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一场换汤不换药的政变

来源:昵称是马甲家的大学生

2004年1月4日,经历了“玫瑰革命”后,萨卡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总统。

当天晚上,他面对媒体高呼: “这是你们的胜利,不是我赢得了总统选举,而是你们,我的民众,是你们赢得了选举”,“现在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我们会协力重建国家,将格鲁吉亚引导上民主道路”。

就这样,格鲁吉亚成为政治反对派通过“颜色革命”手段成功夺取政权的第一个独联体国家。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颜色革命”风暴会首先在格鲁吉亚登陆?为什么亲西方领导人谢瓦尔德纳泽会首先成为这场风暴的牺牲品?

萨卡什维利毕业于乌克兰的基辅大学国际法专业,随后又去了美国,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读人权法学,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第二个法学学位,还曾去法国求学。最后他选择留在美国,在纽约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500

1995年,萨卡什维利应邀回国。2000年他被任命为司法部长,与谢瓦尔德纳泽总统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但他在司法部长任上的许多改革行为,并没有得到谢瓦尔德纳泽的支持,这使他深感失望,出任司法部长不到一年,他便于2001年9月辞职,随即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党——民族运动党,并很快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

萨卡什维利发动“玫瑰革命”的对手,正是过去的恩师谢瓦尔德纳泽。这位满头银发的政坛元老有“高加索银狐”之誉。1972年,担任第比利斯市委书记的谢瓦尔德纳泽被提拔任命为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开创了格鲁吉亚历史上的第一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

1985年,他调任苏联外长,与戈尔巴乔夫构成当时苏联的所谓“政坛双星”。谢瓦尔德纳泽在政治上跟随并积极推动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在苏联从阿富汗和东欧撤军、德国统一、冷战结束及美苏签署核裁军协议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都留下他的印迹。因为其坚定的亲西方立场,谢瓦尔德纳泽被西方利益集团视为在原苏共高层内部最可信赖的领导人之一。

苏联解体后,谢瓦尔德纳泽回到故乡格鲁吉亚。1992年11月,当选为格鲁吉亚国家总统,开始了第二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他于1995年和2000年两次蝉联,执政长达11年。

打开今天的世界地图,沿着欧洲巴尔干半岛到中东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然后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再至伊朗、阿富汗,随后折向西北,经里海沿岸独联体诸国,经黑海,直到横跨亚欧大陆的土耳其,划一个大圈,这就是今天国际大博弈的一个重要战场。

格鲁吉亚正好地处里海和黑海之间,也是联结波斯湾地区和东西欧国家的战略要地。这里风光旖旎,有“上帝的后花园”之称。它西临北约的“最东端”土耳其,东面与里海国家阿塞拜疆接壤,北靠俄罗斯,南邻亚美尼亚。它是中亚和外高加索八国中唯一有出海口的国家,历来都是东、西方势力碰撞和争夺的战略重地,其地缘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里海的石油储量在1100亿桶到24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近1/5,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1/20。随着里海作为重要产油区地位的上升,格鲁吉亚在西方战略版图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亲西方政权,将有力地帮助西方石油财团进军里海,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也的确在积极推动建设一条从巴库至第比利斯,再到杰伊汗的石油管道,通过它,可以从里海直达土耳其黑海港口。格鲁吉亚,就位于该管道的必经之地。

因此,西方大国盯上格鲁吉亚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002年12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向格鲁吉亚派遣军事人员,以反恐的名义,帮助训练政府军,并签署了格美军事合作协定。表面上看,美国是为了帮助提高第比利斯的反恐能力,其真正价值却在于: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军队派到了外高加索地区——这个俄罗斯的后院。2004年,美国将格鲁吉亚纳入“千年挑战”援助计划,向格提供了1.02亿美元的援助,此后每年均向格鲁吉亚提供1亿美元以上的无偿援助。

当西方大国对格鲁吉亚产生新的战略企图的时候,他们过去的老朋友、曾经悉心扶持的代理人——谢瓦尔德纳泽,显然已经不合他们的胃口了。虽然谢瓦尔德纳泽对西方的要求可算得上尽心尽力,但他在不少问题上,特别是在俄罗斯与西方大国之间投机骑墙的立场,却让某些国家十分光火。有分析指出,谢瓦尔德纳泽在催促俄军撤离格鲁吉亚的问题上态度不坚决,同时,谢瓦尔德纳泽还有意支持亲俄的阿巴希泽参选总统,这让某些西方国家感到非常紧张。“玫瑰革命”发生前,西方一些官方、非官方人士就开始与反对派频繁秘密接触,他们已经为谢瓦尔德纳泽下台准备好了新的接班人。

