和本杰明-B-霍奇基斯(1826-85年)是美国人,那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霍奇基斯的Mk 1914型机枪实际上是由奥地利骑兵阿道夫-奥多克男爵(1854-1917年)设计的,版权由霍奇基斯公司购买。他们的武器大多被认为是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武器,因为这些国家在美国之前就已经装备了这些武器。

500

M1895柯尔特-勃朗宁的 "挖土豆机枪",美国第一挺以自身动力工作的机枪。

约翰-M-勃朗宁--枪械界的爱迪生

约翰-摩西-布朗宁于1855年1月23日出生在犹他州奥格登,他的父亲是中西部地区的枪匠乔纳森-布朗宁,1852年在犹他州定居。乔纳森-布朗宁以生产早期的连发步枪而闻名,因其类似于口琴的滑杆式弹匣而被称为 "帽式滑杆步枪"。约翰和他的弟弟马修是他们父亲的学徒。十几岁的时候,约翰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步枪。他开始通过改装一台旧车床来学习他的手艺。布朗宁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工程教育。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他的手艺,通过实践经验和试错,他学会了这门手艺。当然,当他开始在温彻斯特、柯尔特和FN公司工作后,他从他们的工程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1879年,布朗宁获得了他的第一项专利,这是一种单发升降式枪机步枪,引起了温彻斯特武器公司的注意,该公司从1885年开始生产。John和Matthew开了一家五金店,J. M. Browning and Brothers,由John转卖枪支,Matthew负责经营。他们的其他四个兄弟也参与其中。约翰继续为温彻斯特设计了许多传奇的武器--86、92、94和95型杠杆式步枪;97型泵枪;雷明顿8型步枪和17型泵枪;史蒂文斯520型泵枪;以及勃朗宁自动霰弹枪。勃朗宁公司还为国家武装部队(FN)开发了一系列半自动、后坐力操作的手枪,并为其设计了子弹。这些手枪都是由柯尔特公司授权生产的。其中包括柯尔特.45口径的M1911手枪,直到1980年代中期,该枪一直是美国标准的手枪。

他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完成武器设计而著称。在开始生产前的重新设计和改进通常都是微不足道的。虽然布朗宁为温彻斯特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与公司的关系最好的描述是不确定的,因为生产霰弹枪的困难而产生分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终止了合同,没有再与温彻斯特公司合作。1890年,他开始了他的第一把机枪的工作,是在柯尔特完成的设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试图重新武装军队的紧张日子里,勃朗宁开发了M1917.30口径机枪、M1918BAR、.30口径坦克机枪和.50口径机枪及其子弹。此外,应美国政府的要求,他还监督管理了五家军火厂。

1921年至1939年期间,勃朗宁研制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武器---柯尔特-勃朗宁 37毫米自动火炮,作为地面防空炮和机载机枪使用。约翰-勃朗宁总共开发了近40种武器和7种子弹。他获得了32项专利,其商业上的成就一直没有被超越。勃朗宁被誉为 "近代最伟大的枪械奇才"、"枪械界的爱迪生"。他所获得的荣誉包括1905年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约翰-斯科特遗产勋章,以及1914年因在比利时的功勋而获得利奥波德勋章。

约翰-布朗宁在1879年与瑞秋-T-丘尔德结婚,他们有四男四女。除了作为一名工程师,他还是一名狂热的户外运动者,最喜欢的是捕猎和徒步旅行。1926年11月26日,约翰-布朗宁在比利时列日的FN工厂因心脏衰竭去世,葬于犹他州奥格登市公墓。

500

约翰-M-布朗宁

M1917的起源

约翰-勃朗宁主要设计了运动型杠杆式连发步枪和泵动式霰弹枪,但在1889年,他制造出了导气式步枪的原型。1892年,他继续研发并制造了一把机枪原型,并将其提供给柯尔特专利火器公司。该枪在第二年向海军演示后继续开发,1895年的机枪模型 "土豆掘地机枪 "于1896年被海军订购。陆军拒绝了这种武器,认为它 "不适合一般的服役,在陆上军备中没有地位"。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缺陷,他们只是没有预见到战术上的需要。

勃朗宁看到了马克西姆设计的不那么复杂、效率更高的枪管短后坐机枪的价值。他在1900年为这种武器申请了专利,并于1901年获得了专利。1901年勃朗宁的水冷式枪管短后坐机枪与马克西姆式机枪明显不同,采用了击锤驱动的枪机结构、不同的扳机和供弹系统、不同的弹带、左侧抛壳而不是底部抛壳。抱着机枪没有必要的短视观点,陆军也懒得去考察,况且当时勃朗宁还不以研制军用武器著称。他和他的兄弟马修签署了一份协议,将机枪的独家制造权交给了柯尔特公司。

500

1917年5月1日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向陆军展示的约翰-勃朗宁的.30口径1910机枪样枪,这将成为1917型。这种轻型三脚架与定型的M1917型机枪大不相同。

勃朗宁继续完善他的机枪,定型为1910型,设计更简化,零件更少。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任何调整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其制造、拆卸和维护的便利性,并将其设计成只需要最少的操作人员培训。减少零件的数量将提高其可靠性。该枪通过底部抛壳,所以在机载时就不会反射阳光了,在地面上使用时也不会暴露位置给靠近的敌人。弹带从右侧的供弹口送入。尽管当时还没有市场,但仍在继续开发。随着美墨边境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麻烦,以及美国很可能被卷入欧洲的战争,勃朗宁在1916年申请了专利,这款枪将演变为M1917。与此同时,他还研究出了导气式BAR,实际上是一种轻机枪。这款武器是美军急需的,以取代美军有史以来最差的武器之一--法国制造的8毫米的Chauchat M1915 轻机枪。

约翰-勃朗宁在拥有独占权的柯尔特公司进行了最后的机枪和自动步枪的研制。1917年4月6日,美国宣战。1917年5月,勃朗宁有机会证明了这两种武器。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举行了一次射击演示,展示了陆军库存的其他12种武器和试验武器。1910年的枪支型号为 "水冷式柯尔特自动机枪"。演示活动完全成功。政府立即作出安排,购买BAR的版权。

