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几年,有一个新词常常混进大家的视野里,它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诞生之后,这个词被口诛笔伐,引来众人责骂。我其实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到底大家再骂什么呢?

作为一个认知只局限在人话领域的小学初学者来说,把名词翻译成人话是我成长的必须阶段。

今天,我就想试一试解析一下,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早在北大110周年校庆时,钱理群先生就已经小范围的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酵,“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爆款,登上了舆论舞台的中央。

我们先来看看钱理群先生是怎么描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为什么要加钱先生的描述?

因为,精致也好,利己主义者也罢,本身趋向中性,只有特定到个体和具体情境时,才能分出好坏。

作为发明者,钱理群先生提供的背景,才是真正的具体情境,也是分析这个新词的源头。

为了便于讨论,我把钱先生的话分成两个阶段,一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特点,二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危害。

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特点。

大家仔细读上面这一段,找找感觉。

发现问题了没有?

这些特点也是中性的,或者说是一个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人所需要的有利条件。

既然特点没问题,问题会在哪里呢?

不急,看后半段: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注意到了吧,这才是引爆大家担忧的核心点。

大家怕的是什么?

怕的是具有之前那些描述的人,怀有恶意,利用伪装,登堂入室,危害社会。

而且这些人登堂入室之后,由于优势太明显了,他们就会牢牢把持住上面的位置,导致阶层固化。

到了这一层,我们才真正找出了人们真正厌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

下面就可以进到大家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

人话时间。

饭要一口一口吃,顾虑也要一步一步解。

首先对付最软的:怀有恶意。

大家想一想,可能有人对其物种本身怀有恶意吗?

如果有,大自然,基因,外加全人类,就会暴揍一顿,然后,这种东西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更可能出现的是偶有恶意。

这里就有问题了。

偶有恶意是很难发觉的,外加几乎我们所有人心里都会时不时蹦出一两个比较龌龊的念头。所以大家一般不会以“心迹”论世人,而是关注他做了什么。

这里要把为恶人洗地的言论,排除在外。因为他们这种行为,污染了公共舆论,恶心了别人,惩罚了自己。

感兴趣的人出门左转,看不要给恶人洗地那一期。

找到了焦点,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了: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做哪些行为,来危害社会安全呢?

回到特点上来,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结一下: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体系的漏洞,肥了自己,割了别人。

我们一一解析:

利用自己的优势,这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工具是没有倾向性的。

利用体系的漏洞,这个就比较复杂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限于篇幅,留到后面再说。

那我想说什么呢?

最后一句:

肥了自己,割了别人。

这是结果,也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因为对比,就是人性之一,肥瘦(贫富)的对比,最为强烈。

一旦你的行动,损人利己,首先周边与你利益无关的吃瓜群众会先发觉,然后,舆论大潮就会过来,把撕成碎片。

那万一碎片化了,还能活,怎么办?

莫急,第二波来了。

你的韭菜们,会发现,一个事实:随着时间的延长,好处全跑你那里去了,他们被时间打的越来越惨。然后,觉醒就开始了。

不在愤怒中爆发,就在愤怒中灭亡。

没人愿意灭亡,所以韭菜们只有一种选择:

镰刀祭天,法力无边。

扛不住的镰刀们可以求助吗?

不是还有利益相关者吗?

古人云:小人同而不和。

一旦他们发现,卖了你获益更大,选择就没有选择了。

所以结果来了,选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选择悲惨的结局。除非你能做到完美。

什么是完美?

永远欺骗所有人。

同时干掉时间和大自然。

很有意思的,有勇气的人可以试一试。

话到这里,基本说完了,乱写而已,诸位不要当真,望一笑了之。

说点题外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所以会引爆舆论,和社会上人们普遍感觉善意被伤害有很大关系:无论是扶老人,还是骗善款。

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身处其中,痛不欲生。

这和我们环境变化过快,荒地和生态位空缺的太多,有直接联系。

这里我讲一个被我用烂的段子,取自《自私的基因》:

树林里有虫子,鸟们互相捉虫,也会互赠虫子吃。

按赠虫策略,可分三类:

第一种,叫做傻鸟,无论别的鸟给不给它虫吃,它都会回赠以虫子。

第二种,叫做坏鸟,无论别的鸟给不给它虫吃,它都不会回赠虫子。

第三种,叫针锋相对鸟,他们的策略比较特殊,一开始碰到其他鸟,它会去回赠虫子,后来是否还会回赠,取决于对方的行为。也就是说,对方选择给它虫子,它就给;对方骗它,不给虫子,它就不给。

上百万年过去了,最终,针锋相对鸟占了绝对优势,横扫了所有物种,包括猴子和猩猩。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策略,开始了推演,并利用所有手段,开动脑洞,提供各种其他策略,试图撼动针锋相对的地位,无一成功。

所以我有个建议,供大家一乐:

学会针锋相对,静待时间发威。

学不学呢?

选择权在诸位,时间与社会在旁边看着呢。

流行语要解析,经典话需翻译。

祝各位生活美满,幸福常在!

50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
最热 最早 最新

  • 有位学者认为,中国2000年的科举取士制度,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的根源。首先,科举取士,只看学习成绩,不看社会责任感。象西方大学那样,考察大学申请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经历的生源录取标准,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其次,科举取士,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让被录取而改变命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国家和社会没任何关系,进而强化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人态度。中国的所谓人才,把个人的荣华富贵,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心里是不会有国家的。所以,清北成为西方富裕国家的人才基地,汉奸层出不穷,太正常不过了!
  • 马上想到那个卖空气币约巴菲特吃饭,但临时肾疼的。
  • 只有一个漏洞,时间和大自然的时间太长,作为个体的生命确实短暂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