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观察(十四)客观的,但却是错误的描述

我们提供各种信息,仅仅客观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它在传播过程中所造成的对公众影响。我们要有选择地对一些信息加以修饰,在客观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努力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理念。

 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他们的客观描述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公众来说,很多客观的描述所传递的却可能是错误的信息。

从这次疫情来看,有太多的类似的情形,而从过去的经历来看,显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萨斯

对比上面的命名,都是很科学的命名,很客观,但是他们给公众所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在非典爆发初期,国内最初对这种疾病的命名是非典——非典型肺炎。

这样的描述属于专业的客观描述。

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所要表达的意涵是这是一种新的肺炎,它的临床表现与以往经典的肺炎相比具有特殊性。它不是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典型的肺炎。

但是这一描述给公众的印象却是:这不过是一种肺炎,而且不太典型。

在公众的印象中,肺炎打几天抗生素就好了,严重的话可能要住院;既然是非典型的,那可能更轻一些,可能还没有肺炎那么严重。

所以,非典这个名词给公众的感觉可能是这种并不严重,最多是诊断上比较困难,因为它是非典型的,不那么容易判别。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非典流行的初期,当我第一次听到“非典”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作为不具有专业知识的公众可想而知。

很显然,这样的命名容易造成公众的轻忽,因此,当疾病爆发后不久,我们就非常有意识滴更改了命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同样是客观的描述,但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要严重得多。公众会警觉得多,会重视得多。

但这个名字太专业,字数太多,不利于公众传播,于是我们使用了SARS这个简称,并将之音译为“萨斯”。

萨斯,这个词好记,中性,但由于与中文“死”音近,所以同样可以引起公众的警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同样是客观的描述,它给公众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有一些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流感——流行性感冒

除了专业人员,很少有人感觉流感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而事实上流感杀死的人超过了所有的战争。

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次,多喝点水过几天就好了,所以,在公众的理解中,感冒就像是女性的生理周期,甚至算不上什么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流感”这样的客观描述也是很容易误导公众的,感觉流感也没什么大不了。现在我们常说甲型流感、乙型流感、H1N1流感,这些描述同样是客观描述,但更为中性,不太会误导公众。

新冠肺炎——大号流感

新冠肺炎不过是大号的流感。这样的说法在美国、巴西等国家通过他们的上层曾经一再传递过类似的信息。

应该说,新冠肺炎类似于大号流感这种说法基本上是一种客观描述,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它给公众所传递到信息却是极为错误的,而其后果也是致命的。

其原因在于,公众觉得:感冒没什么——流感没什么——大号流感估计也严重不到哪去。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在一种递进推理的过程中,将问题的严重性加以分解,传递出错误的信息。

之所以说“新冠肺炎不过是大号流感”这样的说法是客观描述,是因为流感本身就是很严重的传染病,如果说是“大号的”那就更严重了,这样的描述是符合客观现实的,但问题不仅仅在于这样的描述容易误导公众,而在于“不过是”,“不过是”并不是客观描述,它是一种主观认知,其实是政客有意识地利用公众对流感的错误理解而加以诱导的手段。

新冠肺炎是一种大号流感?

是的,没错。比如西班牙流感!您说的是大号的西班牙流感?

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这个概念很专业,其实是对很多传染病都很适用的一个概念。它本身也是一种客观描述。

英国专家对于本次新冠肺炎提出的关于群体免疫的构想完整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这是一种可获得终身免疫的疾病(很遗憾,这一前提尚未被证实);

其次,这是一种会长期流行的疾病(看起来这一次有点像,但很遗憾,也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第三、如果前两点都成立,那么要想彻底战胜这种疾病,必须让多数人获得免疫;

第四、如果想让多数人获得免疫就必须有疫苗或者让多数人感染并获得康复,两种方式必具其一;

第五、疫苗的研制存在不确定性;

第六、鉴于第四、第五两点现实,当前可见的方法只能是让多数人获得感染并康复;

第七、鉴于以上的判断,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减缓疾病流行的速度,压平并拉长流行曲线,在获得群体免疫前维持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避免医疗崩溃的出现。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英国人提出的所谓群体免疫理论其实是一种在现实情况下理性客观的判断和选择。

这是一种非常冗长的描述,尽管这是一种客观描述,但它给公众传递的信息就是:对不起,政府不管了,大家自求多福吧!

而英国领导人在引用这一专业概念时它的侧重点其实并不是传播专业人员的认知,而是想告诉公众:在这种疾病面前,政府能做的非常有限。直白点说就是:别怪我,只能这样。

从群体免疫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一种客观的描述是如何误导公众的,这很经典。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类似的客观的错误描述还有很多,比如:

武汉肺炎

客观地描述了新冠肺炎被确认的地点;

错误地传递地域歧视、病毒发源地的认知。

新冠肺炎可防可控

从目前看来,这是一种客观且正确的描述;

但在疾病流行早期,它传递出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信息,构成公众防护意识的降低。

病人才需要戴口罩

客观地看,感染者戴口罩防疫价值最大,这样的观点接近于正确;

事实上,它传递的信息是:所有人都不必戴口罩。

戴口罩会降低人的防护意识

客观地看这是正确的描述;

实际上,它所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不应该戴口罩。

勤洗手就可以了

客观地看,勤洗手是正确的,“就可以了”只是一种价值判断,不是一种客观描述;

实际上,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不需要戴口罩。

每年死于车祸的人要多得多

客观地看这是一种正确的描述;

实际上,它所传递的信息是:这种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

通过以上各种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仅仅客观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它在传播过程中所造成的对公众影响。我们要有选择地对一些信息加以修饰,在客观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努力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理念。

西方的一些政客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们有选择地利用一些客观事实,在其中巧妙地混入了自己的价值判断,经过修饰,有意识地误导公众。

站务

全部专栏