500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主要的重机枪(从左至右)。法国产的霍奇基斯8毫米Mk 1914型,美国产的勃朗宁.30口径Mk 1917型,以及美国产的维克斯.30口径1915型Mk IV三脚架型号--与英国的.303 Mk I维克斯机枪完全相同。

但是,机枪,是另一回事。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这些试验是1917年5月在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进行的。勃朗宁训练的陆军军官们用一挺机枪打了两万发子弹,没有出现过破损。由于弹药有问题,曾有三次停止射击,但在重新装填后又恢复了射击。为了毫无疑问地证明这支枪是有效的,布朗宁本人用同一支枪又发射了20,000发子弹,其中有一次轻微的破损,再加上由于弹带装弹不正确导致的几次停弹。第二把枪反复连发48分钟,没有停过一次。军官们在蒙着眼睛演示了机枪的拆卸和重新组装,这是其他有许多细小易损件的机枪根本无法做到的。目前使用的所有机枪都必须配备大量的工具箱,但勃朗宁的机枪只需一个口袋大小的组合工具和一颗子弹就可以完全拆卸。在经过十几次额外的试验和技术研究后,1917年5月,该武器被正式定型为 "美国1917型.30口径布朗宁机枪"。

投入生产

在开始大规模生产之前,必须建立工厂或扩大现有的生产线。柯尔特在1917年7月向西屋公司和雷明顿公司交付了必要的图纸和量具,但模具制造速度很慢。对于M1917的原始名称 "勃朗宁-柯尔特 "的选择存在争议。其他制造商提出抗议,并指示将其指定为 "勃朗宁"。约翰-勃朗宁和马修-勃朗宁本来可以根据现有的柯尔特合同获得500万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但由于美国正陷入战争之中,所以接受了125万美元的合同。约翰-勃朗宁只是说:"如果这样做适合山姆大叔,我就没问题。"

有三家制造商(有总产量数字)。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新英格兰威斯汀豪斯公司(从1918年1月开始生产30,150支);纽约州伊里昂的雷明顿军火公司(从1917年9月开始生产12,000支);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柯尔特专利火器制造公司(从1918年6月开始生产600支),该公司在康涅狄格州梅里登的新工厂里,为生产M1917和BAR而建。(这个数量不多,因为柯尔特公司仍在生产维克斯M1915,因此不得建设一个新工厂)。柯尔特不能简单地停止维克斯机枪的生产;由于维克斯机枪仍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扩大生产规模和工具。西屋公司的生产努力是出类拔萃的;它在1918年1月10日接到合同的两个月后,就把第一个手工生产的样机翻了出来,最终达到了每天500挺的速度。

1918年2月,这两挺勃朗宁武器在华盛顿特区外的国会高地公开展示。当时有300多名观众,包括外国代表和记者,都到场观看。几十家报纸报道称,勃朗宁是世界上最好的枪支。虽然30,089支被运往法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8周内,只有1168支能见识到实战。

由于一些零件的热处理不当、缺乏经验的工具制造商和机械师的偷工减料以及匆忙的检验,生产受到了阻碍。人们发现,许多枪管在大约8,000发子弹后就磨损了;水套两端漏水;侧面和底部的枪管板开裂;后膛锁凸轮支撑设计不良;还有近30个其他零件经常被发现有缺陷。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武器不能使用,但需要经常维修,备件有时也无法获得。作为图纸和量具的鼻祖,柯尔特公司负责确定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它还对不同厂家生产的零件进行了互换性试验。从1917年9月到战争结束,共生产了42750支枪。战后继续生产,共生产了72500支枪。

500

1928年,驻扎中国天津的美国第6海军陆战队第73机枪连的M1917型机枪装甲车的竞争性展示。竞争性的检查是以完美的布局和整洁度来评判,包括M1923枪口消焰器和防空瞄准具在内的所有配件和装备。

勃朗宁M1917和M1917A1机枪

                   M1917   M1917A1

不含水全枪重(kg)15.33   14.56

含水全枪重(kg)   18.2     18.23

全枪长(毫米)       977.9   977.9

枪管长(毫米)       607      607

射速(发/分钟)    400-525  450-600

M1917枪架重(kg)23.86

M1918枪架重(kg)20.41

Mk IV型枪架重(kg)25.4

M1917A1枪架重(kg)23.13

战后修改

"终结一切战争 "的战争结束,但并没有看到M1917的发展结束。现有的缺陷必须加以解决和改进。生产程序得到了改进,冶金工艺得到了提升,特定部件的设计也得到了完善。进一步的发展从战争结束后一直延续到30年代后期。在一系列的修改工单下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M1917并没有被重新设计。为了适应新的尖头弹,后瞄准具被两次修改。

在20世纪20年代初,对其进行了重大改造,在机匣下方加装了加强箍,以减轻后膛锁对后膛锁凸轮的敲击。容易产生裂纹的侧板和底板也得到了加强。新的底板上的凸缘延伸到侧板上,每边用七颗铆钉固定。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它取代了底部的加强箍,并加入了耳轴块。新的弹带供弹杆能更好地从放在地面上的子弹箱中供弹,而不是只从距离更近的三脚枪架上子弹箱中供弹。定型了管状的M1923枪口消焰器。1928年,设计了一种新的供弹盖锁,可将其打开,便于插入弹带。它被安装在新生产的枪支上,但没有添加到后来改装成M1917A1的M1917枪上(见下文)。握把是木制的,但在1932年的时候,测试了胶木和铝制的握把,第一种握把在M1917A1上普遍使用,而铝制的握把则在后来的M1919上使用。

水箱可以容纳1.93加仑水,空重8磅,满载22磅8盎司。M1的水箱有一个椭圆形的金属提手,而M1A1的水箱有一个帆布提手。有一个大的圆形备用水箱,可容纳3加仑水;在二战期间配发,但在二战中很少使用。

M1917A1型

在1937年之前,M1917的改装都是根据改装工作单零碎地进行的,不一定是一刀切地进行改装。1936年,M1917改成M1917A1的规格被提出来了。1937年,伊利诺伊州洛克岛兵工厂开始召回M1917机枪和三脚架,并授权改装到现在为止的所有最新技术状态。通过公共工程管理局提供资金,支付了数千名工人的费用。

