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开闸,何时收尾?
经过十年的电力发展与改革,中国已经从电力产能严重不足到产能过甚,在2019年末的黑天鹅疫情事件的冲击下,情况更加的不乐观。就在受疫情的冲击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也迷之自信的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基建,不仅在新能源方面加大资本,更是围绕远距离特高压与大机组火力发电进行大开闸,迎来了大提速。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利用时数约3174小时(一年8760小时),同比减少101小时。2020年第一季度,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GDP下降6.8%、发电量下降6.8%、用电量下降6.5%。就是在这样的下行的环境下。在特高压技术与优质煤炭生产基地的配套下,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地方能源集团加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核准15台以上的百万机组,令人难以置信。虽然以基建带动经济,在火电方面以大压小,优胜劣汰,进行整合资源可以理解。但这样贸然的出击,怕日后造成的是更多的产能过剩与虚假GDP。
以一个火电厂一线工人的视角来看,难免有些悲凉甚至悲哀。身处一线,多少年如一日的战斗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日夜颠倒,全年没有任何假期,只有倒班后的休息。就是在这样辛勤的劳动下,伴随的是电厂效益越来越差,员工待遇越来越低,难免会没有动力。在更高的层面与站位来说,火电大开闸造成的则是更为严重的资源浪费,恶性循环。
在十四五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之受到疫情的冲击,中国电力改革环境变的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优化电力供需侧改革,健全电力市场,将成为新一轮电改的长期目标。而不是为了挽救短期经济损失,进行大规模的火力基建,不但造成的了更大的资源浪费,在基建过后势必也会留下一地鸡毛,难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