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阀朋党要卷土重来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革命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走向一直由谁决定呢?在这个事上,可说是众说纷纭,有说农民起义的,有说帝王宰相的,有说世家大族的……
中国的朝代更替,往往是由农民起义来完成的。从大楚兴陈兴王开始,农民起义就一直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农民这个主体从来不能提出清晰有力的斗争纲领,中国历史上农民学识浅薄也决定了农民起义的主导权往往不能掌握在农民的手里。起义最终由别的阶级纂取胜利果实,农民换个主子喊万岁而已,农民确实谈不上历史的主导者,最多是个参与者而已。
帝王宰相,主宰一时一事,权势当时无人可敌。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已。汉武再强,也是烟云已过;唐宗恁神,亦是昨日黄花。
世家大族,风光无限。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历久不衰。但仍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殇。历史车轮碾来,也粉粉化为齑粉。
那么到底是谁在主导中华文明的历史呢?
军旗的指引,远不如精神的追随。真正影响中华文明的,就是各种学阀。昔孔子有教无类,至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仅此一条他就远远的胜出了其他诸子百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儒家慢慢的也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阀集团,并从此开始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秦始王焚书坑儒,动了当时中国最大利益集团的利益,短命自然可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后,儒家从此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为重要的学术流派。法家,墨家,道家……从此全都只有靠边站的份。谁创造了历史?还真不是人民,是历朝历代之下的儒家学阀集团。汉有董仲舒,后有司马徽,隋唐科举取士之后,学阀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了,但仍然稳固的存在着。不同的是,它由一门一姓变成了一个利益纠缠体。
新科学子拜见恩师,这个恩师并不是从小教他知识与为人处世之道的老师,而是科举考试的考官。任得几次主考官,则是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苏轼的恩师是欧阳修,“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更是形象的说明了范仲淹在官场的影响力。庆历六年司马光上任,官员们空府出动。范进中举进京拜恩师而抛妻小,虽然是小说,然而细细理会,这背后学阀的能量着实不小。
除了拜恩师,更有结同年,同庚,同乡,然而建立在恩师朝拜之上结成的同年更有影响力。“魏武与韩遂父同岁孝廉,故临阵时与遂交语移时。”《资治通鉴》载:“令狐楚与皇甫镈同年进士,故镈引楚为相。后宪宗崩,穆宗欲诛镈,楚与宰相萧俛皆镈同年进士,力救之,乃贬崖州司户。”
因为科举制度的实行,历史上那种世袭罔替的世家大族与学阀门第是难以存在了。学阀只是变换成了一个隐形的人际网络而已,我今天提携你,就期望你日后提携我的后代;我今天救你一命,就期望日后我有难时,你能出头为我美言相助。这是一种利益攻守同盟。
恩师,同年这种畸形的社会关系就此跨入了历史的舞台。恩师、同年是士大夫阶层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人脉资源,延续仕途和声望的一种有效结盟方式,彼此有着一致的利益和方向,这也正是恩师、同年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朋而党之,这就是学阀!
学阀之朋党,或聚而上书,或联名请愿,对政治施加额外的影响。不论其作用与意义积极与否,但足以显示学阀的朋党之威力。他们不在乎国家利益,他们不在乎天下太平,他们在乎的是结党营私,巩固自家世代荣耀。然而历史的笔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作婊子又立牌坊恰恰是学阀们得心应手之事。把黑暗与罪恶粉饰成道德与正义,既对他人洗脑也对自己洗脑,由此也造成中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坚如磐石,使中国人民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轮回中遭罪。
这就是学阀之恶!
学阀朋党,当以明末东林党人为最盛。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动乱不堪。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史称东林党争。
然而东林党人整日流于党争,置生民社稷于不顾,争权夺利,可谓是历史上学阀朋党之高潮。他们上书弹劾魏忠贤,列二十四大罪状,最终结局是让魏忠贤杀几十人,囚几百人,打击流放几千人。他们这叫付出还是叫报应呢?我是不想评说的。他们是为国家利益着想吗?我是看不到的,他们想的只是小集团的利益而已。在崇祯当了皇帝后,东林党人全面上台,把控了朝政。袁崇焕杀毛文龙,自毁长城,从此皇太极从此可以在皇城脚下狩猎;李自成们占据了大半个江山,他们不思收复;仅有的几个省份,也是民不聊生,贪腐横行。东林党人有担当吗?
“廉洁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这种口号与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那些追求言论自由的人又有何不同?国难当头,无一人愿意奉献;国库空虚不影响他们歌舞升平。崇祯捐空内库为军饷,东林党人一个个紧守腰包。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这些东林党人家里搜出巨额财富,他们说好的“廉洁奉公”呢?他们上台后还不是一样自肥腰包!
崇祯吊死煤山,没有一个东林党人前去吊唁,他们忠信孝义全无!这时的他们忙着向闯王献忠心,这就是中国的学阀。
这种学阀之风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的成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红色的革命教育与启发了广大的中国人民。曾经很长的时间之内,在新中国是不存在学阀之风的。然而这种封建遗毒似乎越来越有卷土 重来之势,很是让人担心。
这二年来,各种高校丑闻,应接不暇,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非常大的。
教授性侵学生,教授把学生当奴隶、作佣人,这种事我等百姓本是不知情的。然而不少的研究生用他们的性命,用他们的鲜血告诉我们,中国的高校封建的学阀之风已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被人称为反党教授的某某,时至今日,稳坐钓鱼台;被人称为汉奸教授的某某,依然风光无限;善长于胡咧咧的某华某某某,自称其财务自由,生活得惬意滋润……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个名单非常之长。这说明着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的高校体系内的生态环境已经变了,变成了学阀滋生的沃土了。
曾经名动一时的洁洁良太君,在四大官媒集体点名之后,仍然不损其一根毫毛。风传其就是某大学高层之女,民众的知情权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中国的高校在中国以其学术自由,言论自由,这个自由那个自由,筑起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藩篱。大学校园,风可进雨可进,钱可进名可进,唯独监督不可进。这不就是学阀吗?
学术自由一直是高校的免死金牌,有了这个金牌,他们可以胡说八道,可以片面引用,可以全盘西方,可以给西方利益代言,可以给中国学生灌输西方价值观念……然而当出现了与他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就不要这个学术自由了。
“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不就是某些中国人一直在抢夺的道德高点与胡说八道的免死金牌吗?
现在他们这不要这个金牌了,他们赤膊上阵了。党同伐异,列队示威,其声势是非常吓人的。在此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不对的,其本质不过是党同伐异而已,更是某种形式的站队。是的,学阀朋党也是要站队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然而让我感到恐怖的是,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动员了一千多人联名。这些人分布于世界各地,也分布于我国各行业,听说更多的是集中于各种高校之内。这是力量的展示还是……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头颅换来的,这是红色革命的成果。似乎有人要逆这个历史潮流而动。他们希望学阀朋党再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主宰中国的发展进程。他们是为中国利益着想吗?
这是一股让人感到窒息的力量。细思恐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