尽管1937年开始改装,但直到1939年11月才被正式重新命名为M1917A1。当时的库存中仍有6万挺M1917型。在生产的72600挺M1917中,有很多被改装成了风冷式、地面型和机载型,还有1600挺.22口径的训练枪,再加上6320挺未改装的M1917,在1940年被租借给英国。

500

在阿留申群岛阿达克岛,一挺M1917A1在寒冷的条件下发射。没有安装冷凝水管或水箱。然而,即使是极冷的温度也没有将过热延迟到任何可测量的程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改进的螺栓和蒸汽管组件,并设计了钢制水套端盖和耳轴块。钢制组件出现在新生产的机枪上,而现有机枪上的青铜组件除非损坏,否则不会更换;青铜和钢制组件可以互换,以适应损坏的机枪的拆装。

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岩岛兵工厂共制造了52,369挺M1917A1和三脚架。脚架严重短缺。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兵工厂、加利福尼亚州贝尼西亚兵工厂、华盛顿州雷尼尔山兵工厂、新泽西州拉里塔尔兵工厂、德克萨斯州红河兵工厂和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也进行了改装。改装和重建工作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几乎没有未改装过的M1917存在了。

到二战结束时,M1917A1已经接近报废,但有两件新的配件被研制出来。第一种是类似于M1919A6轻机枪的单点固定式木制提手。它参考了布伦式机枪的提把,并有倾斜角度,使其更容易携带。它固定在水套的后端的尾部。1951年,M74三脚架作为M1917A1的轻型替代产品被采用,但几乎没有见到任何使用。

更换子弹和瞄准具

.30的后瞄准具必须根据子弹的弹道进行校准。M1917的瞄准具最初是为M1906子弹的150格令子弹校准的。M1903型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最初是为.30-03子弹的220格令弹头的子弹。其沉重的后坐力是一个主要的抱怨,因此被.30-06子弹所取代,使用更轻的Spitzer(尖头)子弹。1906年,没有考虑到未来机枪的最佳弹种。M1917型机枪在采用时,其叶式后瞄准具是以米为单位刻度的,因为当时的地图是这样刻度的,而且几个盟军都采用公制。直到1922年才改成以码为刻度的瞄准具。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机枪使用的是比.30口径的M1906机枪更重的子弹,并且实现了更远的射程,这对于有效的火力支援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些美军部队最终获得M1917型机枪时,由于子弹轻得多,导致其有效射程不足,这让人大吃一惊。测试射击表明,现有的射击表所引用的理论精度和射程,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一种新的.30-06子弹,采用更重的弹头,即173格令的船尾形M1子弹。该弹设计是仿照瑞士7.5×55毫米GP11弹,而且几乎相同。M1906弹的最大射程为3450码,而M1弹的最大射程为5500码。1925年定型了新弹,但由于现有的20亿发M1906弹要消耗掉,所以直到1936年才正式配发。1925年,M1917的缓冲器被重新设计,以多吸收15%的后坐力,适应新弹,但直到1932年才改装了新的M1表尺。

随着新弹药被生产出来并配发军队使用,出现了两个意外。第一个问题是由于有人抱怨说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的后坐力过大,这与原来的220格令.30-03子弹一样。第二个问题是发现,原来的机枪和步枪靶场的范围中,对较短射程的M1906弹的安全扇区(子弹的最大射程范围内的冲击区域超出了目标的距离)有效。而M1弹的射程超过了2000多米。这在国民警卫队的靶场上就更受限制了,因为这些靶场往往靠近城区。国民警卫队要求另外研制生产1000万发M1906或类似的子弹供其使用,于1938年完成。

这种新的152格令的子弹,只是与M1906略有不同,由于改进了发射药,速度更快,射程更远,1940年1月被标准化为M2弹,射程与M1906相同。1941年安装了新的表尺,M1和M2弹都是有刻度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加兰德M1步枪也在进行大量的测试,随着M2弹的采用,更轻的M2弹被定型为标准弹,因为M1步枪无法承受老式M1弹的后坐力。采用M2弹是为了适应现有的射程安全扇区的限制,提供更轻、后坐力更小的子弹,而且在更远的射程中仍能获得更高的速度。

M1919起源

英国人和比利时人使用的是刘易斯机枪(27磅),德国人使用的是MG 08/15 "轻型 "马克西姆(31磅),法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是Chauchat M1915(20磅)。在战争的最后几周,还很少有M1918BAR(16磅)出现在战场上。这些武器用于装备步兵班或排。美国将保留BAR作为班级武器,但需要一种轻型三脚架式机枪作为连级武器进行直射支援。因为轻机枪没有必要进行远程和间接射击,允许使用更轻的脚架。由于机动性战争对火力和机动战术的要求越来越强,对风冷式机枪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水冷式机枪需要一个沉重的三脚架和水套、水箱、冷凝器软管,以及足够多的水,而水箱里的水本身需要有足够的水可以加注,总的水量几乎达到4加仑,每加仑8.3磅,大约相当于枪的重量。根据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冷凝器里冒出的蒸汽会暴露出机枪的射击位置。在低于冰点的温度下,还要在水里加入乙二醇防冻液,才能避免在零下62华氏度的温度下冻住机枪。

500

一挺M1919A2安装在T1E2人员输送半履带车上。它的枪管很短(18.62英寸),这一点很明显。这降低了其射程、精度和穿透力。

M1919A2

当时,风冷式勃朗宁的改型工作已经开始以坦克机枪的形式开展。1930年末,骑兵队开始第一次接收轻机枪的工作,使用的是改装后的M1919坦克机枪。由于M1917机枪难以驮运,计划在骑兵团中增加一支驮运机枪部队。当时骑兵团唯一可以使用的自动武器是.30口径的M1922机枪,也就是轻型化的BAR。它对于远距离和压制性的火力打击是无效的。绕过军械部,由德克萨斯州布里斯堡的第1骑兵师进行了这项工作。该枪最初被称为M1919A1,但在1931年,M1919A1坦克机枪出现了,于是骑兵团的型号就改称为M1919A2。