一场新老代理人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美驻格鲁吉亚大使迈尔斯到任伊始,就有计划地向格鲁吉亚反对派提供政治和资金援助。2003年4月,美国在驻格鲁吉亚使馆公开设立了“促进格鲁吉亚民主办公室”。在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被推翻前,迈尔斯就在贝尔格莱德当大使,为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推翻米洛舍维奇政权,则被格鲁吉亚反对派看做是仿效的样板。

2003年11月20日,成千上万参加集会的人们在广场上站了几十个小时,反对谢瓦尔德纳泽政府在议会选举中的舞弊行为,要求谢瓦尔德纳泽下台。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集会组织者承诺提供的报酬或许更有吸引力。格鲁吉亚人平均一个月的工资是23个美元,而在这里,站一天就给5个美元。

11月22日晚上,第比利斯的抗议集会达到了高潮。谢瓦尔德纳泽同美国国务卿通了电话,鲍威尔对格鲁吉亚局势变化表示担忧。

11月23日傍晚,在同萨卡什维利举行短暂会晤之后,谢瓦尔德纳泽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布尔贾纳泽代行总统职务。

谢瓦尔德纳泽辞职仅两天,美国就迅速做出决定,派遣一个小组,同格鲁吉亚临时政府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准备未来的选举以及这个国家面临的其他至关重要的问题。

12月2日,正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决定向格鲁吉亚提供500多万欧元紧急援助,以帮助其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紧接着,12月3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帕斯科抵达第比利斯,与代总统布尔贾纳泽、国务部长日瓦尼亚、总统候选人萨卡什维利举行了会谈,讨论美国帮助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以及经济改革等问题。他表示,布什总统和鲍威尔国务卿已经答应支持新领导人,美国和格鲁吉亚政府今天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国将在近期内提供700万美元的援助。

2004年1月4日,格鲁吉亚总统选举开始投票,最终结果要在选举后10天揭晓。


​但由美国索罗斯基金会等组成的一个独立计票机构在当天投票结束后立即宣布说,萨卡什维利已经以85.8%的绝对优势取得了总统选举的胜利。还说,当天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登记选民总数50%加1票,因此选举结果有效。

下台后的谢瓦尔德纳泽曾说,美国的“索罗斯基金会”在这次政治危机中起到了极坏的作用,索罗斯是格鲁吉亚政变的主要“罪犯”,所有事情都是他参与策划并安排好的,另一些外国组织也参加了篡改投票人名单、操纵计票的活动。他悻悻地抱怨道:“掌握政权的政治家们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的资助,索罗斯为何要颠覆格鲁吉亚的政权呢,我们也不知道。这不是革命,是政变!”

这场更换代理人的“驯化改造”运动,更使西方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随着格鲁吉亚总统大选接近尾声,一支由20~30名美军退役将校组成的私人军事顾问团悄然开进第比利斯。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受雇于华盛顿一家名为“立方体”的安全公司,前往该国指导国防工作,但与该公司签下为期三年、总价值1500万美元合同的,不是格鲁吉亚国防部,而是美国五角大楼。

英国《卫报》指出,五角大楼以上的行动将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军的一个“虚拟基地”——美军的装备加上格鲁吉亚的军人。

这场由西方大国策划和发动的“玫瑰革命”,究竟给格鲁吉亚人民带来了什么呢?2005年3月格鲁吉亚人最低月平均工资为61.3拉里,退休金仅为28拉里,比“革命”前并没有多少增长,但生活费用却节节攀升,居民每月最低生活费用高达154拉里。

格鲁吉亚一位官员说:“如果说一年前民众还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已没什么可以相信的了。也许善良的格鲁吉亚人民要真正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不管格鲁吉亚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世界来说,2003年那场仅仅持续了36个小时的“玫瑰革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不仅推翻了谢瓦尔德纳泽政权,还推倒了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本文源自公开材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