最初的坦克机枪采用了18.62英寸的枪管、管状枪托、叶状缺口表尺、准星在枪口后面,使其瞄准半径比其他M1919系列地面型号要长,并安装在Mk I型应急三脚架上。该枪有与M1919A1坦克枪相同的枪栓插销,可将枪栓锁在打开的位置上,以便更好地冷却。还提供了一个皮制背带;M1919A3也是如此。该枪可以很容易地装在骡子的背包上,再加上折叠的三脚架,就可以很容易地把枪装在骡子的背包里。试验了几种类型的瞄准具和三脚架。1933年,骑兵设计的三脚架被标准化为M2,很快就取代了Mk I型。

500

一辆轻型越野车的副驾驶座上安装了一挺M1919A2。另一挺M1919A2安装在车尾,主要用于防空。

M1919A2在1931年被标准化,不仅可用于骡马驮运,还可以武装骑兵侦察车、装甲车、半挂车和吉普车。到1930年代中期,它被广泛配发。主要的抱怨是由于枪管较短,造成射程较近。在二战期间,它在第1骑兵师内一直与M1919A4同时使用,使用量有限。该师于1943年下马,作为步兵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作战。

"M1919A3"

步兵也需要连级的轻机枪。装备有BAR的步枪队与营级机枪连的8挺M1917重机枪之间有很大的差距。1931年,步兵连长要求72挺M1919坦克机枪按照M1919A2的思路进行改装,采用同样的Mk I型三脚架,但缺少肩托和简陋的临时瞄准具。这款机枪被定型为M1919E1,但更常见的是 "M1919A3"。在每个步枪排增加两挺轻机枪,使该团共有54挺轻机枪的概念得到了测试。然而,这使每个排增加了16人,每个团432人,而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支持这种概念。

M1919A2和M1919A3上的18.62英寸枪管的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它导致射速降低,射程缩短,精度下降,穿透力下降,枪口焰和爆炸声过大。轻机枪需要能够与步枪的射程相匹配。骑兵们将其安装在车辆上对付地面目标和防空,也需要更远的射程。在防空作战中,.30口径被证明对2400-3000英尺以上的飞机无效。

M1919A4(活动型)

1936年,岩岛兵工厂从斯普林菲尔德公司手中接过了机枪的研制工作。步兵和骑兵委员会测试了一款名为M1919A2E3的发展型机枪,枪管为24英寸,枪管较长的机枪效果很好。1935年9月5日,该枪被命名为 "勃朗宁机枪.30口径M1919A4"。该枪有活动式(军需品51-84型)和固定式(51-83型)两种型号被批准。最初,它被额外编号为 "重枪管"(HB),但大约在1941年被取消。从1939年起,骑兵队的M1919A2被换成M1919A4,但有的没有换。即使采用了M1919A4并不断改进,军械部也在1941年底进行了一次轻机枪试验,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武器。六个民用制造商和政府兵工厂提交了样枪,与陆军库存的武器进行对比。这些枪支都不符合最低标准。

500

M2三脚架上的M1919A4和M1919A6高低机。它的上端通过销轴连接在机匣的后部下端,下端卡在三脚架后脚之间的横杆上。

M1919A4的生产量最初很慢。美国陷入二战后,产量开始猛增。但只有少量分配给步兵部队--每个步兵连两挺--而大量安装到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上。M1919A4机枪将是勃朗宁 "三十系列 "中产量最多的一款。位于密歇根州萨吉诺市的通用汽车公司萨吉诺转向器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城武器公司和伊利诺伊州的洛克岛兵工厂生产了约39.7万挺M1919A4活动型机枪和5万挺固定式M1919A4和M1919A5机枪。此外,还有一些是由M1917改装而成。水牛城军火公司,即使是主要部件也严重依赖分包商,在1942年3月至1943年7月期间,共生产了38000挺M1919A4。萨吉诺公司必须先建一个新的工厂;该公司于1941年3月开始生产,比原计划提前7个月,成为M1919A4、M1919A5和M1919A6的主要生产者,共生产了近42万挺。1940年4月,岩岛公司以缓慢的速度生产出了第一挺机枪,到战争结束时已生产了近3万挺。1943年3月,军械部出于效率考虑,指示萨吉诺公司继续生产M1919系列机枪,洛克岛公司只生产M1917A1,而布法罗公司只生产.50口径机枪。布法罗直到1943年7月才开始继续生产M1919A4。这个计划提高了生产速度,并且随着规格的改变,更容易在生产线上进行修改。这些生产商还为每100支机枪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备件。每生产一挺机枪,就有四根备用枪管。

500

M1919A4上的铝制握把。请注意握把底部的凹槽。它有一个弹簧钢夹子,当俯仰机(在手柄左侧)从三脚架的横杆上解开后,将其上翻并夹在握把上,以便于从三脚架上卸下枪支时便于携带。

M1919A4虽然是一种有效、坚固耐用、可靠的武器,但作为步兵用的轻机枪,其性能并不理想。在整个二战期间,寻找一种有效的双脚架结构的轻机枪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很少有符合要求的型号,而且在二战结束前,极少数有希望的枪支需要太长时间才能完善、建立生产和制造流程。

500

M1919A4是为M2三脚架上的步兵和车上的骑兵设计的,M1919A4的枪管长24英寸,重达7磅5盎司,比M1917A1的重得多,这使得射速稍有降低,可以轻松地进行单发射击。较长的枪管提供了更平直的弹道,增加了射程,提高了精度和穿透力,同时减少了枪口焰。更重的枪管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并且改进了叶式表尺和折叠式准星。这使得瞄准基线长度从M1919A2上的23英寸缩小到14英寸,但也减少了被植被卡住的机会。

早期生产的枪支有槽式枪管护套,但大多数枪支都有90个圆孔。这不仅使枪管套更加坚固,而且降低了成本,因为铣槽比钻孔的成本更高。从1935年采用到1940年低速生产期间,还进行了其他改进。这些改进包括零件设计的改进、材料的改变和制造技术的修改;这些改变贯穿于其生产过程中。早期采用的铝制手柄取代了木制手柄,并改进了供弹盖销,改进了弹带供弹杆,在盖销上增加了手柄,以及其他改进。

测试了各种较轻的枪管,但保留了重型枪管。增加了新的复进弹,提高了射击速度,但最终确定这超出了武器的设计能力,会导致破损和停顿的情况增加。

M1919A6

在军械部1941年没有结果的轻机枪试验还没有结束之前,步兵局就开始研制M1919A4的双脚架型号。它包括一个临时的双脚架、肩托和提把。它最初是为伞兵设想的,但随着美军接触德军的机枪后,认识到所有的步兵部队都需要这样的武器。直到1942年,M1919A4的研制和测试工作一直在零星地进行着,有许多改进型的M1919A4,特别是枪管和枪口助推器的变化。由于必须使用较轻的枪管,枪口助推器的设计非常重要。助推器增加了后坐力,以确保有足够的后坐力来可靠地操作该枪。

后来成为M1919A6的枪管更轻、更薄--4磅10盎司,比A4的轻2磅11盎司--改进的枪口助推器、1.75磅的可拆卸的冲压金属肩托、基于BAR的伸缩式的双脚架和两点式塑料提把。这时,它缺少一个枪口消焰器器。M1919A6仍然可以安装在M2三脚架上,加装了三脚架的全重比M1919A4稍重一些,和没有水的M1917A1差不多。

步兵委员会远远不满意,但没有其他型号可选,所以决定采用它作为 "有限标准",即只发给选定的部队。这发生在1943年4月10日。当时的M1919A4仍是标准的,并装备了大部分部队。主要是空降部队,加上第442步兵团战斗大队和欧洲的一些师团,在1944年年底接受了M1919A6。M1919A6是在M1919A4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的,并进行了艰苦的试验。当时决定,除非是绝对必要的,否则不再对M1919A6进行进一步的改装。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临时性的武器,于是继续寻找更好的轻机枪。这在M60的出现前的14年中没有取得成果。

500

1951年,配发在朝鲜的第25步兵师的一挺M1919A6。当时大部分的M1919A6安装了锥形的M7型消焰器(此处已拆除)。双脚架的腿部较短,有助于散热。OD型帆布子弹带现在已经广泛使用。

M1919A6的提把受到了被称为 "Basilone手柄 "或 "Bail手柄 "的影响。它是一个6英寸左右长的木质圆筒,有时为了更好的抓握力,两端都是锥形的。两端可能被切开了槽,以固定重型铁丝固定器,这些铁丝通过螺纹或钩住枪管套上的通风孔,就在枪管前方的通风孔中。

二战后,更多的M1919A4被改装成了M1919A6,并与M1919A4一起在韩国服役。总共有34,000挺被改装成了M1919A6。在朝鲜战争结束时,岩岛兵工厂在M37等待生产时,专门生产了M1919A6和一些M1919A4E1坦克炮。战后,缅因州比德福市的萨科-洛威尔商店生产了更多的M1919A6坦克。但它仍然没有完全取代M1919A4。海军陆战队从未使用过M1919A6。

有两项改进:M7(T25)锥形消焰器,也可作为枪管助推器,还有一个单点式提手。这种新的木制手柄是在布伦式机枪的基础上改进的;它更牢固地固定在枪管套上,而且由于是有角度的,使武器的携带更加舒适。M1919A6在战后和60年代初一直是大多数步兵部队的装备。许多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在使用M1919A6。即使是后来1957年定型的M60通用机枪,直到1959年才配发,在越战前夕,还有部队装备了M1919A4和M1919A6。

500

Mk 21 Mod 0是7.62毫米的M1919A4的衍生品,用于武装越南的河上舰艇。请注意这个看起来很有未来感的消焰器。在枪支架的前方可以看到防护板安装支架。

随着1954年采用.30口径的T65E3子弹作为北约的7.62毫米标准弹取代了.30-06,在1949年至1956年期间,一些勃朗宁公司的新子弹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T66(M1919A4)、T66E1(M1919A6)和T214(M1917A1)。7.62毫米M60(T161E2)通用机枪和非勃朗宁M73(T197E2)坦克机枪在1957年和1959年被定型为新机枪。

 Mk 21 Mod 0型机枪

美国海军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最终型号是M1919A4。1967年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海军军械站将M1919A4改装为Mk 21 Mod 0。海军拥有大量的M1919A4。虽然在技术上已经被7.62毫米M60所取代,但在越南,海军需要7.62毫米机枪来武装内河舰艇。重量不是问题,而且改装这些机枪的成本也比购买M60要低。新的7.62毫米枪管配备了6英寸长的棱形枪口消焰器,取代了原来的枪管。对枪栓和供弹口进行了修改,以适应金属弹带带中的7.62毫米弹药,并增加了第二个抓弹勾和供弹间隔块,以接受较短的子弹。它使用与M60相同的全可散金属弹带。原先的.30口径M1弹链和7.62毫米的M13弹链有很大的区别,弹壳的拔出方式也不一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M13金属弹带带从M60的另一端(如M13的金属弹带接上一段Mk21弹链,即双抱弹齿,而不是通常的单抱弹齿。这并没有造成任何问题,因为M60的弹链两端是开放式的,这样100发弹链就可以连接到下一条弹链上。弹药排列比例是一发M62曳光弹加上四发M80普通弹,两条100发弹链一起装在一对M19A1金属弹药箱中。Mk21装在装甲运兵车(多处改型的机械化登陆艇)和其他内河的快艇上,Mk21的基座上,加装了一个小型防护板。它的重量为33磅,全枪长41英寸(带枪口消焰器长47英寸),射速为600-650发/分钟。M60机枪后来取代了部分Mk21机枪。

布朗宁坦克机枪

1916年9月,当坦克被引入无人区时,它基本上是一种机枪载具,设计上是为了冲破铁丝网和打掉机枪火力网。在二战时期的坦克上,标准的活动式机枪安装在车头、车尾(侧面)和炮塔顶部的防空支架上使用。这有时需要特殊的安装适配器,通常情况下,普通的瞄准具也被拆除。纯粹设计成固定式的坦克机枪就是那些安装成与主炮同轴的机枪。

500

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旅第1坦克连的马蒙-哈林顿CTL-3轻型坦克上的坦克手们在抽烟休息。这辆战前的 "坦克 "问题多多,装甲和武装都太轻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它的武器装备有三挺M1919A4型机枪。

安装在右侧的主机枪,通过半球形机枪座(加厚的装甲防护盾)进行射击。主机枪的组合挂架也是固定机枪的挂架。由于空间狭小,右侧的扣动手柄无法握住。伸出机枪后部的延长的伸缩式枪栓可用来扣动和清理机枪。有些枪的供弹盖更便于使用。坦克车身上的主副机枪为并联方式,射角相同,所以使用了相同的光学瞄准镜。它不能与主机枪分开训练。机枪塔上的活动式机枪可以对坦克的前方进行自由瞄准。所有的美军坦克和M8装甲车都安装了同轴机枪。而坦克驱逐车则缺少同轴机枪和活动式机枪。这些机枪不仅用于自卫,而且是很有价值的进攻性武器,可以压制敌方阵地的火力,以及火力侦察。

500

这是一挺勃朗宁M1919坦克机枪,1931年改型为M1919E1,更多的是作为步兵轻机枪试验用的 "M1919A3"。虽然从未被标准化,但它导致了M1919A4。它被安装在Mk I型应急三脚架上,最初通常与骑兵的M1919A2一起使用。实验性的80发子弹盒被设计成了一次性的弹药箱。

M1919和M1919A1

第一批勃朗宁公司的坦克机枪,是由约翰-布朗宁在1918年秋天开始将M1917改装成风冷式坦克机枪。(战争结束时,标准的坦克机枪是由马林M1917航空机枪改装而成的)。该炮的炮管很短,非常重,长18英寸,因为预计交战距离小于600码。枪管护套有6排12个圆孔。它有一个小管状的后视镜,外部有一个外置的枪栓,右侧有一个装填柄,用于在射击时的停顿之间打开枪栓以防止自然,还有一个圆柱形的辅助握把,在枪管后部的底部有一个辅助扳机。提供了一个小型Mk I型应急三脚架和一个可拆卸的管状肩托,供车外使用。由于空间不足,使用了100发金属弹药箱。另一个配件是一个帆布袋,用来接受500发弹壳。当装在坦克上时,它被装在一个7英寸高的枪座上。

该枪于1917年9月30日匆匆通过审批,并在1917年9月30日通过为 "1919年美国口径.30型勃朗宁机枪"。西屋公司在停战就把1,806挺机枪给造出来了。在他们装船前一个星期,战争结束了。后来的型号有一个比枪管还要长的望远镜式瞄准器。

500

一名坦克指挥官在一辆M5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上操控M1919A4坦克。炮手经常会在炮塔外操作机枪,这样比起在炮塔舱门内的情况下,炮手可以有更大的活动自由度和更宽的射界。火炮下方的圆顶物体是一个探照灯,探照灯对着正下方。

1931年,这种装有装甲枪管和望远镜瞄准镜的机枪被定型M1919型。带望远镜的型号被短暂地重新命名为M1919E1,后来又被命名为M1919A1。与此同时,骑兵队也在测试一种轻型地枪,并将其命名为M1919A1。更混乱的是,它是由M1919坦克机枪改装而成的,但这两种机枪--M1919A1坦克机枪和M1919A1骑兵枪都标为 ".30口径M1919勃朗宁机枪"。后来决定将骑兵型M1919A1重新命名为M1919A2。

M1919A4(固定式)和M1919A5

下一种坦克机枪是M1919A4(固定式),与M1919A4(活动式)地面型机枪一起于1935年9月5日获得批准。固定式机枪与地面型机枪不同的是,它的背板和垂直缓冲器都经过了改进,而且没有拉机柄。M1919A4型固定式机枪是带瞄准镜的。M1919A4固定式机枪主要作为同轴机枪安装在M3、M3A1、M3A3(没有M3A2)和M5、M5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M4系列谢尔曼中型坦克上。它还被安装在M3系列格兰特中型坦克的37毫米炮塔的顶部。但是,该机枪必须进行改装,以适应不同的组合安装方式--主机枪和同轴机枪。供弹口的抓弹钩通常是在右侧,但被移到了左侧。主要的改装是一个伸缩式枪栓,末端弯曲的枪托延伸到后板之外,使枪可以扣动和清理。大多数组合的枪托都无法使用机匣右侧的正常扣动手柄。这种改进的M1919A4(固定式)枪在1942年1月被重新命名为M1919A5(主要项目51-114)。

M1919A4(固定式)和M1919A5机枪有垂直缓冲器,或者更常见的是水平缓冲器,长度仅为活动式缓冲器的三分之一,并配有手把。而M1919A5则缺少瞄准镜。随着M3系列轻型坦克和M3-系列中型坦克的退役,M1919A5的大部分机枪被改成了M1919A4和M1919A6机枪。现在,大多数新的坦克同轴装置可以安装M1919A4活动式机枪。

500

上索罗门群岛海军陆战队的M2A4轻型坦克,炮塔上有两挺M1919A4型安装在应急枪架上。轻型坦克炮塔上的.30口径机枪,本来是用来防空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可用来在密集的丛林中进行杀伤人员和压制射击。

M1919A4E1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新型坦克的研制和实战化,即M41 "沃克斗牛犬 "轻型坦克和M26、M46、M46、M47 "潘兴"中型坦克的问世,这意味着必须要有新的同轴机枪。M1919A4E1从1950年末开始在基本的M1919A4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改进了供弹口和上机匣,并采用了扳机保险。最明显的区别是,它可以配置为左侧或右侧供弹,并保留了手枪握把和瞄准镜。在战场上,只需切换和扭转内部零件,就可以改变供弹方向。这使得该枪可以拆下枪座使用,解决了人们对M1919A5的一个普遍抱怨;为此,M2三脚架被装在坦克上。1954-55年,18 185挺M1919A4被改装成M1919A4E1。

M37型

M1919A4E1是一种临时性武器,很快就开始了替代它的工作。T151和T152是由康涅狄格州哈姆登市的高标准制造公司用M1919A4改装而成的。这些枪不符合要求,所以与高标准公司合作的贝尔莫尔-约翰逊工具公司开发了T153,改进了抓弹钩,重新设计了供弹口和插销,可以从两侧打开,弯曲的伸缩装填手柄和抛弹口。该枪可以切换成左侧和右侧供弹。内部的驱动弹簧是 "封闭式 "的,也就是说,当拆开时,它不能弹开,以免伤到士兵。它可以在M2型三脚架上使用。1955年采用的M37被认为是勃朗宁设计中最好的一种,早在20世纪60年代,M37就被作为同轴机枪用于M48系列巴顿和M60系列主战坦克上。1955年至1957年,它们由缅因州比德福德市的萨科-洛威尔商店和洛克岛兵工厂生产。M37E1是一种临时性的机枪,它有一个下缓冲器,采用了重新设计的手把、电击发系统、重新设计的供弹口,以及其他的改进--包括无需调整机头间隙。主要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7.62毫米北约子弹,当时被称为.30口径的T65E3。它是由贝尔莫尔-约翰逊工具公司利用改装后的M37机枪研制的。这款最后一种勃朗宁坦克机枪被1959年的7.62毫米M73机枪所取代,这款非勃朗宁设计的7.62毫米M73机枪最终还是失败了。

布朗宁航空机枪起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使用了多种航空机枪,包括柯尔特制造的维克斯M1918、刘易斯M1917和M1918,以及马林M1917和M1918。马林M1895是在柯尔特-布朗宁M1895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气动杠杆改成了气动活塞。这就取消了射击时枪管下方助力的铰接杆。战后,它成为了标准的航空机枪。所有的机枪都是.30口径,但维克斯也有11毫米口径的机枪。刚成立的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使用了英国和法国的飞机,但都是用英制机枪装备的。装备飞机的美制机枪很少参加过实战。

随着勃朗宁M1917地面型号的采用,人们决定继续研制一种类似的航空机枪,以取代现有的航空武器大杂烩。虽然要采用勃朗宁短后坐原理,但认为没有必要将地面型号和航空机枪的所有部件都互换。它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减重或加强,以减轻重量,或因此承受更高的射速带来的压力。任何航空机枪都必须能够与纳尔逊射击协调器连接在一起。

重量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飞机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枪支和弹药的重量问题,甚至有人抵制.50口径机枪,而相对于.50口径,可以携带更多的.30口径的弹药,而不考虑更坚固的飞机和飞机装甲是否出现--100发.50口径的子弹和400发.30口径的子弹重量相同。.30口径的拥护者们声称,较轻的机枪能够穿透另一架飞机更多的弹孔,使其成为更有效的武器。实际上,点30口径的152格令子弹和点50口径的711格令子弹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比较的。虽然不同的勃朗宁航空机枪看起来和M1919型飞机枪相似,但它们是不同的武器,更轻,共用的部件也很少。

因此需要超过1,000发/分钟的射速。这是通过使用更轻的枪栓、枪口助推器收集火药气体并增加枪管的后坐力、更强的后坐力弹簧使枪栓复进速度更快、改进后坐力缓冲器,以及使用金属弹带,以加快子弹的发射速度来实现的。

M1918和M1918M1

勃朗宁的第一次航空机枪努力的结果是,这款武器的效果并不理想。M1918固定式机枪是在M1917重机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去掉了水套,换成了孔槽式防护套。手枪握把和瞄准具被拆除,安装了可伸缩的握把,安装了扳机马达的电击发系统,并根据需要对零部件进行了轻量化和强化。1920年,飞机军械委员会报告说,由于机械交互性差,许多零散的重新设计的零件否定了其他零件的功能。许多改装都很小,但其他的改装费用很高,以至于有人认为设计一挺新的机枪更实用。另一个缺陷是,它不能从左侧供弹改为右侧供弹。这在发动机罩和机翼安装上是必需的功能。

委员会建议进行了大量的修改。M1918型机枪从未被标准化,但有的机枪被安装在飞机上进行了测试。西屋公司和马林-罗克韦尔公司生产的5078挺机枪中的大部分都被放置在仓库中。大多数M1918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改装成M1918M1,并改进了发射机构,同时还进行了许多小的改装,但剩下的3000多挺大部分仍被存放在仓库里。随着二战的爆发,许多被改造成了M1917A1重机枪。

M1919

一挺M1919固定式航空机枪进行了测试,是由M1918M1改装而成。它是一种与M1919地面型号截然不同的武器。在M1919开始研制的时候,飞机军械委员会还没有发布报告。随着这项工作的继续进行,M1921(固定式)和M1922(活动式)机枪在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制造出来,并在俄亥俄州的赖特机场进行了测试。许多部件都是轻装上阵,它们在战场上可以很容易地从左侧供弹改为右侧供弹。至于不同的航空兵派别之间到底想要什么,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M1921/1922的一些特点被纳入到M1919固定式中,基本上是M1918M1的产品改进型。主要区别在于前装支架、机匣底板,以及背板上的垂直缓冲器。它可以由左侧供弹切换为右侧供弹。1921年至1924年期间进行了测试,1924年4月27日正式定型为 "美国1919年型.30口径勃朗宁航空机枪"。马林M1917型和勃朗宁M1918M1型航空机枪继续有使用。这些机枪有6排27个通风孔。柯尔特公司共生产了925挺M1919。有人认为,之所以生产这么少,是因为柯尔特公司正在研制进一步改进的航空机枪。

AN-M2

1927年,柯尔特公司推出了T2航空机枪的固定式和活动式型号,基本上是一种新的武器。零部件被减轻了重量,并采用了更薄的枪管。机匣壁更薄,比其他勃朗宁的机匣窄了约一英寸。枪管外套上有圆形的孔,而不是长圆形槽,四排52个孔。这些孔比起以前的槽型稍稍减轻了重量,而且使枪套更加坚固。减轻的部件有助于提高射击速度。T2比M1919A4地枪轻了三分之一。在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阿伯丁试验场和赖特场进行了广泛的测试。1929年初,该枪被采用为 "勃朗宁机枪,美国口径.30,飞机型,M2",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型号,后者有双铲式手把。为防止与M1918M1混淆,该枪被命名为M2而非M1。1933年,采用了较长的枪管套。

1936年,M1906的M1子弹被更重的子弹所取代,并将射速提高了250发/分钟,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造成了容易卡壳,增加了轻型零部件的压力。1940-41年,M2轻型弹药被引进,这降低了射速。在内部结构上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以减缓射速。在20世纪30年代初,M2作为一种可能的坦克机枪进行了试验,包括重型枪管的T3和T9型,但都被拒绝了。

500

一挺点30口径的AN-M2型机枪被安装在海军联合PBY Catalina水上飞机的侧舱位置。鼓起的水泡式观察舱可以不受限制地观察,并在机枪旋转的情况下保持封闭。在需要时,水泡式舱盖向上翻转,机枪旋转到外侧,可获得更广阔的射界。

500

海军 "柯蒂斯 "SB2C "地狱俯冲者 "侦察轰炸机中的后机枪手位置。AN-M2双联装机枪安装了小型装甲防护板,并装有双铲式握把和反射式光学瞄准器。这对机枪的射速达到为2,000-2,600发/分钟。

50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里,.303勃朗宁是皇家空军的标准机枪,尽管缺乏.50口径的威力。

柯尔特公司生产了49,681挺M2型机枪。1942年,根据陆军/海军计划,该机枪的名称被改为AN-M2。海军对其固定式和活动式的M2进行了一些改进,被称为 "BAM30"--"勃朗宁.30口径航空机枪"。在二战期间,AN-M2仍然是二战期间的主力机枪。1942年8月,陆军空军开始逐步淘汰威力不足的.30口径机枪,几乎全部改用.50口径机枪,但.30口径机枪仍在某些飞机上使用,尤其是海军的机枪安装在:发动机罩、机尾座舱、B-17轰炸机的机头、训练机等。水牛城武器公司、雪城通用汽车公司的布朗-利普-查普曼部门和乌蒂卡的萨维奇武器公司(Savage Arms of Utica)总共生产了193,556挺火炮,这些公司都在纽约。

Mk I和Mk II型.303子弹

勃朗宁机枪在国外的使用量是所有勃朗宁机枪中最高的。1934年,英国皇家空军在1934年采用了勃朗宁.303英寸 Mk I型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型号。在柯尔特商用MG38的基础上,他们在开始生产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在1937年推出了Mk II。其枪管外护套有六排24个孔槽和一个完整的锥形消焰器。由于使用了无烟发射药,枪管口出现了严重的结垢。所以在枪管内侧镀了铬,并加装了散热片。这些枪支是由维克斯公司和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制造的,此外还有7万挺美国制造的.303英寸 M2。英国人保留了.303英寸作为航空机枪,宣称他们不需要更远距离的.50口径的武器来防御夜间轰炸机,而省下来的重量可以多装一些炸弹。但是后来发现.303英寸的子弹的威力实在微不足道。1944年底,英国军方也开始使用.50口径的弹药。

在1944年和1945年,美国空军引进了T9和T10型机枪,这两款机枪是经过改进的AN-M2型机枪,配备了特殊的枪口助推器,可以发射威力较小的易碎弹,易碎弹在撞击空中目标后就会碎裂。它们是由飞行学员驾驶改装后的训练机向贝尔RP-63 "弹球 "战斗机和其他飞机牵引的目标靶射击时使用的。它们被改装了更厚的铝皮,用防弹玻璃代替了普通的座舱盖,100多个命中检测麦克风放置在整个飞机上,一个命中计数器,在螺旋桨轮毂上安装了一个红灯,代替37毫米航空炮,在命中时会闪烁。

M37C型

最后一种勃朗宁航空机枪是M37C,是M37同轴坦克机枪的改进型。1960年直升机刚开始装备时选择坦克机枪,因为它能够进行电击发,而且由于当时大量的M37已经被7.62毫米M73取代。 XM1军备子系统由一挺M37C(C=改装)向前射击的机枪组成,安装在贝尔公司OH-13G/S/H苏克斯和希勒公司的OH-23G "乌鸦 "侦察直升机两侧的着陆滑撬上。两种机枪下面都有一个500发子弹的弹药箱,并有一个压缩空气遥控装填系统。在1972年,这450架被类似的M2武器装备子系统的7.62毫米M60C取代。越战早期使用的一架直升机,波音公司的Vertol CH-21B肖尼 "飞翔香蕉 "直升机,左舱门上安装了一挺M1919A4地面型机枪。

.22口径的训练机枪

M1训练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简时期,陆军的训练弹药储备非常紧张。步枪手所需的弹药相对较少,但训练机枪手所需的弹药量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航空机枪手。在二战前,陆军与大卫-"卡宾"-威廉姆斯公司签订了合同,开发了一种能够发射低成本的.22长弹M24有底缘弹的亚口径转接器。还提供了曳光弹,用于空中射击训练。这导致了M1机枪训练器的出现。(为了避免与AN-M2机枪混淆,没有M2教练机枪)。这些训练器经常出现卡壳和误送的问题。它需要在.30口径机枪中更换许多零件,以适应.22口径机枪,而且无法迅速恢复到可以发射.30口径弹药的状态。

M3、M4和M5型训练机枪

1940年,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厂开发出了新的机枪训练器套件,里面有一个.22口径的枪管、特制的枪栓、几个小的供弹系统的替换零件和三条125发子弹的帆布子弹带。它们可以很容易、快速地从一种口径转换为另一种口径。然而,它们似乎习惯性地保留了.22口径的配置,只有在必要时才会被改装成.30口径。容易卡壳的.22口径帆布弹带被两片式的.30口径适配器所取代,可容纳.22口径的子弹,与标准的.30口径帆布弹带一起使用。在1941年1月被标准化,被定型为M1917A1水冷式M3训练器,M1919A4空冷式M4训练器,以及AN-M2机枪的M5训练器。每3挺机枪就有1套改装件,只在美国境内配发。它们被广泛地用于空中射击训练,因为这需要高额的弹药支出,但由于.30口径的大量库存,以及最终计划用新的弹种取代.30-06的计划,训练器在战争结束时被逐步淘汰。另一种训练装置是一挺比实际枪支大一倍的切开式的M1919A4,用于集体教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